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起一個飛行家,說來大名鼎鼎,他就是齊天大圣,又叫行者、悟空。孫行者法號悟空,這名字不是白起的,他從石頭縫里蹦出來,向著天空而去,他的事跡也是一部“石頭記”,是在石頭中、在山的重壓下、在無限的沉重中向往著無限的輕、無限的遠和無限的空無。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大地管不住他,人間的權(quán)力和瑣碎也管不住他。就是這樣一只猴子,戴上了金箍,跟著唐僧去取經(jīng),在九九八十一難還差一難時,終于望見了西天靈山?!段饔斡洝返诰攀嘶?,唐僧師徒在玉真觀歇腳,第二天準備啟程上靈山,金頂大仙要給他們指路,悟空嘴快,說:“不必你送,老孫認得路?!贝笙傻溃骸澳阏J得的是云路,圣僧還未登云路,當從本路而行?!蔽蚩招Φ溃骸斑@個講得是,老孫雖走了幾遭,只是云來云去,實不曾踏著此地?!?/p>
這段話我以為是《西游記》的一處根本所在。我小時候讀《西游記》,總有一個大疑惑,既然唐僧師徒的目的就是取經(jīng),孫悟空那么能飛,而且自帶“導(dǎo)航”,熟門熟路,一個筋斗飛過去,把經(jīng)書拎回來交給師父不就得了嗎?悟空快遞,使命必達,何必費那么大勁呢?到第九十八回,作者才做出了回答,飛在天上、走“云路”能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人之為人的問題是,他必須走“本路”,他無法直接抵達終極。人總是要死的,但日子還得一天一天過,人是在向死而去的一天一天里,在“本路”、在地上的路獲得自身活著的意義。所以,走“云路”取的經(jīng)不是真經(jīng),在大地上用雙腳一步一步走過去,在人世的苦、人生的難中走過去,這才是得道,才算得了真經(jīng)。
孫悟空,這偉大的行者,他的本性是飛,但他也終于學會了落地,學會了在地上一步一步地走過去,走過萬里長路而成佛。
(遠 岫摘自譯林出版社《空山橫:講演集,關(guān)于文學關(guān)于人》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