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氮肥對玉米生長發(fā)育的影響
(一)氮肥對玉米幼苗期生長的影響
1.促進根系發(fā)育。適量氮肥供應能夠增加玉米根系長度、分支數和根毛密度,提升幼苗對土壤水分和養(yǎng)分的吸收能力。
2.增加葉片面積和光合作用強度。氮肥是構建葉綠素分子結構和酶活性的關鍵組成部分,能增加葉綠素合成,促進光合作用,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增加光合產物合成,促進幼苗生長和生物量積累。
3.增加葉片數量和葉面積指數。適宜的氮肥水平可促進葉原基初始發(fā)育,增加葉片數量,使幼苗具有更大的葉面積,提升光能捕獲和養(yǎng)分吸收能力。
(二)氮肥對玉米生育期的影響
1.氮肥對玉米早期的影響。適量氮肥供應可促進幼苗生長和開花期順利進行,促進幼苗根系發(fā)育和葉片生長,提高光能利用效率,提升幼苗生長速度和抗旱能力。
2.氮肥對玉米中期的影響。適量氮肥供應可提高植株營養(yǎng)狀況,促進葉片生長和光合作用,提升光能捕獲和養(yǎng)分吸收能力,提高光合產物合成和分配,支持植株生長和干物質積累,還可提升抗病蟲害能力。
3.氮肥對玉米后期的影響。適量氮肥供應是實現高產高質的關鍵,適量氮肥可提高玉米籽粒的產量和品質。例如,增加穗粒數和單粒質量,提高產量和淀粉累積,但過量施用可能導致植株過綠,減少葉片光合面積和光合效率,降低產量和品質。
(三)氮肥對玉米植株形態(tài)和結構的影響
1.增加植株高度和莖稈粗度。適量氮肥供應可促進玉米植株生長,使莖稈更粗壯、高度更高,充足的氮營養(yǎng)有助于提高細胞分裂和伸長速率,增加莖稈直徑和高度,提高植株機械強度和穩(wěn)定性。
2.促進根系發(fā)育。適量氮肥供應有助于增加根系長度、分支數和根毛密度,提升根系吸水吸收能力和養(yǎng)分攝取能力。
3.增加葉片數量和面積。適量氮肥供應會增加玉米植株的葉片數量和葉面積,促進葉原基發(fā)育,增加葉片數量并擴展葉片面積,提高光能捕獲能力和光合作用強度,增加養(yǎng)分合成和積累。
4.促進花序和果穗發(fā)育。適量氮肥供應有助于促進玉米的花序和果穗發(fā)育,增加花序數量和果穗長度,提高穗粒數和總產量,還可以促進花粉發(fā)育和花粉管生長,提高受精率和結實率。
二、氮肥對玉米產量的影響
(一)氮肥對玉米產量的直接影響
1.生物量積累。適量氮肥供應可促進玉米生物量積累,包括地上和地下部分,氮素對蛋白質合成等重要生理過程具有關鍵作用,促進植株細胞分裂和提高伸長速率,促進葉片生長和根系發(fā)育,直接影響產量形成。
2.增加穗數和穗粒數。適量氮肥供應可增加玉米株穗數和穗粒數,充足的氮素供應有助于增加花序數量和果穗長度,進而增加穗粒數。
3.提高單粒質量。適量氮肥供應可影響玉米的單粒質量,適宜氮素供應可提高顆粒充實度和淀粉含量,提高單粒質量;過量供應可能導致過綠和營養(yǎng)失衡,影響單粒質量。
(二)氮肥對玉米產量形成的影響機制
1.促進葉片生長和光合作用。適量氮肥供應可提高玉米植株葉片生長和光合作用效率。氮素是葉綠素和其他光合色素合成必需的營養(yǎng)元素,可促進葉綠素合成,增加葉片數量和面積,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增加光合產物合成和分配。
2.促進根系發(fā)育和養(yǎng)分吸收能力。適量氮肥供應有助于提升玉米植株根系發(fā)育和養(yǎng)分吸收能力。氮素是構建植物蛋白質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重要元素,可促進細胞分裂和伸長,增加根系生長和分支、根毛密度和表面積。
3.調節(jié)植物代謝和生理過程。適量氮肥供應可調節(jié)植物代謝和生理過程,氮素參與許多關鍵生理過程,如蛋白質合成、酶的活性調節(jié)、激素合成和信號傳導等,適宜氮肥供應可促進這些代謝和生理過程正常進行,有利于營養(yǎng)物質的合成和轉運。
