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背景
1943年11月,新四軍十六旅在江渭清、鐘國楚率領(lǐng)下,經(jīng)過溧高戰(zhàn)役,開辟了溧高抗日根據(jù)地。為響應黨中央“精兵簡政”的政策,1944年7月,溧水、高淳、溧陽三縣合并,成立了溧高縣抗日民主政府,西舍村成了縣政府所在地??h政府成立后,溧高縣人民堅持黨的領(lǐng)導,團結(jié)一切可以團結(jié)的力量,形成最廣泛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呈現(xiàn)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為抗戰(zhàn)全面大反攻做了充分準備。
80多年過去了,在黨的領(lǐng)導下,溧高大地上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滿目瘡痍、貧窮落后的溧高變成了充滿現(xiàn)代化氣息的幸福城鎮(zhèn)。為慶祝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弘揚偉大的抗戰(zhàn)精神,南京市高淳區(qū)汶溪小學的輔導員和隊員們一起來到“紅色堡壘”西舍村,共同追尋抗戰(zhàn)足跡。
尋訪紀實
尚未走進西舍村,隊員們便被村前紅楓林里的楓葉深深吸引了。那或深或淺的紅在藍天的映襯下,展現(xiàn)出別樣的絢麗的美。再往前走,紅瓦白墻的古村映入眼簾。
“咦?這里的瓦為什么是紅色的?”“是啊,記得老師說過,高淳的古建筑大多是徽派建筑,應該是青瓦白墻??!”“是因為這里被稱為‘紅色堡壘’嗎?”“這個村不是叫‘西舍’嗎?為什么又被稱為‘紅色堡壘’呢?”帶著疑問,隊員們走進西舍村。
一張照片背后的故事
高淳地區(qū)革命史展館內(nèi),一張不起眼的黑白照片引起隊員們的注意。照片上,擠滿人的老街仿佛在述說著那一日的盛況?!耙蝗盒W生手舉旗幟,呼喊反帝口號,眼中閃爍著對國家命運的關(guān)切與擔憂,心中燃燒著對真理與正義的渴望。”講解員激動地介紹著,“1919年,一名北京來的大學生來到高淳宣傳各地的學生愛國行動。會后,部分小學生自發(fā)組織上街游行,高呼‘反帝反封建’。誰能想到,高淳的第一次學生運動竟然是由小學生掀起的。而且,事實證明,他們?nèi)诵≈練獯蟆j爢T們,你們要向他們學習哦!”
隊員們紛紛豎起大拇指,同時也在心中立下錚錚誓言:傳承紅色精神,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力量!
一首佚名詩觸發(fā)的深情
“老師,這里有一首小詩!”溧高縣抗日民主政府大會堂紀念館內(nèi),一首小詩引發(fā)了隊員們的激烈討論。
“最后一碗飯/送去做軍糧/最后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后一床被/蓋在擔架上/最后的親骨肉/送去上戰(zhàn)場……”讀著小詩,隊員小睿的眼里盈滿了淚光。
“軍民魚水情,老百姓把自己的最后一碗飯、最后一尺布、最后一床被,甚至自己的親生骨肉都奉獻出來?!疄橛袪奚鄩阎?,敢教日月?lián)Q新天?!姨袆恿耍∧憧?,那位枯瘦的老人將親生骨肉送上了戰(zhàn)場,正是有了先輩們的奉獻和犧牲,才換來了今天的美好生活?!薄袄习傩兆约憾紱]有吃、沒有穿,還一心想著支援前線,這是多么偉大的奉獻精神??!”隊員們紛紛感嘆。
“是啊,自己都缺吃少穿了,為什么還要把最后的一碗飯、最后的一尺布,甚至是自己的親骨肉送上戰(zhàn)場呢?他們?yōu)榈氖鞘裁窗。俊?/p>
輔導員的話音剛落,隊員們立即舉起了小手:“為了革命勝利!”“為了保家衛(wèi)國!”“為了幸福的新生活!”是啊,軍民一條心,一切奮斗和犧牲都是為了美好的未來!
