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朋友圈發(fā)了張照片,朋友看了說,你好像走了很久的路,要去很遠的地方。其實,我只是在鎮(zhèn)江長山,在米芾書法公園。半日游賞,卻似經(jīng)歷半生。如果尋一處風景,吻合鎮(zhèn)江城市氣質(zhì),那一定是長山,米家長山。
孫阿姨帶著自制餐食在長山徜徉一整天。她眼中的長山,是鮮活生命的那口氧。她的身體日益衰老,在這座山走走坐坐,不辜負雙眼,靜觀滿山晴翠,靜聽松濤陣陣;她不辜負雙腳,由木梯拾級而上,遙望8100米的森林步道,遙想生龍活虎的青春。
秋游季,背著滿袋美味的王姓少年和伙伴們在長山奔跑流連:在華夏漢字研學館造字、做碗、制漆扇,浸潤不迂腐的書卷氣;在長森露營基地燒烤、劃船、蕩秋千,沾染十足中國風兼國際范。
春天,300畝漫花嶺上,市花杜鵑鋪天蓋地。白天,趙姓小伙子與妻子扶老攜幼,乘綠皮火車穿梭,坐碰碰船親密接觸,品觀花小院的田園菜肴;晚上,音浪飄遠,來自附近大學城的世界各地的留學生們愛上東南亞風格音樂餐廳,愛上SK卡丁車,愛上浪漫旋轉(zhuǎn)木馬。項目俱全,總有一款合你味。
浪漫延續(xù)到夏天,長山航空飛行營地的小情侶們在滑翔傘到達的500米高空,大聲說出對方的名字;在升空的熱氣球上感受風風火火的愛,感知對方的存在,刻骨銘心,天空可鑒。
有緣人在冬季相遇相約相聚拾里咖啡館,實踐相伴一生的諾言。我已無數(shù)次來此旅行,在十年前的某一天,在今天,在未來的每一天,我的生活永遠不缺米芾。
我的一張照片攝于長山南端的米芾書法公園的“瑞墨軒”法帖石刻廊。宋代書畫家米芾在丹徒生活40年,書畫技法別具一格,公園因他而建。
如果你來,我會帶你到西入口的墨池口,看呂洞賓與他的仙友的“神墨石”,或是從園區(qū)的主入口海岳門及牌坊處進入,看附門門額“風檣”“陣馬”“高古”“駿邁”字樣,這是蘇東坡、黃庭堅等對米芾書法的贊語。
你可以體味米芾33歲生日所寫的《方圓庵記》,啟功先生稱其“法度嚴整又充滿個性”;你可以欣賞字字活潑、筆筆精道的《離騷經(jīng)》,乾隆睡覺都抱在懷中;你可以臨摹“人神合一、心隨筆轉(zhuǎn)”的《神先告夢帖》,人人都會沉溺;你可以聆聽導游娓娓道來:米芾新婚之夜得南唐后主李煜“靈璧研山”石,同睡三天三夜。“最后一個士大夫”汪曾祺也失口比喻:“一寫米芾,好像是寡婦失了身,無可挽回了,哪怕王羲之來了也要避其鋒芒?!?/p>
你是否還能想到跟鎮(zhèn)江淵源不淺的辛棄疾?他以《元夕》中的孤高女子形象自喻??v你閱人何其多,再無一人恰似米。米芾脾氣古怪,因重度潔癖丟官,他卻一生癡愛,受蘇軾指引,日夜研習魏晉書風。他是瘋癲才子,是錦鯉本鯉!書畫帶給他人生至高樂趣。他樂意在書畫中“尋他千百度”,享受“燈火闌珊處”的高古。
當代書法家言恭達先生題寫米芾書法石刻碑廊后記,碑廊是與故宮博物院合作的成果,石刻是自南宋《紹興米帖》之后又一部洋洋大觀的《丹徒米帖》。
米芾允許一切發(fā)生,允許自己做自己。我們不妨在園中,在風中,以身體為筆,以思想為墨,夸張搖擺,律動穿插,書寫一篇結(jié)字枯潤有致、章法動蕩騰挪的《南國避中伏》。溥儀逃亡所帶行書,指引我們在人生路上,在熱愛中,蒼涼,暢意,寬闊,明朗。
照片中的我正仰頭,頭頂是侘寂清冷風的帛簾,接天迤邐,長廊的木梁上滿滿的飄逸的白,帶著歲月的痕跡,似君子的衣袂,隨風而來,又隨意而去,在旅人的心底漾起漣漪。絹絲上的文字由誰書寫?淡墨痕中,夾雜著寫字人的巧心思。墨分七色,轉(zhuǎn)折回環(huán)間,你可懂我曲折的心意。
這一生,如果要穿越去一個朝代,一定是米芾的宋朝;這一世,你需要一座長山,停駐你的腳步,安居你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