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家在河北一個古鎮(zhèn)里,每到鎮(zhèn)上有廟會,鎮(zhèn)子里就會響起震天動地的鑼鼓聲。緊接著,廟會上的人就會迅速聚攏成人墻。人墻后面,跑驢表演就要開始了!
看啊,一個身穿深藍(lán)色闊腿褲的男人揮著長鞭,兩步一跑,三步一跳。在他身后,跟著一頭歡快的毛驢。毛驢的身上坐著一個穿大紅花襖的姑娘。為了讓毛驢跑快些,趕驢的男人抽了它一鞭,受到驚嚇的毛驢前蹄離地,仰頭嘶鳴一聲后,顛著屁股快跑起來。那男人邁開的步子想要追上去,卻不小心被自己的闊腿褲絆倒,栽了個大跟頭!觀眾都被這滑稽的動作逗得捧腹大笑。
這充滿鄉(xiāng)土氣息的跑驢表演可太有趣了!姥姥說,它表現(xiàn)的是剛出嫁的女子騎驢回娘家的場景。那頭驢并非真驢,而是一種道具,先用竹條編成驢架子,再用一塊黑布裹在外頭,就成驢的模樣。表演的時候,演員從架子中間鉆出來,把驢架“系”在腰上,只露出上半身,驢架外面則綁上一雙假腿掩人耳目,乍一看,還真以為是人騎在驢身上呢!
聽姥姥說河北有許多跟毛驢有關(guān)的表演,這是為什么呢?這得從張果老倒騎驢的傳說講起。
張果老本是河北邢臺廣宗縣人氏,靠趕驢運(yùn)貨為生。一天中午,他在一處破廟休息,竟發(fā)現(xiàn)一鍋沒人要的燉肉。由于一天沒吃東西,實在饑餓難耐,他忍不住吃光了那鍋肉,還把剩下的湯喂給了他的毛驢。這時,煮肉的人匆匆趕來,張果老這才知道,那鍋肉竟是用成精的何首烏燉的仙湯!張果老一拍驢屁股,慌忙逃跑,喝了仙湯的毛驢帶著他騰空而起。此后,世間便有了張果老這個神仙,還有他倒騎毛驢、云游勸世的傳說。
因為這個傳說故事起源于河北,所以河北人格外青睞毛驢,更是把張果老倒騎毛驢的故事編創(chuàng)進(jìn)社火表演中,形成了跑驢這種民間藝術(shù)。在漫長的歲月里,跑驢和其他民間藝術(shù)進(jìn)行融合,一直流傳至今。
河北還有首民歌,叫《小放?!罚骸笆裁慈耍T驢橋上走……”唱的也是張果老呢。如果你有機(jī)會在過年時來我的家鄉(xiāng)逛廟會,聽到鑼鼓喧天的聲音,一定要快跑幾步,因為,跑驢表演就要開始了!
首都師范大學(xué)實驗小學(xué)
指導(dǎo)老師 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