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快速發(fā)展,人工智能已經(jīng)深深影響了許多領域,其中也包括文學翻譯。在人工智能的影響下,文學作品的翻譯既面臨挑戰(zhàn),也充滿機遇。ChatGPT是OpenAI研發(fā)的一款聊天機器人程序,于2022年11月30日發(fā)布,是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它能夠基于在預訓練階段所見的模式和統(tǒng)計規(guī)律,生成回答,達到多語言溝通交流的目的。探討人工智能ChatGPT在文學作品翻譯中的作用和存在的問題,可以為泰國文學翻譯工作者們提供借鑒價值。
人工智能與文學翻譯
人工智能可以通過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自動完成部分語言的翻譯,提高翻譯效率,尤其是處理大量文本和重復內容時,可有效地節(jié)省時間成本,因此人工智能在語言翻譯方面的運用,對翻譯工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但翻譯可以根據(jù)翻譯的不同角度分成很多種類,學者熊璨把翻譯分成了文學翻譯和非文學翻譯。文學翻譯是指對文學作品進行的翻譯,其中包括小說、詩歌、散文、戲劇等各類文學作品的翻譯。文學翻譯不僅需要精通源語言和目標語言,還需要具備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和鑒賞能力,能夠準確地傳達原文的意境、情感和風格。由于翻譯目的不同,文學翻譯在翻譯過程中需要考慮文化差異、語境差異和語言差異等因素,使譯文更貼近原文的含義和風格。同時,文學翻譯也需要考慮讀者的閱讀習慣和審美需求,以使譯文更具有可讀性和吸引力。熊璨根據(jù)翻譯的三個層次,把人工智能在文學翻譯中的作用進行了界定,他認為“結合上文語言、文化和話語規(guī)則這三個翻譯層次,或許我們可以大致認為非文學翻譯處理的信息較小也較為淺表,較多涉及語言層面;而文學翻譯則需要處理較多深層信息,更多集中在文化層面和話語規(guī)則層面”。
ChatGPT運用于泰國文學作品翻譯中的問題分析
為深入探討ChatGPT影響下的泰國文學作品漢譯問題,本文將以泰國作家克立·巴莫的作品《四朝代》為例,把《四朝代》的部分內容通過ChatGPT4.0進行機器翻譯,人工智能翻譯的譯文與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由高樹榕和房英翻譯的版本和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謙光翻譯的版本進行對比分析,找出人工智能翻譯存在的問題。
一、情感表達生硬
情感在小說中可以幫助塑造人物形象。小說中的角色有各種各樣的情感,例如愛、恨、快樂、悲傷等。情感也是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重要力量,這些情感與他們的行為、語言和思想交織在一起,展示了他們的個性和內心世界。通過描寫人物的情感,讀者能夠更好地認識和理解他們,感受到他們的喜怒哀樂,從而更加貼近故事。
在《四朝代》中,有一段描寫女主在被母親送進皇宮后,知道母親要離開時的心理活動。原文是這樣的:
例1:原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摘自《??????????》?????" ?
ChatGPT4.0譯文:最終,充滿憂慮和顫抖的一天終于到來了。在一個清晨,母親突然宣布她將離開家,并且從半夜開始就已經(jīng)命令準備行裝。當母親這么說的時候,Ploy剛剛吃完早飯,那時正是清晨太陽升起的時候。但是當Ploy聽到母親這么說時,她的感覺就像饑餓一樣突然涌上心頭,非常非常餓,以至于手冷腳冷,身體顫抖不已。她感到寒冷,清晨的陽光似乎被某種東西遮擋住了,一切都變得壓抑和沉重。Ploy無法從座位上站起來或移動身體,只能靜靜地坐著,淚水不停地流下來。即使她試圖發(fā)出悲傷的聲音,Ploy也知道她沒有足夠的力量。
高樹榕、房英譯文:日子一天天過去,帕洛伊漸漸習慣了宮中的生活,多少也能做一些事了。這時,那使帕洛伊驚慌害怕的一天終于到了。媽媽要離開王宮到外地謀生去。那天早上,媽媽倉促地告訴帕洛伊,媽媽要離開王宮,昨天夜里已經(jīng)向貴妃稟明了。這時,帕洛伊剛吃過早飯,太陽已經(jīng)升得老高了,但一聽媽媽說要走,那感覺就像肚子又餓了一樣,餓得手腳冰涼,渾身冷汗。那天早上明麗的陽光好像被什么遮住了似的,變得昏暗起來,帕洛伊沒能從坐的地方站起來,連動也沒動一下,只是呆了似的坐著,讓眼淚盡情地流,連抽泣,帕洛伊也沒力氣。
謙光譯文:珀怡害怕看到的一天終于來到了。一天早上,母親突然告訴她已經(jīng)辭過娘娘,就要出宮了。那是個陽光明媚的早晨,珀怡剛吃罷飯,一聽母親說要走,霎時心空無主,手腳發(fā)涼,渾身冒冷汗,朝陽好像也被什么東西遮蔽起來。她想站站不起來,要動也動彈不得,只好呆呆地坐在那里,任眼淚像斷線珠子似的拋灑下來。她甚至覺得連抽咽一聲的力氣都沒有了。
分析:從翻譯的第三層次話語規(guī)則層次看,ChatGPT4.0翻譯的譯文在語言描述層次還是比較準確的,能夠表達出原文的意思。但是在情感表達的翻譯上,作者想要通過對清晨陽光的描寫,反映人物內心對母親離去的不舍之情和對獨自一個人在皇宮里生活的恐懼之心就很難表述出來。尤其是最后一句話的翻譯,“即使她試圖發(fā)出悲傷的聲音,Ploy也知道她沒有足夠的力量”。太過于生硬,不如謙光翻譯的“她甚至覺得連抽咽一聲的力氣都沒有了”更有溫度。
二、文化內涵缺失
文學翻譯是跨文化交流的橋梁,在進行文學翻譯時,譯者需要充分理解原文的文化背景、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以及作品所蘊含的深層意義,同時也要考慮到目標語言的文化習慣和讀者的接受能力。在《四朝代》里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泰國皇室特有的禮儀行為,有很多泰國皇室文化的描述是非常細致和精美的,但最常見的一些禮儀行為也是我們在使用人工智能翻譯時的難點。
例2:原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摘自《??????????》?????" ?
