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表態(tài)稱,他將加沙地帶視為一個“巨大的房地產(chǎn)地塊”,正致力于“購買并擁有加沙”。而此前的2月4日,特朗普在白宮與到訪的以色列總理內(nèi)塔尼亞胡舉行會談,在隨后舉行的聯(lián)合記者會上,他直言“美國將接管加沙”,并稱美軍甚至可能被部署至加沙以支持其重建。特朗普還聲稱“加沙流離失所的巴勒斯坦人應被永久安置在加沙以外的地區(qū)”,加沙可重新開發(fā)成“中東的里維埃拉(指度假勝地)”。事實上,這不是特朗普第一次提出“清空加沙”。1月25日,他曾公開建議將加沙的居民遷到約旦和埃及。若其計劃得以實施,那么國際社會普遍認可的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兩國方案”將不復存在。
特朗普的設想遭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批評。巴勒斯坦總統(tǒng)阿巴斯表示,堅決拒絕任何試圖驅(qū)逐加沙巴勒斯坦人的計劃,“我們絕不允許我們?nèi)嗣竦臋嗬獾角址福@是我們奮斗數(shù)十年并付出巨大犧牲才爭取到的”。哈馬斯則怒斥特朗普此舉為“種族主義”,稱這一做法是對中東動蕩局勢的“火上澆油”。而被特朗普“寄予厚望”的埃及和約旦,及在其計劃中需為此負擔費用的阿拉伯國家“領頭羊”沙特都明確表示反對。美國和以色列的西方盟友也反對該設想。例如,德國外長貝爾伯克表示該計劃“不可接受”,驅(qū)逐巴勒斯坦人亦違反國際法,并重申支持“兩國方案”。
中國也站在公平正義一邊,和國際社會一道反對美國的加沙民眾遷徙計劃。中國認為加沙的戰(zhàn)后治理應堅持“巴人治巴”原則,讓巴勒斯坦人在自己的領土上重建家園。從長遠看,巴勒斯坦問題的最終解決也須回到“兩國方案”的正確軌道,以期實現(xiàn)巴以和平共存和共同發(fā)展,從而促進中東實現(xiàn)持久和平。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的計劃在美國國內(nèi)也招致諸多批評。事實上,即使是一些在特朗普政府任職的高官也是從新聞上得知特朗普這一驚人計劃的。該計劃事先在政府內(nèi)部沒有經(jīng)過認真討論,可見這與其在美國國內(nèi)可能遭遇的重重阻力有關。長期以來,美國也是“兩國方案”的支持者。2024年,拜登及一些美國高級政治人物對此也一再強調(diào);同年4~6月,全美多所大學還爆發(fā)了具有相當規(guī)模的支持巴勒斯坦的激進運動。這已在很大程度上證明,在美國內(nèi)部,巴勒斯坦人的同情者與支持者正變得越來越多。針對特朗普的加沙計劃,美國知名參議員伯尼·桑德斯直言:“加沙必須為巴勒斯坦人重建,而不是為億萬富翁游客?!?/p>
不出意料的是,特朗普的設想在以色列受到熱烈歡迎。以色列右翼特別是極右翼勢力本就希望如此,這些勢力甚至反對1月19日以色列與哈馬斯達成的加沙?;饏f(xié)議,他們希望重啟加沙戰(zhàn)事,其長期目標是驅(qū)逐巴勒斯坦人并用猶太人取而代之。可以說,特朗普“接管”或“清空”加沙圖謀的最大境外受益人便是如今在以色列國內(nèi)飽受爭議的內(nèi)塔尼亞胡,其認為這一提議可能“改變歷史”。
稍加分析就會發(fā)現(xiàn),特朗普針對加沙的計劃可行性幾乎為零。該計劃在美國內(nèi)外都沒有支持基礎,且特朗普的執(zhí)政時間也僅有四年。莫說是中東地區(qū)最為復雜的巴勒斯坦問題,該地區(qū)的哪一個重要問題是能在短短幾年內(nèi)被解決的?而被特朗普設定為“加沙人遷徙目的地”的埃及和約旦,在近些年國家發(fā)展態(tài)勢本就不理想,若再有兩百多萬加沙人涌入,兩國的內(nèi)部穩(wěn)定甚至政權生存都將遭受嚴重沖擊。這也是埃及總統(tǒng)塞西和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明確拒絕該計劃的重要原因。
近年來,中東已成為特朗普集團的重點關注地區(qū)。早在2024年2月,特朗普的女婿庫什納便在哈佛大學接受采訪時表示“若人們關注建立生計,加沙的海濱房地產(chǎn)可能會非常有價值”,他還稱要盡力“先將人遷走,然后再清理這個地方”。特朗普也表示“全世界的人都會去那里(加沙)度假,把它變成一個國際性的、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方”,加沙未來可能“比摩納哥更好”。但加沙不是單純的房地產(chǎn)項目開發(fā)之地,它是巴勒斯坦問題的一部分,不能純粹以商業(yè)眼光來看待這一飽含政治和族群意味的區(qū)域。
