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學時代起,我就特別喜歡三毛,還記得我讀的第一本三毛的書是《雨季不再來》。后來就一發(fā)不可收拾,慢慢讀完了她的所有作品。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她在西撒哈拉和大加納利島生活的故事。
所以我策劃了一次背包之旅,計劃去她生活過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開啟一場專屬于三毛資深粉絲的“圣地巡禮”。
看著地圖上我的位置一點點接近三毛故居的標注點,我的心開始砰砰直跳,這一刻終于要來了。40、41、42……當在各種攻略里出現(xiàn)過無數(shù)次的44號門牌映入眼簾時,我知道我是到了。
三毛筆下的撒哈拉沙漠,是今天的西撒哈拉地區(qū),位于摩洛哥南部。三毛最經(jīng)典的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駱駝》,寫的就是她在這里生活的故事。
冬日的北非夜晚還有些許涼意,我在阿加迪爾的火車站,激動地等著過夜大巴帶我前往西撒哈拉的首府阿尤恩,也就是三毛曾經(jīng)在沙漠中定居的地方。
在涼風中等待了一個多小時后,我順利上車,一個人坐在車的最后面,身邊無人,很寬敞,于是不知不覺地在大巴上迷迷糊糊睡去。第二天天還未亮,我扒著車窗往外看,只見大巴在公路上疾馳,兩側(cè)都是沙漠,荒無人煙。直到接近阿尤恩,路上才開始有了零星的加油站和村落。8點40分,太陽出來,遠遠可以望到阿尤恩連片的建筑,規(guī)模比想象中大,我心中激動不已。三毛,我終于來到你的撒哈拉了!
阿尤恩并不是旅游城市,也沒什么著名的景點,游客基本都是為三毛而來的中國人。
到達阿尤恩的第一站當然是去三毛故居。我打開谷歌地圖向著我的第一處“圣地”出發(fā),途中有不少熱心人看到我的亞洲面孔就給我指路,看來他們都知道我是為誰而來。
看著地圖上我的位置一點點接近三毛故居的標注點,我的心開始砰砰直跳,這一刻終于要來了。40、41、42……當在各種攻略里出現(xiàn)過無數(shù)次的44號門牌映入眼簾時,我知道我是到了。暗紅色的鐵門,跟左右鄰居并無兩樣,黃色的土墻,也是阿尤恩的典型風格。墻皮已經(jīng)有些許脫落,墻上雜亂地布滿了裸露的水管和電線。說實話,這扇門放在這個沙漠小鎮(zhèn)里實在是太不起眼,但正是這門后曾經(jīng)生活的那個人,引得無數(shù)中國人跨越山海、穿過沙漠來這里“朝圣”。
“這個可憐小鎮(zhèn),電影院只有一家又臟又破的,街呢,一條熱鬧的也沒有,書報雜志收到大半已經(jīng)過期了,電視平均一個月收得到兩三次,映出來的人好似鬼影子,一個人在家也不敢看,停電停水更是家常便飯,想散個步嘛,整天刮著狂風沙?!?/p>
三毛并不逃避這里客觀上存在的艱苦環(huán)境,總能以樂觀和灑脫的心態(tài)來面對枯燥的生活。如今我也來到這條荒涼破敗的街道,走過她走過無數(shù)次的黃沙路。
又往前走了大概5分鐘,就到了位于鎮(zhèn)中心的國家旅館。推開門,干凈整潔的紅地毯鋪滿了走廊,兩側(cè)是綠色的窗格和阿拉伯風格的瓷磚。四面走廊圍起了一片庭院,庭院中心矗立著一座用潔白的大理石砌成的噴泉,噴泉周圍又擺放著四株綠植,恍惚間,讓我仿佛走進了沙漠中的一片綠洲。
國家旅館對于當時的三毛來說,是用來跳脫苦悶生活的一種儀式。
“國家旅館是西班牙官方辦的,餐廳布置得好似阿拉伯的皇宮,很有地方色彩,燈光很柔和,吃飯的人一向不太多,這兒的空氣新鮮,沒有塵土味,刀叉擦得雪亮,桌布燙得筆挺,若有若無的音樂像溪水似的流瀉著。我坐在里面,常常忘了自己是在沙漠,好似又回到了從前的那些好日子里一樣?!?/p>
旅行者的特權讓我難以體會三毛在沙漠生活的艱辛,國家旅館給我的儀式感自然也就略有折扣,但這宮殿般的裝潢,仍然給我這雙看了一上午黃沙的雙眼不小的震撼。
從旅館出來,我又轉(zhuǎn)身去了旁邊的郵局。作為沙漠中和外界通信的唯一渠道,郵局在三毛的生活中也有很重要的地位,發(fā)生過很多故事。
“這是銀行,那是市政府,法院在右邊,郵局在法院樓下,商店有好幾家,我們公司的總辦公室是前面那一大排,有綠光的是酒店,外面漆黃土色的是電影院……?!?/p>
這是荷西為第一次抵達沙漠的三毛做出的小鎮(zhèn)介紹,如今我也一一走過這些建筑,仿佛走進了他們的故事。
第二天一起床,我先去旅店的頂樓吃了早點。還是摩洛哥那一套常規(guī)的橙汁、面包和奶酪,但是餐廳環(huán)境非常好,到處都布置了阿拉伯風格的地毯和掛布,陽光照進來,歲月靜好,讓人一時忘記了這是個飽受戰(zhàn)爭和貧窮摧殘的沙漠小鎮(zhèn)。
阿尤恩的軍營就在護城河旁邊,我吃完早飯就走過去看了看。水和天都非常藍,還有鴨子在水上玩耍,時不時能看到有軍人在河邊走動。軍營旁邊是一個監(jiān)獄,應該就是三毛筆下的那個監(jiān)獄。
“關在這個監(jiān)獄里的,大部分是為了搶酒女爭風吃醋傷了人,或是喝醉酒,跟沙哈拉威人打群架的卡納利群島來的工人。其實我倒很欣賞這些天臺上的瘋子,起碼我還沒有看過這么多興高彩烈的犯人。真是今古奇觀又一章?!?/p>
不知道如今這里關的又是些什么人呢?
