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思維正常的人,應該不會喜歡被人訓斥。那究竟是什么樣的訓斥,居然可以被認作“金不換”呢?這里為您講述這個故事的,是晚清時曾任湖北督糧道、后晉鹽運使、提奏按察使等職,深得林則徐賞識的金安清。
金安清在《水窗春囈·卷下》一書中講述,浙江有個官宦子弟吳某,在福建擔任縣令。吳某是個庸常之輩,無德無能,在任上不幾年,便“虧空巨萬,公事廢弛”。不僅無益于百姓,反而為害地方。情況明擺著,如任由吳某繼續(xù)為官一方,既苦了黎民,最終也會禍及他自己。果然,當時已有人策劃彈劾這名官員。就在這時候,適遇吳某上司到福建其所轄縣境巡視。吳某知曉后,頓時欣喜不已。原來,這位上司和吳某父親早年即為好友,吳某從小就和他相熟。所以,得知這位既是父執(zhí),又是上司的朝廷命官大駕光臨,吳某便忙不迭地準備迎接。只是讓吳某沒有想到的是,這位上司在見到暌違已久的縣令晚輩之前,對吳某在縣令任上創(chuàng)下的“虧空巨萬,公事廢弛”的“業(yè)績”,已有詳細了解且痛心疾首。于是,當時吳某兜頭迎來的,是上司當著一眾大小官員的面,對他毫不留情地嚴厲痛斥,而且還是“且涕泣而訴之”!含淚痛斥!此情此景真應了“愛之深,責之切”這句老話。當時,只見吳某的這位上司聲淚俱下道:“我與若父同衙門、同外吏、同遭患難于塞外,不啻手足。乃汝頹家聲至此,冥冥中何以對我良友?!”他訓斥完后,即責令吳某退下。此時此刻的吳某,已深深感受到了上司的威嚴,以及其內(nèi)心的憤怒。盡管吳某“長跪痛哭謝過,(父執(zhí)上司)怒猶不解”。
還好,這事的后續(xù),畢竟還是令人欣慰的。自從知道了吳某這位父執(zhí)上司和他家是“至交”,一眾地方官員“乃設法彌縫其官虧,而月致薪水焉”。不管這些地方官員如此做出于什么動機,但于地方管理而言畢竟是及時止損了。更值得一提的是,吳某對父執(zhí)上司“訓斥”過后的“痛哭謝過”,并非只是停留于表面,而是真正有了憬悟,所以事后即付諸實際行動——“自此杜門學律”。果然,三年后,吳某已然脫胎換骨,工作行止“頗見稱于人”。后來,吳某還得到晉升,境況越來越好。
細細想來,令吳某人生發(fā)生轉(zhuǎn)折的,不正是當年出自其父執(zhí)上司的那番訓斥嗎?
于今看來,那番振聾發(fā)聵的訓斥,對吳某而言,堪稱“金不換”呵!試想,如不是經(jīng)歷這番訓斥,又怎么會有吳某的憬悟和改過自新,更何談晉升。所以,金安清在講述完這件事后,不由感嘆道:“昔日大吏之一顰一笑,矜重有似此者,不似近人之請托無忌,仍無益于本人也?!边@番話的意思是說,當初吳某父執(zhí)上司的一句話,完全可以決定吳某在官場的去留命運,但如果顧及請托、一昧姑息,對其本人而言沒有一點好處。言下之意,唯有憑借自己的憬悟和努力付出,才是吳某自我救贖的關(guān)鍵。正是鑒于這層意義,領導干部對于各種聽似逆耳的批評和指正才更應“好好珍惜”。
圖:付業(yè)興" "編輯:黃靈" "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