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暮春才綻放的緣故,古詩詞中的梨花多與閨怨、傷春、風雨連在一起,所謂柳絮風輕,梨花細雨,無可奈何春將去。
宋代史達祖在《綺羅香·詠春雨》的結句寫道:“記當日,門掩梨花,剪燈深夜語?!宾河曛校髡吣钇甬斈甏喝?,雨打梨花,院門深閉,自己和心愛的女人歡聚一起,剪著燈花促膝夜語。明代唐寅的這句:“雨打梨花深閉門,忘了青春,誤了青春?!币弧巴币弧罢`”,傷懷之至。還有宋代賀鑄,“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深夜未眠的人見月下中庭的梨花如雪,感懷花落春去也?!案浔M梨花,飛盡楊花,春也成憔悴?!贝说葢俅褐校c賈島的“共君今夜不須睡,未到曉鐘猶是春”好有一拼。
也有借梨花思念舊情的,元稹就是其中一個?!坝隄褫p塵隔院香,玉人初著白衣裳。半含惆悵閑看繡,一朵梨花壓象床。”這首《白衣裳》其實描述的就是他的初戀情人。原來他在娶夫人韋叢之前,還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戀情,此女便是鶯鶯??墒呛髞硭麉s負了人家。許是受良心譴責,又對鶯鶯難以忘懷,所以多年以后,他以自己的初戀為原型,創(chuàng)作了傳奇小說《鶯鶯傳》,也就是《西廂記》的前身。《鶯鶯傳》里的張生其實就是元稹自己,講述的也是當年他與崔鶯鶯的故事,張生為元稹自喻。而那個散發(fā)著幽香的女子以及那襲隨風飄舞的白衣白裳便成了他心底永恒的裊娜和不敗的底色。
暮春時節(jié)看梨花飄落固然易讓人生傷感之情,但也不盡然。同樣是寫月下梨花,晏殊筆下卻是“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的唯美夜景。唐代韓偓的“樹頭蜂抱花須落,池面魚吹柳絮行”,蜜蜂不愿花兒凋謝,就抱著花須,隨花須一起飄落了;池塘里的魚兒吐著泡沫,像是在吹水面上漂浮的柳絮。好一幅生機盎然的暮春之景。還有王維筆下的“柳色青山映,梨花夕鳥藏”,遠處的青山映襯著柳色青青,夕陽西下,歸鳥藏在雪白的梨花叢中。難怪被尊稱為“詩佛”,如此妙句,委實罕見。
寫得最性情的當屬白居易的《杭州春望》,尤愛“紅袖織綾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這兩句?!凹t袖”指織綾女子,“柿蒂”指綾的花紋。作者原注云:“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薄扒嗥臁奔淳普?,代指酒店。最妙的是“梨花”,乃語意雙關。作者原注:“其俗,釀酒趁梨花時熟,號為‘梨花春’。”“趁梨花”則是說正好趕在梨花開時飲梨花春酒。抬頭梨花飄舞,又有酒旗相招,一邊欣賞女子紅袖翻飛巧織綾,一邊開懷暢飲梨花春酒。此等閑情愜意,怎不叫人心醉。
“梨花春”到底是啥滋味?有一年回老家,恰逢梨花怒放。乘興與幾文友相約游梨園,逛至中午,一文友提議,不如咱就在這梨樹下小酌幾杯!立馬得到了大家的熱烈響應。于是,我們特意選了一棵樹冠龐大的梨樹下邊,席地而坐,一人手把一瓶“小二”,喝得很是酣暢。酒至微醺,我們還即興飛了一把含“梨花”二字的飛花令。我當時毫不猶豫就脫口而出了醉吟先生的這句“紅袖織綾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至今每每憶起,依然頓感快意,當時雖無“紅袖織綾、酒旗相招”,但卻有酒有詩有梨花,也算是“詩酒趁梨花”了。
(編輯 兔咪/圖""""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