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火箭之王”這些頭銜和光環(huán)之外,錢學森還是一位“起名大師”。從我們耳熟能詳?shù)暮教?、航天員、導彈、激光,到并未廣為流傳的靈境(VR)、陷光星(黑洞),這些名詞都是他提出來的。
當時,國內(nèi)把航天器在大氣層以外的航行、探測等活動稱為“宇宙航行”,簡稱“宇航”。但錢學森認為,人類在宇宙空間的飛行活動,在很長的時間內(nèi)只限于太陽系內(nèi),將之稱為“宇宙航行”未免有些夸大。他提出了“航天”這個新名詞:“人類在地球大氣層之內(nèi)的飛行,叫作‘航空’,在地球大氣層之外的飛行稱為‘航天’?!敝袊昂教靻T”的稱呼也來自錢學森的定義。此外,他還首創(chuàng)了“星際航行”一詞。
錢學森總結(jié)道:“我們在科技名詞定名時,不要忘記我們是炎黃子孫,最好用漢語精煉地表達出科學技術(shù)名詞的含義,要讓人一看就有中國味?!?/p>
(選自“央視網(wǎng)”2024年12月11日)
素材解讀
1.科技報國。錢學森一生致力于科技報國,他將個人理想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全身心投入航天事業(yè)中,為國家的強大和人民的幸福而奮斗。從錢學森命名的航天名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濃濃的中國味和深深的愛國情。他所起的名字和他的精神已經(jīng)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思想資源的一部分,值得我們永遠學習、傳承和發(fā)揚。
2.不懈追求。錢學森曾說:“常常是最后一把鑰匙打開了門。”憑借這種堅忍不拔、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他在漫長的歲月里用智慧和勤奮自我淬煉,直至利刃出鞘的那一刻。他將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fā)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為中國航天打下了堅實基礎(chǔ)?!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吾輩當不懈追求。
適用話題
文化自信 堅持不懈 家國情懷 科技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