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wǎng)上看到一本書的宣傳:我們將100本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濃縮”進這本書中,讓每本書都“薄”如一張紙,既能幫你的孩子節(jié)省閱讀時間和精力,又能幫他們輕松掌握世界經(jīng)典文學的精髓。
看過我嚇了一大跳,一本書就能將100本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高度濃縮,統(tǒng)統(tǒng)說明白?這是對曹雪芹、列夫·托爾斯泰、雨果、夏洛蒂·勃朗特等文學大家們的公然蔑視——你們寫了那么多,我一頁紙,寥寥數(shù)語就講明白,抑或只是個賣書的噱頭呢?
我覺得是后者,為了能賣掉書,什么樣的大話、虛話都敢說,反正吹牛也不違法,也不用向著者負責,這是一種新式的“拔苗助長”。
類似這種不負責任、虛假夸大的宣傳還有不少:不用練不用背,只需三天就能讓你輕松學好文言文;不用寫不用記,花一周時間就能讓你掌握中高考滿分作文寫法技巧……說得似乎是頭頭是道,句句在理,然后再請幾個“優(yōu)秀學長”出鏡“作證”。
還有些機構宣稱,只需十幾天就能將學校一學期的課程全部學完,幫學生贏在起跑線,跑在其他同學的前面。
無疑,這些宣傳都在傳遞同一個信息:相信我們,跟著我們走,按照我們所說的去做,就能做到既快又好,不用花大量的時間去閱讀、學習,靠些零碎時間和所謂的技巧,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后在考試中輕取高分。
能嗎?當然不能。試想,一部部幾十萬、上百萬字的皇皇巨著,著者們嘔心瀝血,反復修改而成的經(jīng)典,豈是三言兩句就能概括濃縮的?這些書一定要深讀、精讀、反復讀,才能領會其精妙之處。淺讀、泛讀、一目十行,只能掌握其皮毛,根本無法領會其精髓。
同樣,學好文言文,寫好作文靠的是日積月累,反復思考,綿綿用力,久久為功,絕不可能靠三五日的突擊訓練就能達成,這是學習的規(guī)律,是無捷徑可走的。
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是如此,注重的是循序漸進,扎扎實實地由淺到深,該走的步驟一步都不能少,“拔苗助長”式的一蹴而就,或一勞永逸,根本不存在。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學習上亦是如此,沒有穩(wěn)扎穩(wěn)打的量變積累,就不可能實現(xiàn)水到渠成的質變,新式“拔苗助長”的“濃縮”,“讀薄”和“朝前”的夸大宣傳,不可信,更不可跟從。
(編輯 雪彤/圖 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