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了,小朋友們知道雨是怎么來的嗎?云又是怎么形成的呢?云和雨的形成其實都是水循環(huán)的過程。今天捺捺做個試驗,給小朋友們演示一下云和雨形成的過程。因為這個試驗需要用到開水,有一定危險性,所以小朋友們不要自己跟著做,一定要在家長的陪同下做這個試驗。
實驗需要準(zhǔn)備
1個燒水壺(hú)、1個大玻璃壺、1瓶冰水。
開始動手做實驗啦
用燒水壺裝一壺水,我們用這壺水來替代地球上的河流和海洋。
加熱燒水壺里的水。隨著水的溫度逐漸升高,我們看到有白色的霧(wù)氣飄出來,這就是水蒸氣。給水加熱,水面產(chǎn)生水蒸(zhēnɡ)氣的過程,就像地球表面的各種水,比如河水、湖水、海水等,被陽光加熱后,產(chǎn)生了水蒸氣的過程,這個過程被稱為蒸發(fā)。
水壺中的水蒸氣因受水壺限制,被困于壺中。而自然界里的水蒸氣會不斷上升,直至升入高空。高空中的空氣的溫度要比地面的空氣的溫度低很多,這時,水蒸氣遇到冷空氣,就會變成微小的水滴。這些小水滴與空氣中的各種氣體和灰塵顆粒凝聚到一起,被地表的上升氣流托在空中,形成了云,這個過程被稱為凝結(jié)。接下來,我們模擬云的形成過程,把壺中的熱水倒入一個更大的玻璃壺里,將瓶裝冰水橫放在大玻璃壺上。靜靜等待一會兒,瓶子上出現(xiàn)了密密麻麻的小水珠,云就是由無數(shù)個這樣的小水珠組成的。
不一會兒,密密麻麻的小水珠聚集在一起,它們互相碰撞,合并成大水珠(云),大水珠(云)大到空氣托不住的時候,就會從空中掉落下來,形成雨,這個現(xiàn)象被稱為降水。在自然界中,有時可形成冰雹或者雪。
下雨時,雨水會聚集到海洋、湖泊和河流中,或者滲入土壤中變成地下水,然后經(jīng)歷“太陽照射——蒸發(fā)——凝結(jié)——降水”這一過程,周而復(fù)始,不斷循環(huán)。了解了雨的形成,小朋友們猜猜雨是什么形狀的?可不是右圖這樣的形狀喲!
最小的水滴開始是球形的,在下降的過程中,這些微小的水滴相互碰撞,形成一個更大的球體。接著這些大球體在空氣的作用下,底部變平,看起來像一個面包。這些大球體持續(xù)互相碰撞,越變越大,大到5~6毫米左右,就會從面包形狀變成降落傘的形狀,落下來。
小問題考考你
為什么大雨過后,天空會顯得特別的藍(lán),空氣會變得特別的清新呢?
歡迎小朋友們來信分享你的答案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