4.影響花序和果穗發(fā)育。適量氮肥供應對玉米花序和果穗發(fā)育具有重要作用,充足的氮素供應可促進花序分化和發(fā)育,增加果穗長度和顆粒數,適量氮肥還可以提高受精率和結實率,促進顆粒形成和充實度。
(三)氮肥投入和玉米產量的響應關系
1.低氮水平下的限制效應。氮肥投入水平很低時,缺乏氮素會限制玉米生長和發(fā)育,導致產量下降,適量氮肥供應可顯著提高產量。
2.最大化效益。隨著氮肥投入的增加,玉米產量逐漸增加并達到最大值,適量氮肥供應可促進植物生長和養(yǎng)分吸收;氮肥投入過高時,產量增加會逐漸減緩。
3.高氮水平下的有害效應。氮肥投入超過適宜范圍時,過量氮素可能導致過綠現象和養(yǎng)分失衡,植株生長不平衡,發(fā)育相對較差,產量隨氮肥投入進一步增加,上升幅度逐漸減小,甚至開始下降。
4.經濟最佳投入水平。經濟最佳投入水平是指使玉米產量最大化的氮肥投入水平,同時考慮氮肥成本和玉米價格,通常位于產量響應曲線的最高點或附近,過量投入氮肥會增加生產成本,帶來的收益較小。
(四)氮肥對不同玉米品種產量的影響
1.品種特性。不同玉米品種在生長特性、營養(yǎng)需求和產量潛力上存在差異,有些品種養(yǎng)分吸收能力和氮素利用效率高,可在較低氮肥供應下實現較高產量。有些品種對氮肥比較敏感,需要較高氮素投入才能實現最佳產量。
2.養(yǎng)分需求量。不同玉米品種對氮素需求量可能存在差異,一些品種在生長發(fā)育階段對氮素需求較大,特別是在果穗形成和灌漿期,對氮肥較敏感。適宜氮肥供應可滿足其生長需求,有助于實現較高產量。
3.氮肥利用效率。不同的玉米品種,氮肥的利用效率也不同。一些品種具有較高的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可更有效地將氮素轉化為植物生物量和產量,在較低氮肥水平下也能實現較高產量。有些品種利用效率較低,需要較高氮素投入才能實現最佳產量。
4.環(huán)境因素。土壤類型、土壤養(yǎng)分狀況、降水情況和溫度等環(huán)境因素都會影響玉米品種對氮肥的響應程度。在實際生產中,需要綜合考慮品種特性和環(huán)境因素,并以此制定氮肥管理策略。
三、氮肥對玉米品質的影響
(一)氮肥對玉米營養(yǎng)成分的影響
1.蛋白質含量。氮素是蛋白質合成的關鍵營養(yǎng)元素。適量氮肥供應可促進玉米植株蛋白質合成,通過參與氨基酸合成,直接影響玉米蛋白質含量,適度供應可提高蛋白質質量和含量。
2.碳水化合物含量。適宜氮肥供應能增加玉米植株光合作用效率,促進光合產物合成和積累,增加玉米籽粒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如淀粉、糖類等,影響玉米產量、品質及加工后的食用價值。
3.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適宜氮肥供應可提高玉米中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氮元素參與光合作用、細胞分裂和植物代謝過程中的許多關鍵步驟,影響維生素和礦物質合成和轉運。若氮肥供應過量,可能導致營養(yǎng)成分失衡,降低其他營養(yǎng)成分含量。
(二)氮肥對玉米糖分含量、淀粉性質和風味的影響
1.糖分含量。適宜氮肥供應可提高玉米中的糖分含量,氮素是光合作用和糖類合成的關鍵元素,可促進光合作用,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從而增加糖分合成和積累,提高玉米甜度和口感。
2.淀粉性質。氮肥供應會影響玉米中淀粉的性質。適量氮肥供應可促進淀粉形成和積累,并影響淀粉結構特性;若氮肥供應過量,可能會導致淀粉含量增加,同時改變淀粉類型和結構,影響玉米質地和風味。
3.風味品質。適量氮肥供應可改善玉米的風味特性,氮素參與植物代謝過程,包括氨基酸合成和果糖的形成等,可促進風味物質的合成和積累,使玉米具有更好的風味品質。氮肥供應過量可能對玉米質地和風味產生負面影響,如植株生長不平衡,影響質地,以及糖分和淀粉含量不平衡,影響風味。