一座紀念碑引發(fā)的沉思
“隊員們,矗立在我們面前的是革命烈士紀念碑,它是為紀念在溧高抗日戰(zhàn)爭中犧牲的英烈而建立的。”講解員介紹道。
“抗戰(zhàn)中犧牲的本地烈士有848人,外地烈士29人,還有317名新四軍烈士沒有留下名字?!标爢T小凡聽到這一串數(shù)字后感慨萬千。
是啊,如今硝煙已散,戰(zhàn)爭已遠,天地一片清明,可若沒有勇士們在抗戰(zhàn)中的拼搏和犧牲,哪有如今的山河無恙。隊員小志十分激動:“如今美麗的高淳,現(xiàn)在我們的幸福,都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讓我們一起向至忠至誠的英雄致意,向至善至勇的英烈致敬!”隊員們紛紛舉起右手,用少先隊員的隊禮表達對先烈的敬意!
一盞煤油燈照亮的擔當
走進國華初級中學舊址,隊員們立刻被墻上掛著的一盞煤油燈吸引了目光。
講解員指指屋頂?shù)墓?jié)能燈,又指指那盞煤油燈,娓娓道來:“那時候條件有限,學子們晚上只能靠小小的煤油燈來照明。他們就在這盞燈下學習知識,并立下救國救民的誓言。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溧高縣委在煤油燈下制訂作戰(zhàn)計劃,帶領(lǐng)人民奮勇抗敵。小小的油燈帶來的不僅僅是眼前的光明,更照亮了溧高人民前行的方向。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隊員們,我們不能忘記革命先烈的遺志,要接過他們手中的接力棒,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是啊,作為一名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作為你們的輔導員,我也將不忘黨的初心和使命,好好工作,天天向上!”輔導員接道。
“老師,煤油燈傳遞的是精神,是信仰,不僅讓我了解了歷史,更讓我明白了如今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我們會以英雄人物為榜樣,努力學習知識,提升自己的能力,將來可以為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在隊員小凡的帶領(lǐng)下,隊員們紛紛在研學單上寫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諾言。
一次尋訪立下的誓言
坐在國華初級中學舊址的教室內(nèi),隊員們一邊整理研學筆記,一邊回顧今天的尋訪經(jīng)歷。
“隊員們,今天的尋訪之旅已接近尾聲,你們找到這里的房子用紅瓦的原因了嗎?”
“我想是為了‘紀念’,紀念那段在戰(zhàn)火硝煙中奮進的歲月!”
“是為了‘銘記’,銘記那些為了革命勝利而犧牲的烈士!”
“是為了‘警醒’,為了教育我們,教育下一代!”
“是的,為了紀念、為了銘記,更為了警醒!”輔導員老師語重心長地說,“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幸福的今天,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則要靠我們這一代,靠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去接力實現(xiàn)!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每一個少年兒童都應該肩負起時代的責任,努力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為實現(xiàn)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星星火炬旗幟下,隊員們重溫入隊誓詞并莊嚴宣誓:刻苦學習知識,堅定理想信念,磨煉堅強意志,鍛煉強健體魄,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時刻準備著!
尋訪心語
舊房子、老照片都在“講”過去的故事。先輩們勇敢戰(zhàn)斗,才換來今天的幸福生活,他們是我學習的榜樣。我一定要努力學習,長大報效祖國!
—隊員 雍凌志
西舍之行讓我感受到了戰(zhàn)士們艱苦奮斗、不怕犧牲的奉獻精神。他們用自己的青春與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長大后我也要像他們一樣,做一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隊員 陳睿祺
這次紅色教育傳遞的是精神,是信仰。我們應銘記歷史,珍惜當下,用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堅定的信念去面對未來的挑戰(zhàn)。
—隊員 楊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