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體育八條”;器材應用;項目設置;場地設置;鍛煉原則
中圖分類號:G62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5)03-0028-02
“體育八條”指出:要充分利用大課間和課后服務,組織學生開展球類、跳繩、踢毽、跳皮筋、拔河、跳竹竿等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和飛盤等新興運動不少于10個項目輪換活動。關于課間15分鐘,本文觀點如下:
一、從器材應用層面思考
1.有器材介入:器材品種多樣,顏色豐富,用途廣泛。通過器材的應用,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掌握基礎動作、提升運動能力、促進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同時在器材選擇、擺放、一物多用的使用等方面,都要與學校體育文化、學校體育長遠發(fā)展、學生運動能力、興趣愛好培養(yǎng)等相互協調,發(fā)揮器材最大功效。此外,還要在擺放整理等方面形成嚴格的制度要求。
2.無器材介入:自我心理的暗示、調整;自我冥想(心理的自我調控);課間呼吸方法的訓練(腹式呼吸);保護視力:窗外景觀的眺望、眼保健操等。
活動推薦:可以在課間15分鐘播放中國傳統的古箏、揚琴等舒緩、悠揚的音樂,營造“靜態(tài)”小場地鍛煉氣氛,逐步形成動靜結合的校園體育文化。
二、從項目設置上考慮
1.民族傳統體育類:如跳繩、踢毽、跳皮筋、拔河、跳竹竿、夾包等民族傳統體育類,要在活動組織中引導學生堅守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項目選擇上可以引入各種民族體育活動,講解必要的項目歷史、民族基礎知識,豐富學生知識體系,在進行傳統體育運動的同時達到了解祖國傳統體育歷史的目的。
2.三大球類:按照要求最少掌握一種球類運動(解決三大球成績下滑問題),并由此引申出必要的身體鍛煉,形成終身體育鍛煉意識。為了較好地進行項目訓練,要堅持普及與提高并重的原則,有規(guī)劃地組織班級、年級、校級聯賽,逐步形成鍛煉的團體、團隊,形成鍛煉氣氛。如足球社團組織,教練員的選擇可以與校內教師、校外專業(yè)教練、退役專業(yè)運動員等相互結合,從而提升學生的技能水平。
3.新興體育項目:新興體育項目逐漸走入校園,教師要有意識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引導學生去認識,了解運動項目的特點,同時也要適時地使學生認識到基礎體能是學習各種運動項目的基礎,要重視日常體能的訓練。通過學習新興體育項目,更好地了解世界,培養(yǎng)學生思辨意識,學會用辯證的思維評價、認識世界。
三、從場地設置維度應用
1.窗前場地的應用:窗前冥想、自主遠眺、窗前呼吸調整(呼吸節(jié)奏與新鮮空氣),可以引導學生“慢下來,發(fā)會兒呆”。
2.課桌桌面的利用:掰腕子角力、傳統手指游戲“玩石子”、前后兩位同學之間做相互的擊掌游戲、編“花手絹”游戲(器材:彩色繩子)、同學之間靈敏游戲“抓手指”等,引導學生適量運動。
3.課桌間距離的應用:做雙臂支撐課桌的競賽(上肢力量)、利用坐椅子抬伸下肢,鍛煉大腿肌群力量、利用門邊墻角做“靜蹲”練習。要注意運動的組織,合理利用空間。
4.樓道空間的應用:跳房子游戲、十字象限跳游戲、踢毽子(海綿包)活動、靠墻提拉下肢、腳斗娃游戲、開合跳等,利用樓梯高度進行下肢各種跳躍、拉伸,利用墻壁進行面對墻面的下蹲練習(壁虎游墻術)等都可以開展。
5.天臺:活動范圍較大,跳繩、跳房子、踢毽子、敏捷梯、竹竿舞(跳繩代替竹竿)等活動都可以開展。但要注意天氣的變化,注意高空危險,設置防護網等。
6.操場等較大場地是進行大型活動比賽的主陣地,可以把室內小場地、短時間練習的活動改編為全員的競賽。競賽可以促進不同場地、不同項目活動內容的開展。進行大場地活動時要注意時間、空間的合理分配,促進陽光體育活動氣氛的形成。
四、從鍛煉原則上把握
1.健康第一原則:關注身體健康的同時更要注意心理健康的培養(yǎng)。
2.沐浴陽光原則:堅持盡可能到陽光下、到操場上去鍛煉身體、沐浴陽光,在鍛煉的同時認識輸贏、認識自我。
3.文化滲透原則:注意民族文化的引領,可以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歷史發(fā)展等與參加游戲者交流,也可師生共同努力適當創(chuàng)編,豐富傳統體育項目。
4.活動組織培養(yǎng)原則:堅持利用鍛煉活動培養(yǎng)組織者、引導人,以大數據為依托、借助智能評價系統等,培養(yǎng)參與者良好習慣。
5.活動輪換原則:群體性的活動要進行定期輪換,注意場地要求與班級就近原則,輪換過程與全員的比賽相互結合,與班級年級競賽結合,逐步形成規(guī)定的時間有比賽的體育氛圍。
[基金項目:北京教育學院學員教改課題《群體類體育游戲促小學高年級學生心理健康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XYJG202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