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萬章下》說:“小國地方五十里……”《史記·西南夷列傳》說了個典故叫“夜郎自大”,諷刺那些沒見過世面,胸無大志又安于現(xiàn)狀、自我感覺良好的人。這種人就叫“小國之君”。
其實,如果換個角度想想,“小國之君”也有其可取之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世界上大多數(shù)人都是小國之君,因為都有那巴掌大的能發(fā)號施令之地,能一言九鼎之所,能呼風喚雨之場,能力挽狂瀾之處。有的是一小廠之長,有的是一小公司老總,有的是一個小飯店老板,有的是一小單位頭頭兒,最次也是一家之主,能在老婆孩子面前抖抖威風,說說大話,不是君王勝似君王。
有些志大才疏的人瞧不起小國之君,認為那不過是小打小鬧,小來小去,小名小利,雞蟲得失,螺螄殼里擺道場,沒啥意思。他們眼高心大,想做大事,當大官,掌管大企業(yè),支撐大局面,建立大功勛,其志固然可嘉,可也要時運相濟,否則就是白日做夢,自欺欺人,連小國之君都不如。
古語說“治大國如烹小鮮”,治小國則如下面條,雖說沒那么復雜玄妙,但同樣也要把握好火候,不能夾生也不能過熟,因而能把小國之君做好也不容易,也是本事。辦好一個小廠子、小公司,能做到小有盈利,按時給職工發(fā)放工資,在市場競爭激烈的當下,也是值得自豪的事。至于以后能不能做大做強,那也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能急于求成、盲目擴張,還是穩(wěn)扎穩(wěn)打的好。
領導一個小單位,雖說人沒幾個,槍沒幾支,地不過立足,將不過關張。但要把這些人團結好、使用好,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任務來了大家能齊心協(xié)力,遇到困難會同舟共濟,營造一個關系和睦、心情舒暢的小環(huán)境、小氣候,也是見水平見能力的事。
維持好一個小家庭,做到夫妻同心,相濡以沫,子女上進,個個出息,家庭和睦,相敬如賓,看似輕松平常,也并非人人都能駕馭。頗見過不少家庭,夫妻離心,同床異夢,動輒吵吵鬧鬧,互相猜忌,家里總是雞飛狗跳,烏煙瘴氣,這個小國之君就沒干好,早晚會妻離子散,國將不國。
當好小國之君,也包括在自己喜歡的小行業(yè)、小圈子、小地盤精心耕耘,小種小收。譬如在下,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作家,缺少大才具、大智慧、大志向,全靠興趣與勤奮立足;也無叫得響的大作品,多是千把字的豆腐塊;更無大影響,粉絲沒幾個,讀者不過千,卻興致勃勃地在這方寸之地揮汗如雨,精雕細琢。一有作品問世,便喜不自勝,呼朋喚友小酌以慶,每每把稿費花光還得倒貼幾個。就這仍樂此不疲,甘之如飴。
小區(qū)里有個五十多歲的乒乓球高手,是連續(xù)幾屆的小區(qū)冠軍,可他從來不去外邊打球,更不參加外邊比賽,我們都戲稱他是小國之君。他也不生氣,耐心解釋說,我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但都活到這個歲數(shù)了,技術沒什么上升空間,也不需要走出去學習提高了;而且打球就是為了鍛煉身體,讓自己高興,我在小區(qū)贏多輸少,心情愉悅,干嗎出去輸球給自己找不痛快?
古人推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前兩點易行,后兩點難辦,畢竟治大國平天下的機會少之又少,對絕大多數(shù)人而言,也就是說說而已;但治“小國”的機會則不計其數(shù)。如果每個人把自己的小國治好了,安定團結,繁榮興旺,社會和諧,國家發(fā)展就有了堅實基礎。可見,踏踏實實當好小國之君,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也是功德無量的好事。
(編輯""""高倩/圖""""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