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變局、十字路口,世界何去何從?前不久,習近平主席指出:“讓‘同球共濟’、團結協(xié)作、互利共贏成為時代主旋律?!比蛐萜菹嚓P,人類命運與共。同球共濟、和合共生是人間正道。
面對共同挑戰(zhàn),世界需要同球共濟、守望相助。
《孫子兵法》有云:“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奔幢憬粣海鄱蓵r遇險,都會合力戰(zhàn)勝困難。同舟共濟,正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血脈基因。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古人講‘同舟共濟’,現(xiàn)在國際社會則需要‘同球共濟’?!眹H形勢變亂交織,氣候變化、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戰(zhàn)層出不窮,唯有同球共濟、合力應對,才能共渡難關、共創(chuàng)未來。從成功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到支持全球發(fā)展的八項行動,不僅深刻印證“發(fā)展中國家的貧困問題是可以解決的,弱鳥是可以先飛、高飛的”,生動展現(xiàn)“中國堅持授人以魚,也授人以漁”,更呼喚世界“多一些合作橋梁,少一些‘小院高墻’,讓越來越多發(fā)展中國家過上好日子、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
當今世界,各國發(fā)展環(huán)環(huán)相扣,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在全球性危機的驚濤駭浪中,各國不是乘坐在190多條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條命運與共的大船上。“共同坐上新時代的‘諾亞方舟’,人類才會有更加美好的明天?!?/p>
面對多樣性、多極化,世界需要互尊互信、聚同化異。
國際交往難免有競爭、分歧、齟齬,“勺子和碗總有碰到的時候”。怎么處理,考驗智慧,彰顯格局。中華文明具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質,歷來主張不同文明間應相互理解和尊重。從求同存異升華到聚同化異,聚利益、責任、挑戰(zhàn)之同,化意識形態(tài)、政治制度、發(fā)展階段之異,以和為貴處理彼此分歧,聚同化異破解合作難題,和合共生共創(chuàng)美好明天。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共建“一帶一路”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會制度、發(fā)展階段差異,開辟了各國交往的新路徑,搭建起國際合作的新框架……和而不同是一切事物發(fā)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交流互鑒是文明發(fā)展的本質要求。
有差異和分歧并不可怕,只要各方相互尊重、聚同化異,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就能擴大利益匯合點,形成最大公約數(shù),推動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
面對潮流大勢,世界需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
盡管前方有各種不確定性,但人類發(fā)展進步的大方向不會改變,世界歷史曲折前進的大邏輯不會改變,國際社會命運與共的大趨勢不會改變?!吨芤住酚醒裕骸胺惨嬷?,與時偕行?!币騽荻鴦?、順勢而為,是古老而現(xiàn)代的東方智慧。經濟全球化是時代潮流,更是歷史大勢,雖然遭遇逆風和回頭浪,但動力仍然勝過阻力。時代的風浪越大,越要把握大勢、勇立潮頭。智者順時而謀。埃塞俄比亞的咖啡、捷克的水晶杯、貝寧的“甜面包”菠蘿……7年來,“進博效應”不斷溢出放大,為世界經濟拓寬了合作之路、注入了強勁動能。越來越多國家搭乘中國發(fā)展的“快車”“便車”,實現(xiàn)了經濟發(fā)展、民生改善。我們不斷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新成就為世界發(fā)展提供新機遇,同各方一道努力推動實現(xiàn)和平發(fā)展、互利合作、共同繁榮的世界現(xiàn)代化。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經濟全球化時代,需要的不是制造分裂的鴻溝,而是架起溝通的橋梁,鋪就合作的坦途。搞“小院高墻”“脫鉤斷鏈”,執(zhí)意將相互依存的世界割裂開來,是開歷史倒車。
秉持“天下一家”理念,以同球共濟的精神凝聚廣泛共識,以和合共生的愿景凝聚發(fā)展合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定能共建美好世界。
(選自《人民日報》2024年12月24日,有刪節(jié))
◆提煉
求同比較是通過歸納總結這些共同點來強化論點,使論證更具說服力。
1.挖掘共性,強化論證邏輯嚴密。這篇時文列舉的事例雖來自不同領域,但都指向“同球共濟、和合共生”這一主題。作者在列舉事例后,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共性,并進行歸納總結。
2.對比襯托,突出共性正向意義。作者通過對比的方式,將順應經濟全球化趨勢、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做法與搞“小院高墻”“脫鉤斷鏈”等逆歷史潮流的行為進行對比,使“同球共濟、和合共生”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