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有報道稱,被譽為“硅谷創(chuàng)投教父”的億萬富翁彼得·蒂爾投資了一家名為“不朽”的公司。該公司將25歲以下捐贈者的血漿輸注給35歲以上的人群,以探索所謂的“抗衰老益處”。然而,這一說法很快遭到了“不朽”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杰西·卡爾馬津的否認。他堅稱未曾與蒂爾會面,也從未從蒂爾資本獲得資金支持。不過,“不朽”公司似乎并不缺錢,畢竟它向參與臨床試驗的志愿者收取高達8000美元(1美元約等于7.2元人民幣,8000美元約合人民幣5.8萬元)的費用。直到2019年2月,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聲明,警告未經證實的血漿輸注風險,該公司才被迫關閉。聲明指出,“我們擔心一些患者被不道德的人利用,這些人鼓吹年輕捐贈者的血漿可以治愈疾病或扭轉不良的身體健康狀態(tài)。這些治療的效果沒有得到臨床驗證,而且可能有害健康?!?/p>
到了2023年,另一位億萬富豪風險投資家和抗衰老愛好者布萊恩·約翰遜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約翰遜是“內核”公司的首席執(zhí)行官,這是一家專注于神經工程學和腦機接口技術的創(chuàng)新企業(yè)。同時,他還是移動支付應用“文莫”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該應用后來被貝寶收購。約翰遜因每年花費約2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440萬元)用于所謂的“逆齡生活方式”而聞名,其中包括采用低熱量素食飲食、攝入大量補充劑、嚴格遵守鍛煉和睡眠計劃,以及一個備受爭議的做法——接受血漿輸注。
時年45歲的約翰遜接受了六次血漿輸入,每次一升,其中一次來自他17歲的兒子塔爾馬奇。這位美國科技企業(yè)家在接受《永生者》播客采訪時透露:“我前所未有地關注他的飲食,因為現(xiàn)在,它們都會進入我的身體。”不僅如此,他還將自己的血漿輸給了他70歲的父親,希望幫助父親改善體力和認知能力的衰退。該播客的制作人阿萊克斯·克羅托斯基說:“我們費盡周折才找到愿意接受采訪的對象。奇怪的是,那些試圖通過年輕血液延年益壽的人似乎有些保守。”
約翰遜計劃利用算法來預防老化,并制定最佳治療方案,甚至以自身為實驗對象。醫(yī)生的評估結果顯示,他的心臟和肺部功能分別相當于37歲和19歲的水平,這無疑增強了他的自信心,并樂于對外分享年輕秘訣。然而,他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真的要歸功于血漿輸注嗎?還是他的財富、基因和生活方式起了更大的作用?
約翰遜只是科技記者兼心理學家克羅托斯基采訪的眾多獨特人物之一。早在2003年,克羅托斯基便開始在其博士研究中探討這一主題。她表示,隨著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所有科幻小說中的夢想都有可能成真,包括技術奇點的到來——技術與人類融合,創(chuàng)造出“后人類”,最終這將意味著“我們成為不朽的存在”。當時,像其他人一樣,克羅托斯基認為這一切只是“瘋狂的想法”,但20年后,尤其是由于近五年技術的迅猛進步,這些曾經的邊緣思想正逐漸融入主流,已經在硅谷生根發(fā)芽。
邁克爾和伊琳娜·康博伊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生物工程系的教授。早在2005年,他們就進行了一項開創(chuàng)性研究,通過外科手術將老年小鼠與年輕小鼠連接在一起,共享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這一過程被稱為“異種共生”。該技術最早由19世紀的法國生理學家保羅·貝爾特提出,廣泛應用于研究皮膚移植排斥、組織和神經再生等多個領域。在康博伊夫婦的研究中,首次觀察到共生系統(tǒng)里年老個體出現(xiàn)了年輕化的趨勢,老年小鼠的骨骼肌干細胞和肝前體細胞似乎被重新激活,這些細胞分別負責修復骨骼肌組織和在肝臟受損時促進其再生。
2016年,康博伊團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年輕血液本身可能無法逆轉衰老過程,真正起作用的可能是減少老年血液中特定蛋白的水平。這些蛋白在我們年輕時對健康至關重要,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它們的水平會升高并變得有害,導致身體機能衰退并出現(xiàn)與之相關的老年病。
2020年的一項研究表明,年輕血液并非小鼠年輕化的必要條件,一次和年齡狀態(tài)無關的“中性”血液交換就能給老年小鼠的多個生理系統(tǒng)帶來顯著改善。通過一次30分鐘的手術,小鼠體內一半的血漿被生理鹽水和白蛋白溶液替換。這種單一的治療性血液交換就讓老年小鼠表現(xiàn)出了更好的肌肉修復能力、肝臟脂肪和纖維化減少、大腦中新形成的神經細胞增加、認知能力提高、神經炎癥減輕以及大腦衰老減少。
然而,由于小鼠和人體存在不可跨越的物種差異以及技術限制和倫理問題,相關研究成果能否應用于人體治療仍有待研究。康博伊夫婦也呼吁公眾耐心等待更多的研究成果。
盡管面臨諸多挑戰(zhàn),康博伊夫婦仍對未來幾年在延長壽命方面取得醫(yī)療突破持樂觀態(tài)度。他們預測,未來可能出現(xiàn)新的療法,比如用口服藥物代替輸血,甚至可能實現(xiàn)所謂的“青春之泉”。伊琳娜展望道:“人們有望在更長的時間內保持健康、享受生活,比如更長久地保持30多歲時的活力。我從小就對衰老現(xiàn)象充滿好奇,從事這項工作是一個理性的決定。這就像你乘坐的飛機即將墜毀,驚慌失措無濟于事。如果你有材料可以制作降落傘,為什么不開始動手,看看能走多遠呢?”
實際上,在發(fā)現(xiàn)接受血漿輸注“并未帶來任何健康益處”后,約翰遜已停止從年輕人那里獲取血漿的嘗試。盡管缺乏堅實的科學依據(jù),仍有一些商家試圖向渴望延緩衰老的人群推銷相關服務。與此同時,一些科研人員正逐漸將注意力轉向探究如何利用年輕捐贈者的血漿來治療與年齡增長相關的疾病。例如,位于加州的“生命之解”生物制藥公司正在研究30歲左右捐贈者經處理的血漿對老年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潛在療效。該公司隸屬的國際制藥巨頭基立福專注于開發(fā)和生產血漿衍生藥物。隨著越來越多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開始測試年輕血漿和血漿衍生藥物的療效,或許未來幾年,這一領域的諸多疑問將有望得到解答。
編輯:周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