ChatGPT4.0譯文:“接到命令后,去找一下Ploy,先洗臉,然后一起上去?!?/p>
當Ploy洗完臉后,Khun Sai帶她上樓到另一處房間。Seua正在水槽里忙著做什么事情。隨意地放在正前方的桌子上,有一張靠近的破舊椅子,還有兩三個像其他人一樣低頭忙著自己事情的人。當Ploy走進去時,Khun S隨即下達了指令。
“哦,Ploy來了,進來吧,來學習做蔬菜?!?/p>
高樹榕、房英譯文:“貴妃要帕洛伊去呢,你先去洗一下臉,然后一塊兒去吧!”
帕洛伊洗好臉后,賽伊阿姨便帶著帕洛伊到貴妃上房去。貴妃在回廊的一角,正在一個水盆里做著什么,一小片一小片的葉子放在面前。兩三個宮女跪在附近,正低頭做著什么。賽伊和帕洛伊一行進去時就聽到:
“噢!帕洛伊來了嗎?進來吧!來學著揀揀菜吧!”
謙光譯文:“珀怡,娘娘叫你去呢。先去洗洗臉吧,一會兒我?guī)阋黄鹑ァ!?/p>
珀怡洗過臉,坤賽帶她來到樓上。娘娘坐在大廳的一個角落里,正在忙著什么。娘娘面前放著一口缸,身旁有兩三個宮女跪在那里,也都埋頭忙著。娘娘見珀怡跟著坤賽進來,就說:
“噢!珀怡來了。過來,來學學怎么做菜吧!”
分析: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女主在被母親送進皇宮,母親離開皇宮后去覲見娘娘時的場景,由于娘娘的身份非常尊貴,在泰國文化中,皇室成員永遠是最尊貴,因此用詞也要慎重。原文中有一個女主的動作“????????????????”,ChatGPT4.0把這句話翻譯為“當Ploy走進去時”,這里的“走進去”是不符合普通泰國人覲見皇室成員的禮儀的,從翻譯的第二層文化層次看,這樣的翻譯沒有考慮文化因素,而高樹榕、房英在翻譯時把“??????????”翻譯成了“膝行”。事實上在泰語中膝行還有另外一個表達“????????”,不管怎么說,膝行其實是泰國宮廷禮儀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人工智能翻譯在文化維度還需要人工翻譯進行輔助。
ChatGPT運用于泰國文學作品翻譯中的優(yōu)化策略分析
當ChatGPT開發(fā)問世時,翻譯界就有了人工智能翻譯會取代人工翻譯的擔憂,通過研究分析發(fā)現(xiàn),這樣的擔憂是有道理的,ChatGPT在不斷發(fā)展更新,翻譯技術也在不斷提升,翻譯的準確率也在不斷提升。但在泰國文學作品的翻譯中還是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例如:泰國文學作品中蘊含著豐富的泰國文化元素和特定的社會背景,翻譯可能難以準確捕捉和傳達這些文化細節(jié),導致翻譯作品中的文化信息丟失或誤解。同時文學作品往往包含隱喻、雙關語等豐富的語言特性,ChatGPT可能在理解這些復雜的語境和語言游戲方面存在局限。此外每個翻譯家都有自己獨特的翻譯風格和審美取向,而ChatGPT翻譯可能缺乏這種個性化的風格,使得翻譯作品失去原作的文學韻味。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新的詞匯和表達方式不斷涌現(xiàn),ChatGPT翻譯系統(tǒng)需要不斷更新和學習新的詞匯庫,以適應文學作品中的新詞和術語。
人工智能翻譯可以大幅度提高翻譯的速度和效率,使得泰國文學作品能夠更快地被漢語讀者接觸和了解。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對翻譯作品進行質量評估和錯誤檢測,幫助翻譯者發(fā)現(xiàn)并改正翻譯中的問題。人工智能翻譯可以幫助打破語言障礙,促進泰國文學與漢語文化的交流,增進相互了解。
總的來說,ChatGP在泰國文學漢譯中的應用是一把雙刃劍。在進行文學作品的翻譯時,需要做到人機協(xié)作,翻譯工作者與人工智能技術緊密結合,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共同推動文學作品的傳播和文化交流。同時,也應該關注人工智能技術的發(fā)展,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以應對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和挑戰(zhàn)。
作者簡介:
周曉燕,1981年生,女,彝族,云南姚安人,講師,博士,研究方向:泰國語言文化、泰語作為第二外語教學及泰漢翻譯。本文系博士科研啟動項目《“一帶一路”建設中瀾湄國家語言翻譯服務機制的構建研究》(項目編號:BSQD2114)階段性成果。作者單位:楚雄師范學院語言文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