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歲月那浩渺無垠、奔騰不息的長河之中,我的父親恰似一顆獨特而璀璨的星辰,散發(fā)著獨屬于他的光芒。
一
父親出生于20世紀30年代,那是一個動蕩不安、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盡管生活艱難,父親卻對知識充滿了渴望。在農(nóng)忙之余,他總是想盡辦法去村里僅有的私塾外偷聽先生講學。到了十幾歲時,父親已經(jīng)成長為一個勤勞懂事的少年,不僅要跟著長輩們在田里勞作,還要承擔起一部分家務,學會了砍柴、挑水、做飯等各種生活技能。
隨著年齡的增長,父親開始積極參與村里的一些事務。他為人正直、熱心,在村民中的威望逐漸提高。新中國成立后,村里開始進行土地改革等一系列變革,父親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挨家挨戶地給村民講解政策的好處。
我生于20世紀50年代中期,那時,我們村宛如一個大家庭,有八個生產(chǎn)小隊,聚集了兩千多人。在這個龐大的村莊體系中,父親擔任著村黨支部書記這一至關重要的角色。這一當,便是漫長的十年。
父親的每一天都像是一場忙碌的戰(zhàn)斗,他奔波于村里的各項事務之中,猶如一個不知疲倦的陀螺。從協(xié)調各個生產(chǎn)小隊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到高瞻遠矚地規(guī)劃整個村莊的發(fā)展方向;從耐心細致地解決村民之間雞毛蒜皮卻又影響和諧的糾紛,到積極熱情地響應上級政府下達的各項政策號召,我常常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清晨,當?shù)谝豢|陽光還未完全照亮大地的時候,父親就已經(jīng)出門了。他先到村子里的公共場地上,查看前一天安排的工作進展情況,和各個生產(chǎn)小隊的隊長交談,詢問農(nóng)作物的種植情況、灌溉水源是否充足、有沒有遇到什么困難等等。
父親還要關注村莊的整體發(fā)展規(guī)劃。他會組織村里有見識的長輩和一些有文化的年輕人,一起商討村莊的未來。他們會圍坐在一張簡陋的桌子旁,幾張皺巴巴的紙上寫滿了各種想法和計劃。他積極向上級爭取資源,希望能為村莊修建一所小學,讓村里的孩子都能接受教育。雖然過程充滿艱辛,但村小學最終還是建起來了。當看到孩子們歡天喜地地走進嶄新的教室時,父親的臉上洋溢著欣慰的笑容。
二
父親退下村支書的職位后,生產(chǎn)小隊的成員們非要他再擔任第一小隊隊長,母親也被小隊推舉為生產(chǎn)小隊婦女隊長。這一對夫妻檔,在小隊里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他們攜手并肩,憑借多年積累的豐富經(jīng)驗和勤勞的雙手,帶領小隊走向豐收的彼岸。那一年,農(nóng)田呈現(xiàn)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麥子在清風的吹拂下,翻滾著如同金色的海洋;飽滿的玉米穗像是一個個胖娃娃,沉甸甸地掛在玉米稈上。憑借這份豐收的成果,在全縣農(nóng)村年終評比中,我們小隊脫穎而出獲得了第一名,每個隊員的臉上都洋溢著自豪的笑容。父親和母親的名字,因此在村里被人們更加敬重地傳頌著。
當父親從小隊長的位置退下來后,開啟了一段意想不到的奇妙篇章——學習編織手工。這一轉變,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波瀾。在大多數(shù)村民的觀念里,父親一直是那個忙于村里的領導事務、處理大事的人,與這種細致入微的手工活似乎有著難以逾越的距離。
父親學習編織時,眼睛里閃爍著探索的光芒。白天,他就坐在院子的角落里,全神貫注地研究著編織的技巧。他仔細地觀察每一針的走向,就像在研究一道深奧的數(shù)學難題。晚上,昏黃的燈光在屋子里搖曳著,父親依然不肯放下手中的針線,他就著微弱的燈光,繼續(xù)編織。半個月后,他終于為自己織成了一件毛衣。當他穿上那件毛衣的時候,臉上是滿滿的成就感,那笑容如同春天盛開的花朵,燦爛而又動人。
三
在那個以馬為主要勞動力的農(nóng)耕年代,馬套包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它就像是馬的鎧甲,套在馬脖子上,接著放上夾板,這樣在馬拉車時就能防止磨肩膀,保護馬的身體。制作馬套包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它需要精湛的手藝和足夠的耐心。然而,父親卻毫不猶豫地承擔起了這個任務。
父親把玉米葉子編成粗粗的辮子,他的手指靈活地穿梭在玉米葉子之間,如同一位技藝高超的舞者在翩翩起舞。他將編好的辮子一層一層地壘起來,每一層都擺放得整整齊齊,直到有一寸厚,然后再用結實的細繩將其扎起來。就這樣,一個又一個馬套包在父親的手中誕生了。
我們每個生產(chǎn)隊都有三十多匹馬,這意味著需要大量的馬套包。父親編織的馬套包就像及時雨,滿足了生產(chǎn)隊的需求。每當有生產(chǎn)隊需要馬套包時,就會派人來取,只需要記個賬,不用交錢。這一編,就是漫長的十年。在這十年里,父親坐在院子里編織馬套包的身影,成為我記憶中一道獨特而又深刻的風景。
從父親的編織生涯中,我看到了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和積極面對變化的態(tài)度。他從一個村支書轉變?yōu)橐粋€手工編織人,但從來沒有改變自己對生活的熱情,無論是在村支書崗位上為村莊謀發(fā)展,還是在退下來后為生產(chǎn)隊編織馬套包,他都用心去做,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對生活的理解。
父親編織馬套包的十年里,外面的世界正在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馬作為勞動力逐漸被機械化所取代,但父親編織的馬套包卻成為那個時代農(nóng)村生活的一種見證。它們見證了生產(chǎn)隊里馬拉車的繁忙景象,也見證了農(nóng)民們辛勤勞作的歲月,更見證了父親那一顆始終為集體著想的心,他總是在村莊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貢獻自己的力量。
父親的一生,就像一部豐富多彩、厚重深沉的史書,每一頁都寫滿了不同的故事。他的故事讓我深刻地理解了那個時代農(nóng)村生活的質樸與堅韌,讓我明白了無論身處何種地位,無論從事何種工作,只要用心去做,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價值和意義。
編輯 曹宏萍 271828661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