(三)氮肥對玉米抗病蟲害能力的影響
1.植物健康與抗病蟲害能力。適量氮肥供應可促進玉米植株生長和發(fā)育,增強植物整體健康狀況。健康的植物具有更強的免疫力和抗病蟲害能力,充足的氮素供應有助于提升植株免疫系統(tǒng)功能。
2.病害發(fā)生的調控。氮肥供應對病害發(fā)生起著調控作用,適度供應可維持玉米植株營養(yǎng)平衡,避免因養(yǎng)分缺乏或過量而引發(fā)植物易感性增加,還可調控植物體內氨基酸合成和蛋白質積累,對一些病原體具有抑制作用。
3.蟲害防治。適量氮肥供應可影響玉米對蟲害的抵抗能力,促進玉米植株莖稈和葉片生長,提升其機械防御能力。同時,氮素還參與化學防御物質的合成,對一些蟲害起到抑制作用。但過量氮肥供應可能會逆轉作用,增加病蟲害的發(fā)生風險。
(四)氮肥對玉米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影響
1.農產品安全標準。氮肥施用對玉米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有重要影響。過量施用氮肥,可能導致土壤和農產品中殘留的氮素含量超過安全標準,對人體健康構成潛在風險。合理施用氮肥、控制施肥量是確保質量安全的重要措施。
2.農藥殘留控制。氮肥供應可能會影響農藥在玉米植株和農產品中的殘留情況。高氮素供應會促進植株茂盛生長,增加葉片面積和表面積,增加農藥在葉片上的吸附和積累量,可能導致農藥殘留超過安全標準,應合理控制農藥施用量。
3.營養(yǎng)成分平衡。適量氮肥供應對玉米營養(yǎng)平衡至關重要。過量氮肥供應可能會導致其他營養(yǎng)元素相對缺乏,影響玉米營養(yǎng)質量和品質特性,應確保營養(yǎng)成分平衡,合理調整其他養(yǎng)分的施用。
4.土壤污染風險。不當施用氮肥可能導致土壤中氮素積累和污染,高氮素供應會使土壤中的氮素未完全被作物吸收利用,大量氮素殘留在土壤中,引發(fā)土壤污染,受污染的土壤可能對環(huán)境和水體造成負面影響。合理施用氮肥、科學管理施肥量有助于降低土壤污染風險。
四、氮肥管理與玉米生產的可持續(xù)性
(一)優(yōu)化氮肥的施用量與施用時機
1.優(yōu)化氮肥的施用量。合理施用氮肥是實現高產和減少環(huán)境污染的關鍵,過量施用氮肥會造成資源浪費和營養(yǎng)元素失衡及土壤污染。因此,農民應根據土壤養(yǎng)分含量、玉米品種需求和經濟適應能力,進行土壤測試和營養(yǎng)評估,制訂科學施肥計劃,選擇合適的氮肥類型和施肥方式,提高氮肥利用率,減少施肥量。
2.優(yōu)化氮肥的施用時機。氮肥的施用時機對玉米生長和發(fā)育有重要影響。在合理時機施肥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減少損失和污染。播種前或播種時可適量施用基肥,生長期間根據生長階段和氮素需求分次追肥,使氮肥供應與植物需求匹配,減少氮素流失和損失。
(二)氮肥與其他要素的綜合管理
1.土壤管理。優(yōu)化土壤管理是核心,合理施用有機肥料和礦質肥料,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和養(yǎng)分供應能力,適宜的pH有助于優(yōu)化營養(yǎng)元素的有效性和吸收率。
2.水分管理。適宜的水分管理對氮肥有效利用至關重要。合理的灌溉管理可保證玉米生長所需的適度濕度,促進養(yǎng)分吸收,提高其利用效率。采用科學灌溉技術,可提高灌溉利用率,提高玉米的產量和品質。
3.病蟲害防控。病蟲害防控與氮肥使用緊密相關,病蟲害會影響農作物對氮肥的需求量,增加氮肥損失風險。綜合管理中的病蟲害防控措施,可減少病蟲害對玉米產量和氮肥利用的影響。
4.遺傳改良與種植技術。利用遺傳改良手段選育對氮肥利用效率高、抗病蟲害的玉米品種,可有效提高玉米的產量和質量。同時,采用現代種植技術也能提高玉米養(yǎng)分吸收效率和利用率。
