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最激烈的時期,英國科研人員曾在蘇格蘭海岸附近的一座偏遠島嶼上做了一系列神秘的軍事實驗。英國軍方在戰(zhàn)后很長一段時間里對真相三緘其口。然而,致命的細菌污染和難以解釋的動物死亡現(xiàn)象,不斷地在這座島嶼周邊出現(xiàn)。
“這個島嶼被稱為‘死亡之島’或‘神秘島’,是有充分理由的?!?962年的一天,英國廣播公司記者菲夫·羅伯遜望著遠方的格魯伊納島,若有所思地說,“故事始于1942年,彼時,戰(zhàn)爭已持續(xù)3年。這天,一群科研人員接管了此島嶼,開始了一項秘密實驗……直至20年后的今天,仍然很少有人知道那里究竟發(fā)生了什么,當?shù)鼐用裢瑯右粺o所知?!?/p>
羅伯遜開始調查時,英國政府已宣布格魯伊納島為禁區(qū),他甚至無法說服心懷恐懼的當?shù)鼐用駧@島一周以便仔細觀察。事實上,直到20世紀90年代,當局才宣布格魯伊納島是安全的。1997年,一部根據(jù)軍方解密資料制作的紀錄片獲準上映,人們終于得以了解當年發(fā)生在格魯伊納島的事情的全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英國試圖將炭疽桿菌武器化,格魯伊納島正是實驗地點。這個秘密實驗導致該島嶼在此后的半個世紀都被致命的病菌污染。
這場被稱為“素食行動”的實驗,是在保羅·菲爾德斯的領導下啟動的。菲爾德斯當時是英格蘭威爾特郡一處軍事設施的生物作戰(zhàn)部門主任,這處設施今天仍然存在。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以生化制劑為代表的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越來越多地被應用于實戰(zhàn)。20世紀40年代,隨著英國再次陷入戰(zhàn)火,這個代號“波頓唐”的設施被用于開發(fā)對付納粹德國的生物武器,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軍隊間的正面戰(zhàn)斗。
英國人設想先用炭疽孢子感染亞麻籽餅,然后通過飛機將被污染的亞麻籽餅投放到德國各地的牛場中。牛吃了亞麻籽餅就會感染炭疽病,而人吃了受污染的牛肉也會感染炭疽病。炭疽桿菌是一種存在于自然界的病原體,感染后可能要過一段時間才會出現(xiàn)癥狀。一旦癥狀出現(xiàn),后果非常可怕,甚至會致命。按照預測,炭疽桿菌爆發(fā)將造成德國的肉類供應短缺,并引發(fā)大面積炭疽污染,導致成千上萬人死去。
為研究炭疽桿菌如何在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轉化為生物武器,研究人員需要在一處人煙稀少的戶外場地進行測試。1942年夏,英國軍方買下了位置偏遠、無人居住的格魯伊納島(面積約2.1平方千米),并禁止附近居民登陸該島。
在科學家的監(jiān)督下,一個特別行動小組開始籌劃令人毛骨悚然的實驗。他們在島上釋放炭疽孢子,并把帶到島上的牲畜作為測試對象?!澳康氖菧y試炭疽桿菌能否在爆炸中幸存,軍方當時不清楚這個問題的答案,特別是病菌在爆炸后是否仍然具有毒性。”利茲大學名譽教授愛德華·斯皮爾斯在2022年的紀錄片《炭疽島之謎》中解釋說。
“80多只羊被拴在爆炸點的下風處。爆炸是通過遙控完成的,隨后,一股強效孢子順風而下,所到之處都會引起感染和死亡?!?/p>
實驗結果無疑是毀滅性的:接觸炭疽孢子后的幾天內(nèi),羊紛紛出現(xiàn)感染癥狀,進而死亡。感染了炭疽桿菌的羊的尸體被解剖,然后被徹底燒毀或掩埋在數(shù)以噸計的瓦礫下。
一些當?shù)鼐用駸o意中看到了飄浮的煙霧。一位曾向科學團隊出售綿羊的當?shù)厝嘶貞浾f,他看到煙霧落在動物身上,“我相信那些就是炭疽孢子”。
圍繞危險病原體的秘密實驗一直持續(xù)到1943年,英國軍方判定實驗是成功的??茖W家們便收拾行裝打道回府,卻把500多萬個摻有炭疽孢子的亞麻籽餅留在了島上。隨著盟軍登陸諾曼底,英國軍方的這一秘密計劃最終被放棄,病菌載體也在戰(zhàn)后被銷毀。1952年,英國成為有核國家。4年后,英國叫停了化學和生物武器計劃。1975年,英國簽署的《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生效。該公約規(guī)定,禁止使用、生產(chǎn)或儲存生物制劑、毒素及相關武器。
為避免內(nèi)幕曝光,英國軍方無限期地封鎖了格魯伊納島,并立起了“嚴禁入內(nèi)”的警告牌。即便如此,“素食行動”的后果對格魯伊納島來說仍是災難性的。炭疽桿菌是一種非常耐藥的細菌,可以在土壤中存活數(shù)十年,即使在爆發(fā)數(shù)年后被攝入也會引起感染。軍方的秘密實驗使該島嶼對人類和動物來說危險至極,從島上沖刷下來的雨水都可能是致命的。
事實上,實驗后的幾個月里,格魯伊納島附近陸地上的動物就陸續(xù)出現(xiàn)非正常死亡。英國政府悄悄地向受影響的人支付了賠償金,聲稱事故是由一只生病的羊從一艘船上掉下來引起的。當?shù)鼐用駥@種解釋并不買賬。一位當?shù)厝烁嬖V英國廣播公司記者:“很明顯,他們掌握了真相,否則他們不會這么痛快地付錢?!?/p>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的幾十年里,人們試圖使用化學和焚燒等手段來凈化這座島嶼,但基本無效。1971年的一系列測試表明,雖然格魯伊納島的地表不再有炭疽孢子,但這些微型殺手仍然潛伏在土壤中,對所有踏上該島的人都構成嚴重威脅。
1981年,一個名為“黑暗收割突擊隊”的組織在島上采集了被炭疽孢子污染的土壤樣本,并在軍方實驗設施外面留下了一桶樣本泥土,旨在抗議并迫使政府采取行動。
此后5年,科研人員再次嘗試凈化格魯伊納島。他們用海水和甲醛的混合溶液澆灌、噴灑整座島嶼,進而清除和焚燒受污染的表土,終于獲得了成功。1990年4月24日,經(jīng)過48年的隔離和封鎖,英國政府宣布格魯伊納島不再受到炭疽桿菌的威脅。
格魯伊納島并非英國進行生物戰(zhàn)實驗的唯一場所,但它是可以查證的首個地點。細菌實驗遺留的一系列嚴重后果,詮釋著生物武器的危險與人類對自然界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