“斷章”可以刪繁就簡,如同三秋樹,向人展示其特別與重點之處。“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此詩是卞之琳從他創(chuàng)作的一首長詩中截取而來的,故而有了《斷章》這個名字?!百x詩斷章,余取所求焉”,卞之琳《斷章》就取得了他所求的效果。整首長詩寫了什么已沒有人知道,這四句詩卻成為近代詩中一顆璀璨明珠。
“斷章”可以取所求,但斷章取義不可取??鬃尤ナ篮?,一天,有若向曾參請教道:“問喪于夫子乎?”這里的“喪”指的是丟官;“夫子”是指孔子。意思是:“如果丟了官,應(yīng)該怎么辦?你就此事請教過老師嗎?”。曾參說,老師還真對這件事表達過看法,說的是“喪欲速貧,死欲速朽”。
聽后,有若將頭搖得像撥浪鼓,說:“老師絕對不會這樣說!”曾參堅持說:“老師講的時候,我就在邊上呢!”有若認為老師不會這樣說的理由是:孔子在做中都宰(今山東省汶上縣的主政官員)時,曾制訂了下葬的規(guī)矩:棺要四寸厚,槨要五寸厚。這說明了老師是不希望人死后很快腐爛的??鬃愚o掉魯國大司寇一職后,十幾年一直周游列國,推行自己的主張。在快要到達楚國的時候,他還相繼派出子夏和冉有,讓他們提前進入楚國了解情況。要是丟了官就立馬讓自己變得貧窮,孔子不會如此推銷自己,以再得到一定的官位。
有若不相信曾參的話,孔子的另一個弟子子游也來做證:“老師說這話時,我就在旁邊呢!”可子游的話,卻證明了有若的料事如神:“即使老師說過,也一定別有原因?!?/p>
子游的話是:當年孔子周游列國,在宋國住過一段時間??鬃邮撬螄说暮笠?,與宋景公同宗同族。當時孔子已經(jīng)名聞天下,受到宋景公的高度重視。這就讓時任大司馬、手握宋國軍政大權(quán)的桓魋心生忌憚:孔子這不是來奪取自己的官位嗎?于是,他總向宋景公說孔子的壞話。更惡毒的是,他竟派人前去殺害孔子。孔子對此說道:“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意思是,我的德行是上天賦予的,區(qū)區(qū)桓魋能把我怎樣?話雖這么說,孔子該躲還是躲,躲著桓魋,也更加鄙視桓魋。
桓魋不只是心地陰暗,私欲更是膨脹,他派人給自己打造厚重的石槨?!皹 笔枪撞耐饷嫣椎拇蠊撞?,以讓里面的棺木保存得更長久些。一般人的槨用的是木材,為彰顯權(quán)勢,桓魋卻讓人用石頭打造,那個精雕細刻呀,三年都沒完成。孔子聽說這件事后,就說了“死欲速朽”——死了趕緊爛掉算了,這么耗費財物干什么呢?孔子這是指責譏諷桓魋。
子游又說:南宮敬叔本是魯國大夫,也是孔子的學生,在丟掉官位后一度離開了魯國。后來南宮敬叔回國,拉著滿車寶物入朝,以求再得一官半職。孔子對這種行為表示不齒,認為如果一個人為了謀官而到處行賄,那還不如趕緊破產(chǎn),于是說了“喪欲速貧”。
孔子這樣說,是針對桓魋與南宮敬叔的,是對兩人貪贓枉法的一種不齒和批判。將特定語境下的言語當作真理,斷章取義,這恰是“失之毫厘,謬以千里”?!皵嗾隆蹦艿玫阶约核螅⒉痪哂衅毡樾?,否則它會給自己招來禍患。
清朝咸豐年間,俞樾以翰林院編修身份為河南學政。又要鄉(xiāng)試了,咸豐帝命俞樾負責出考題??荚囬_始,考生看到了試題“王速出令反”,理解不了題意的考生們只好“瞎蒙”。第二場考試的題目是“君夫人陽貨欲”,下一場考試的題目是“二三子何患無君我”??纪旰?,許多考生垂頭喪氣。
當時科舉考試必須作八股文,而考題只能從《四書》《五經(jīng)》中挑選一句或幾句話。于是,俞樾讓下屬從《四書》或《五經(jīng)》某頁某行從第幾個字往下數(shù)五個字,又在某頁某行從第幾個字往下數(shù)六個字……中出題,下屬照辦,三個考題很快就出來了。
《孟子·梁惠王篇》之《齊人伐燕章》,其中有“王速出令,反其旌倪”句,古文句段間沒有空格,也沒有標點符號、書名等,便有了題目“王速出令反”?!墩撜Z》之《邦君之妻章》有“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句,接下來是“陽貨欲見孔子”,便有了考題“君夫人陽貨欲”。《孟子·梁惠王篇》之《滕文公問曰章》,有“二三子何患乎無君,我將去之”句,也就又有了“二三子何患乎無君我”的考題。
有些考生不理解題意,便請嫉妒俞樾的有權(quán)者寫了一份彈劾他的奏疏:“王速出令反”,是鼓動宗室成員造反;“君夫人陽貨欲”,是污蔑皇后要紅杏出墻;“二三子何患無君我”,有我在,還怕沒有皇帝,是說有人要取代皇帝。
當時截搭出題是慣用手法,但先定下某頁某行從第幾個字往下數(shù)到第幾個字,這種“別出心裁”的出題法是俞樾獨創(chuàng)。這種懶漢法子,完全隨機截字命題的“斷章法”,將意思不相干的字句截搭在一起,令考生摸不著頭腦。
世間任何事物是相互聯(lián)系的,只有不割裂這種聯(lián)系,才有可能揭示事物的真相和本質(zhì),讓我們的言語成為箴言,甚或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