(三)氮肥的精準配方施用技術
1.土壤測試與養(yǎng)分評估。利用土壤測試技術了解土壤中氮素含量和其他營養(yǎng)元素情況,評估土壤養(yǎng)分供應能力,確定有效氮含量,精確計算氮肥施用量,避免過量施肥。
2.氮肥需求與供應匹配?;谟衩咨L期的不同需求,將氮肥施用分配到不同生長階段,并根據不同生長時期的氮素需求量進行合理施肥。
3.精準施肥技術。利用現代化施肥技術,如滴灌、葉面噴施等,實現氮肥精準施用。滴灌可將氮肥直接送到植株根系周圍,減少養(yǎng)分損失和浪費;葉面噴施是指通過葉片吸收氮肥,提高氮素利用率,根據具體條件和需求增強施肥效果,減少養(yǎng)分損失。
4.微量元素配合施用。玉米生長需要其他微量元素,如磷、鉀等,將微量元素與氮肥配合施用,滿足植株全面養(yǎng)分需求,提高玉米的產量和質量,提升土壤肥力。
5.監(jiān)控與調整。實施精準配方施用技術后,需要進行監(jiān)控和調整,定期監(jiān)測玉米生長狀況、土壤養(yǎng)分含量和環(huán)境條件,及時調整施肥方案,確保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時機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四)氮肥管理與環(huán)境保護的關系
1.合理施用氮肥。過量施用氮肥是環(huán)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能導致氮素在土壤中的積累和流失,進而污染地下水和水體。因此,應根據土壤養(yǎng)分含量、作物需求和氣候條件合理施用氮肥。
2.提高氮肥利用率。提高氮肥利用率可減少對環(huán)境的影響,合理的施肥方式、施肥時機和施肥量可提高氮肥利用效率,使用速效氮肥和氮肥增效劑等技術手段也有助于提高氮肥利用率。
3.控制氮肥流失和污染。氮肥流失和污染對環(huán)境有直接影響,流失主要包括土壤侵蝕、徑流和地下水位移動,導致水體富營養(yǎng)化,破壞水生態(tài)系統(tǒng)平衡,應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氮肥流失和污染。
4.保護土壤質量。氮肥施用不當會對土壤質量產生負面影響。過量施用氮肥會導致土壤酸化和微生物活性降低,削弱土壤肥力和生態(tài)功能;正確的氮肥管理可以保護土壤質量,確保土壤持久肥力和生態(tài)功能。
五、結論
(一)氮肥對玉米生產的重要性
氮肥在玉米生產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從生長發(fā)育角度看,它貫穿玉米的各個生育階段,從幼苗期促進根系和葉片的良好發(fā)育,到生育期保障植株形態(tài)結構的合理構建及生理過程的正常運轉,都離不開氮肥的支持。在產量形成方面,氮肥通過直接影響生物量積累、穗數、穗粒數及單粒質量等因素,對玉米產量產生顯著影響。同時,在品質塑造方面,氮肥對玉米的營養(yǎng)成分、糖分含量、淀粉性質、風味及抗病蟲害能力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等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二)氮肥合理施用的必要性
氮肥的不合理施用會帶來一系列問題。過量施用氮肥不僅會導致資源浪費,還會引起土壤污染、水體富營養(yǎng)化等環(huán)境問題。同時,也可能影響玉米的產量和品質,因此合理施用氮肥十分必要。
作者簡介:王慧(1986—),女,內蒙古自治區(qū)鄂托克前旗人,本科,助理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yè)技術推廣、農作物種植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