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有個極富浪漫氣息的地方,叫作詩灣,卻沒有一篇游記寫過它。
詩灣地處延河岸邊,清涼山底部,創(chuàng)建于宋朝,后經(jīng)歷代承續(xù),摩崖石刻很多,只是由于日久風(fēng)化,不少已漫漶。然而,較清晰的仍有五十多處,參差錯落,布滿全灣。
詩和灣,一個是文學(xué)名詞,一個是地理名詞,本是兩個毫不搭界的詞兒??墒茄影?,卻把它們奇異地組合在了一起??峙鲁说靥廃S土高原腹地的延安,哪里都不會出現(xiàn)這樣的事了。在距離詩灣不遠(yuǎn)的地方,一塊巨石高高懸空。巨石之下,是一道凹進(jìn)去的石崖,悠悠歲月,風(fēng)雨剝蝕,崖上形成了天然線條,像云霞一般美麗。
在詩灣旁,有一景致叫作“水照延安”,那是一個月牙形的石缽,石缽里蓄有水,從其一角斜視,可看見對面山上的古城墻倒映在水面。石缽邊豎一有趣的碑,碑上反刻著幾個字,映到水里,才變?yōu)檎模恰八昭影病彼膫€字。站在這兒,正可一覽延城全貌,三川二水盡收眼底。
在詩灣,鐫刻于石崖上的詩,篇篇都是書法藝術(shù),雖久經(jīng)風(fēng)雨剝蝕,但真草篆隸,各閃其輝。假如后退幾步,人們便可以看到詩灣上方的山形地貌。那里有窯洞,有院落,有出墻的棗枝,有伸向晴空的衛(wèi)星天線,有扯長聲兒正在喚豬的大媽的身影。
我再次抬頭,重新凝望詩灣,凝望那高懸于半空的石頭的詩頁,好像望著一本剛出版的詩刊。
到了二十世紀(jì)三四十年代,由于延安成了中共中央的所在地,這里的詩情詩意詩葩,硬是超越了以前的任何年月。
那時,一張張油墨未干的《解放日報》就從這山上飛出。著名作家丁玲就主編著此報的文藝副刊,而這些,距離詩灣只有數(shù)十米的光景。就在那一時期,艾青的詩、柯仲平的詩、何其芳的詩、公木的詩、賀敬之的詩、李季的詩、戈壁舟的詩,聯(lián)翩出現(xiàn)在延安。它們與既往的舊體詩不同,這些詩散射著嶄新的光芒。一灣的糜谷一樣的詩行,一灣的點燃火把的節(jié)奏,一灣的紅旗翻卷的韻律。它們飛在天上就是鷹鷂,落在地上就是流水。它們使延安的一些崖、一些石、一些窯院、一些柳樹槐樹、一些吹響的梅笛或管子、一些送飯的小罐和新開的田壟,都曾一閃一亮。
可惜,這些劃時代的新詩,并沒有刻在詩灣里面。我想,如果因為詩灣的地方有限,延安有的是灣,有的是石崖,可以另辟一座新的詩灣,把那些詩,還有更多的歌頌延安的優(yōu)秀詩歌,都刻在上面。這無疑會成為一件文壇盛事。
(選自《中國藝術(shù)報》2022年5月13日,有刪改)
賞析
選文通過介紹延安詩灣的地理位置、摩崖石刻以及周邊的“水照延安”等景致,講述了二十世紀(jì)三四十年代延安的詩歌盛況,展現(xiàn)了詩灣獨特的魅力與深厚的文化底蘊。作者將詩比作“語言的精靈”,描繪山形地貌時用“有窯洞,有院落,有出墻棗枝”等短句羅列,畫面感十足;形容新詩時,“一灣的糜谷一樣的詩行”等語句,使詩歌的特點具象化。
思考
假如你是景區(qū)規(guī)劃者,為吸引更多的游客了解詩灣的詩歌文化,你準(zhǔn)備策劃哪些特色活動?請結(jié)合延安地貌、歷史、風(fēng)俗等方面展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