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山河邊步行道的一處“孔洞”,每次經(jīng)過我都會忍不住拍照,“洞體”純色,地上鋪著被陽光分割后的陰影,頭上是無邊蔚藍(lán)的天空。這畫面總讓我想起一位臺灣攝影師在希臘拍的照片,那些純色的海邊的房子如此安靜,仿佛千百年來一直都在默默凝視大海的潮汐和浩瀚。
不過當(dāng)然,比起希臘的海邊,此處的“孔洞”只是一個小小的“裝置”。海浪是想象。還好有臘山河,波光粼粼,總有這樣一條欄桿,那樣一塊丑石,映在河面上,繪出一幅恍恍惚惚、不知所以的圖案,卻很美。
還會有陽光把我的影子投在岸壁,我豎起一根手指,拍下自己的影子。要是有人看到我的這個舉動,一定會覺得好無聊啊。不過我管不了那么多,我要把影子留在手機(jī)上,像要從身體里、腦子里掏出一些東西來——它們太多了,太亂了,還常常泛著黑暗的頹廢的泡沫。
最大的驚喜是發(fā)現(xiàn)了陶淵明的塑像,與對岸高大的圖書館隔河相望,塑像身后是一片垂柳,柳葉正好被陽光照出金黃的顏色,微風(fēng)拂過,亮光跳動在明暗交織間。據(jù)說此地原有五棵柳樹,陶淵明自號五柳先生,遂立其像以紀(jì)念之。
因?yàn)橛形蹇昧鴺?,所以立一座陶淵明像,這樣的用心真是難得,即便旁邊的說明牌上把“五棵柳樹”寫成了“五顆柳樹”,讓人覺得瞬間把葳蕤“降維”成了萎縮,也依然讓人歡喜不已。
可惜不遠(yuǎn)處真的有一棵大樹倒下,愴然橫臥,不過還好,倒臥的大樹依然枝葉繁茂、綠意盎然。
可以十分肯定地說,大自然能撫慰人心。誰愿意在假期加班呢?誰愿意一天到晚對著電腦頭暈眼花呢?可是,你可以滿身疲憊地度過這一天,也可以熱情飽滿地度過這一天。你可以把自己焊在椅子上讓身體和心靈都動彈不得,也可以抽空去看一眼柔情的河水、柳樹,在浩蕩的天空下讓心意飛翔。還有滿眼的狼尾草,還有遠(yuǎn)處孤獨(dú)的白鷺。還有那個讓人聯(lián)想到希臘白房子的“孔洞”——別說這種聯(lián)想是多么可憐,在處處荊棘的小路,唯一沒有尖刺的地方,不就是獨(dú)屬于你的自由無羈的想象嗎?
除了河邊,我還去了趟大樓的天臺。在天臺上我想到的是《無間道》中劉德華和梁朝偉舉槍對立的經(jīng)典畫面。那畫面里隱藏著多么令人血脈僨張的彪悍人生。
天臺也非常好,四面八方,都能俯瞰。鋼筋水泥的巨構(gòu),在地面投下的陰影也如此堅(jiān)硬。我看到亮光中一截矮矮的彎曲的鋼管,像極了一個人憂傷地低下了頭。仿佛在輕聲朗誦一個名叫王寅的詩人寫下的詩句:“……你偏愛冷僻的詞語……你偏愛用聽不見的聲音讀一首詩/用鉛筆在紙巾上寫下難以辨認(rèn)的字跡/就像無法復(fù)原的破碎夢境/你已經(jīng)感覺不到痛了/你也已經(jīng)感覺不到冷了/你偏愛的春天也有陣亡的花朵/它們延續(xù)了上一季的寒意?!?/p>
句子有點(diǎn)太冷,趁著陽光燦爛,我打算私自加上兩句:你偏愛的秋天也有倒臥的大樹,它的身旁荒草縱橫,卻挺立著一尊名叫陶淵明的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