此次特朗普在與內(nèi)塔尼亞胡會談時還表示,加沙人應移居他國過上“幸福生活”。加沙巴勒斯坦人如今的生存狀況確實非常糟糕。加沙總面積僅為365平方公里,經(jīng)過本輪巴以沖突中以色列軍方16個月的“狂轟濫炸”,建筑大多已淪為廢墟。有評論稱,若美國真想讓這些巴勒斯坦人過上“幸福生活”,或可邀請他們?nèi)ッ绹恍┘由橙撕芸赡芤苍敢馊绱?。而且,根?jù)美國人口普查局的估算,2023年有110萬移民進入美國,而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的估計數(shù)字則為330萬人。這樣看來,美國實際具有接納加沙人的能力。但特朗普不會這樣做,因為這會給美國帶來沉重負擔,該國民意和政治環(huán)境也不允許。
那么,明知不可為,特朗普又為何要提出該計劃?除商人逐利的沖動外,以下三點更為重要。
首先,為以色列和內(nèi)塔尼亞胡站臺,并安撫美國國內(nèi)的親以勢力。近年來,特別是自2023年10月7日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fā)以來,內(nèi)塔尼亞胡在以色列國內(nèi)飽受批評,該國在國際社會也遭遇認可危機。與此同時,美國內(nèi)部同情支持巴勒斯坦人的聲音明顯提升,這使美國親以勢力遭遇重大挑戰(zhàn)。此次特朗普在內(nèi)塔尼亞胡訪美之際,明確提出非常有利于以色列的“接管加沙”方案,顯然是為表示對內(nèi)塔尼亞胡的支持,及對美國親以勢力的安撫。
其次,為構建新的美國—中東關系作出嘗試。隨著世界大國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及中東國家間關系和地區(qū)局勢的不斷變化,美國提升與中東關系的愿望不斷加強,而改善與伊朗關系是華盛頓的關鍵目標之一。事實上,美伊關系僵持早已不利于美國的國家利益。美伊若和解,不僅有利于美國與中東關系發(fā)展,還能打擊其全球競爭對手。多年來,華盛頓改善與伊朗關系的重大障礙之一便是以色列和美國內(nèi)部親以勢力的堅決反對。特朗普在首次執(zhí)政時就已因“力挺以色列”贏得以色列人特別是右翼勢力的心,如今特朗普有關加沙的新建議令他在這個“猶太國家”更加受歡迎,而這將有利于減少特朗普緩和與伊朗關系的阻力,從而推動構建新的美國—中東關系。
第三,追逐個人聲名。巴勒斯坦問題和巴以沖突不僅是中東難題,更是世界難題。從19世紀末猶太復國主義者們決定重返巴勒斯坦建立屬于自己的民族國家的那一刻起,他們與生活在那里的巴勒斯坦人之間的沖突就已注定。即使先后經(jīng)歷數(shù)次阿以戰(zhàn)爭,及多國對解決巴以沖突的嘗試,巴勒斯坦問題如今仍被一些國家視為中東問題的核心。若能在矛盾錯綜復雜的中東取得一些外交成就,或者僅是表達積極關切,已被幾次提名諾貝爾和平獎的特朗普就有可能拿到該獎項,更何況其還正面對烏克蘭危機。這在美國存在先例,例如2009年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就是因他“在加強國際外交及各國人民之間合作上,作出了非凡努力”,并“為人民帶來了對美好未來的希望”。迄今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美國總統(tǒng)與副總統(tǒng)共有五人,除1906年獲獎的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是共和黨人外,其余獲獎者(美國總統(tǒng)威爾遜、卡特、奧巴馬和副總統(tǒng)戈爾)均為民主黨人。因此,不論是從個人還是從共和黨的聲譽來看,特朗普都很可能希望拿下諾貝爾和平獎。
盡管“兩國方案”仍是國際社會普遍認可的解決巴勒斯坦問題之道,但人們或許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客觀事實是,建立以1967年邊界為基礎、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享有完全主權的獨立的巴勒斯坦國正變得越來越難,而以新思維面對巴勒斯坦問題或?qū)⒊蔀椴欢x擇。坦率地講,若未來巴勒斯坦問題能得到解決,這或是其不可回避的思維基礎。然而毋庸置疑的是,國際社會各方在面對加沙和巴勒斯坦問題時,必須堅持以巴勒斯坦人的利益為核心。解決巴勒斯坦問題,不能不傾聽巴勒斯坦人的訴求。任何漠視當?shù)厝死娴耐鈦碓O想,本質(zhì)都是追逐自身私利,這些不合理的設想在傷害巴勒斯坦人的同時,也難以取得成功。
巴勒斯坦問題迄今已存在一百多年,巴勒斯坦人的苦難卻仍在繼續(xù)甚至不斷加劇,特朗普的“接管”或“清空”加沙計劃,更是企圖令加沙人流離他鄉(xiāng),即便加沙完成重建也不允許他們回歸故里。若這樣的計劃也可以被實施,那么整個國際社會將迎來一個非常可怕的未來——國際法失效,強權者霸道橫行,弱小者無可奈何。這也是包括美國歐洲盟友在內(nèi)的國際社會明確反對特朗普計劃的根本原因。
(作者為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