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好書的作用與益處,古今中外的圣哲先賢均有過不勝枚舉的精辟論述。不過我最喜歡的是西漢劉向《說苑》中的一句:“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彼未n駒也有“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祛病”,其實兩句異曲同工。讀好的書籍確有“防病”與“治病”的奇效,并且以三種不同的形態(tài),豐富著你的閱歷,愉悅著你的心情,撫慰著你的靈魂。
讀一本好書,似服飲一顆“順氣丸”。人吃五谷雜糧,難免有疾病困擾,為此怨天尤人只能徒生悶氣,情緒失控只會病入膏肓,即使暴跳如雷也無濟于事。最好的辦法就是靜下來,拿本書慢慢打開,然后逐字逐句地認真閱讀。一開始,很有可能心不在焉,甚至是心猿意馬,但是沒有關系,隨著手指輕輕翻動、目光逐行移動,不知不覺間,你會感覺到那顆“順氣丸”在悄無聲息地發(fā)揮作用,感覺自己的“氣”已化作了縹緲的輕煙,在字里行間悠然地飄蕩。讀著讀著,那“怨氣”緩了,“怒氣”平了,“悶氣”也消了。難怪大詩人陸游如此感嘆:“病須書卷作良醫(yī)(《枕上作》)”“讀書有味身忘老”(《不寐》)。
閱讀是包“逍遙散”。古人云:“天勞我以形,吾逸吾心補之。天厄我以遇,吾享吾道以通之。”書籍是人類無窮智慧的結晶,是智者真知灼見的積累,不讀之豈不枉活此生?其實,我們足不出戶,便能縱覽天下;身在茅屋,亦可對話名家。如蜜蜂采擷,遍咀英華;若遠足深山,求禪問剎。既可補思想之貧瘠,又可滌心靈之塵垢,真可謂:“隨心所欲亂翻書,娛心怡神自逍遙?!币虼税验喿x比作“逍遙散”,讀者會真切地體會到那文字里的芳香,字詞中的韻味,篇章內(nèi)的哲理,熨帖著舒張的肺腑,開化著懵懂的心智,激活著思緒的細胞,似乎讓人真的能夠自處超然,得意漠然,處人藹然,處事淡然,無事澄然,失意泰然……
閱讀是支“預防針”。閱讀最能醫(yī)治心理疾患,有經(jīng)驗的心理醫(yī)生常常把讀書作為心理治療的輔助手段。因為讀書不僅可以使其增加醫(yī)學知識、消除錯誤見解,使患者更好地理解自己對待挫折的心理和生理反應;還能幫助患者消除恐懼、羞愧和自責心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興趣,能夠強化其在社會活動中的正常行為,抑制其不適應的行為模式。更重要的是,閱讀能夠幫助患者把壓抑的心理矛盾充分釋放出來,從而達到身心放松的目的。此外,勤于讀書、喜歡用腦的人,大腦血管經(jīng)常處于舒張狀態(tài),以輸送充足的氧氣和營養(yǎng)物質,從而延緩中樞神經(jīng)老化,帶動血液循環(huán),使全身各系統(tǒng)功能保持協(xié)調統(tǒng)一,預防阿爾茨海默病,促進人體健康。所以作家余華說:“讀書,是療愈情緒的最佳良藥?!?/p>
南宋胡仔在《苕溪漁隱》中亦云:“蓋其辭意典雅,讀之者悅然,不覺沉疴去體也?!遍喿x的確是“良藥”,不過“良藥”都“苦口”,因此在閱讀的過程中,還必須提高甄別能力。因為現(xiàn)在的讀物數(shù)不勝數(shù),要想在有限的生命中博覽群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只有“對癥下藥”,才能彌補心理情感、智謀上的缺失或不足,真正達到雜念盡消,心情舒暢,清心明智,寵辱皆忘的“療效”。
(源自《滕州日報》)
責編:小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