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鐵生在《病隙碎筆》中說:“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走向,意味著彼岸的成立。走到,豈非彼岸的消失?彼岸的消失即信仰的終結、拯救的放棄。因而天堂不是一處空間,不是一種物質性的存在,而是道路,是精神的恒途?!?/p>
人在飽受病痛折磨的時候,對生命的思考有著力透紙背的深刻,這種深度是過著尋常日子的人難以企及的。“走向”,心中有憧憬和希望,所以活著是有精神支撐的。而“走到”,意味著精神支撐消失。人生至境是“走向”,一個內心充滿憧憬和希望的人,即使腳下的路荊棘叢生,也會笑著走下去。史鐵生的這種思想認識和人生領悟,同樣體現(xiàn)在他的小說《命若琴弦》中。《命若琴弦》講述的故事耐人尋味:老瞎子篤信,彈斷一千根琴弦就能重見光明。可彈斷一千根琴弦后,他依舊沒有見到光明。不過他依舊告訴小瞎子,彈斷一千二百根琴弦就能重見光明。“走向”光明,才是人生的終極意義,無論結果如何。
“走向”的結果有兩種。一種是夢想破滅,信仰終結;還有一種是夢想成真,登臨巔峰。在很多人看來,前者是悲劇,后者是喜劇。而從本質上來說,人生沒有悲劇和喜劇,所有的故事都會殊途同歸,夢想破滅和夢想成真都意味著“走到”?!白叩健笔墙Y束的狀態(tài),“走向”是進行的狀態(tài)。生命的美好在于“進行時”,而非“完成時”?!白呦颉钡慕Y果,真的不像我們想象得那樣重要。“走向”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
大部分人覺得,享受夢想成真、登臨巔峰的高光時刻,才算人生的終極意義。其實巔峰時刻的快樂,就像煙花一樣,轉瞬即逝。你一定有過這樣的體驗,完成了某個目標,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覺得成就感爆棚。但這種快樂的感覺不會持久,很快就會降溫。如果你不能找到新的奮斗目標,就會立即進入茫然無措的狀態(tài)。世上的人,都會經(jīng)歷這樣的過程。高考金榜題名后,你不可能永遠沉浸在喜悅中;制定新目標,開啟大學之旅,腳下生出新的力量,才會有勇氣走下去。運動員獲得冠軍,登上最高領獎臺,萬眾矚目。可他們不會就此止步,很快就投入新的訓練中,迎接新的挑戰(zhàn)。
“走向”是最幸福的狀態(tài),最快樂的體驗。張愛玲說:“人總是在接近幸福時倍感幸福,在幸福進行時卻患得患失?!蔽艺J同這句話的上半句,“走向”幸福的過程最快樂,快要與幸福相擁時最美好。而把幸福抓在手心里的時候,不僅會“患得患失”,很多時候甚至有“不過如此”的感覺。
當然,還有一種“走到”是失敗。夢想破滅時的挫敗感,同樣也不會長久停留。一個夢想破滅,只要還有另一個夢想升騰而起,就會把你的心點亮,重新開啟一段“走向”的旅程。人生過半,回首走過的路,我常常懷念那些心懷憧憬奮斗的日子。那樣的時候,人就像在進行一場馬拉松,每一段賽程中都有一面鮮艷的旗幟,迎著風朝你招搖,所以你從未想過妥協(xié)和放棄,而是滿懷信心地奔跑著,特別幸福。
起起伏伏,曲曲折折,坎坷跌宕,艱辛漫長,人生的路就是如此。只要我們一直在路上,一直“走向”某個目標,再難走的路都會變得精彩紛呈,充滿魅力。人生至境是“走向”,我們都在走向明天,走向未來,走向希望,走向美好,走向幸?!?/p>
(編輯 高倩/圖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