往回走到小鎮(zhèn),正好趕上日落,天邊的火燒云配上孤獨的沙漠小鎮(zhèn),有一種別樣的孤寂美。
回到賓館里,突然發(fā)現(xiàn)前臺附近有一本《撒哈拉的故事》,是專門給來看三毛的中國游客準備的,上面有很多留言。在這樣一個偏遠的非洲沙漠小鎮(zhèn),有這么多人因為三毛而極具宿命感地連接在一起,這么想著,我的心中不免多了幾分奇妙的觸動。
此時是下午4點多,整個大加納利島都沐浴在金光下。也許50年前的某一個下午,三毛就是這樣慵懶地躺在這片沙灘上,沐浴著同樣緯度的陽光,等待著荷西下班??墒撬谷艘咽牛瑫r光如流沙,也正如大西洋的海水仍一遍又一遍不知疲倦地拍洗著這片沙灘。
在阿尤恩待了三日后,我乘坐飛機前往大加納利島,兩地之間直線距離也就200多公里,雖然只有一海之隔,但是大加納利島屬于西班牙,是西班牙的一個自治區(qū)。
起飛后,我俯瞰阿尤恩,成片的沙漠連接著大西洋,很是壯觀。隨著逐漸接近大加納利島,茂密的植被和成群的房屋開始顯現(xiàn),和黃沙漫天的阿尤恩對比起來真的是兩個世界。
1975年,西撒哈拉地區(qū)發(fā)生了戰(zhàn)爭,為了安全考慮,三毛與荷西不得不搬到大加納利島。
大加納利島面積有1560平方公里,人口約66萬,分布著很多城市,首府是位于島東北部的拉斯帕爾馬斯,而三毛曾居住在島東中部的特爾德市。
在機場等大巴的時候,明顯感覺到熱浪襲來,再看著眼前的藍天和棕櫚樹,聞著空氣中夾雜著的若有若無的海腥味,我終于有了一種度假的感覺。從荒無人煙的沙漠來到這熱鬧的度假城市,對于我來說精神上放松了不少,但對當初被迫搬來的三毛,這般熱鬧卻讓她有些不適。
“這本來是一個安靜而人跡稀少的島嶼……西班牙政府將這兒開放為自由港之后,電器、攝影、手表,這些賦重稅的商店又擠滿在大街小巷,一個亂糟糟的大城……使人走在它里面就心煩意亂?!?/p>
乘坐機場大巴前往三毛曾居住過的特爾德市,一路沿海而行,沿途風景讓人覺得非常愜意。到達后,我整頓了一下,就準備去開啟我的第二場“圣地巡禮”。
來到三毛筆下的男人海灘,只見沙灘是黑色的,沙質(zhì)細膩,綿延幾百米,非常寬闊。我面前是深藍色的大西洋,海浪很大,一陣陣拍打著沙灘,在腳下卷起白色的泡沫,身后遠處錯落著各種顏色鮮艷的建筑,有黃色、綠色、粉色……此時是下午4點多,整個大加納利島都沐浴在金光下。也許50年前的某一個下午,三毛也是這樣慵懶地躺在這片沙灘上,沐浴著同樣緯度的陽光,等待著荷西下班。可是斯人已逝,時光如流沙,也正如大西洋的海水仍一遍又一遍不知疲倦地拍洗著這片沙灘。
按照三毛的描寫,從海邊往城市里拐,走個上坡,很快就到了她在特爾德市的故居。沒想到當?shù)卣€貼心地在故居前立了個小小的牌子,以指引游客。這里有連片的圍墻,圍墻后面是每一戶的院子和別墅。三毛的家是白色的鐵門,粉紅的院墻,在藍天的映襯下甚是可愛。透過院墻可以隱約看到里面的建筑,大概是個二層小樓,看不太清,只有院內(nèi)高聳著的一棵椰子樹供粉絲們觀瞻。這個干凈寬敞的歐式小院和三毛在沙漠的陋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這個繁華的島上,我們選了很久,才選了離城快二十多里路的海邊社區(qū)……我們的新家,座落在一個面向著大海的小山坡上,一百多戶白色連著小花園的平房,錯錯落落地點綴了這個海灣?!?/p>
公交車開在盤山公路上,車的一側(cè)是泰德峰積雪的山峰,另一側(cè)是大西洋深藍的海水,中間的山坡則是滿眼的綠色,三毛稱之為“綠島”可謂絲毫不差。巨大的泰德峰占據(jù)了島的大部分面積,每轉(zhuǎn)一個彎都能迎面看到它,逃不開它莊嚴的俯視。
舒適地待了幾日后,我準備從大加納利島的拉斯帕爾馬斯乘坐郵輪,前往另一座島嶼——特內(nèi)里費島。
正如三毛所說,拉斯帕爾馬斯就是一個典型的旅游城市,“一個亂糟糟的大城,滿街無頭蜂似的游客”。我對這種特別商業(yè)化的旅游景點不是特別感興趣,但也沒有什么特別的目標,于是只能在城里閑逛,消磨時間,等待下午的郵輪。
下午我來到碼頭,看到了我將要登上的郵輪。郵輪顏色紅白相間,本身不算特別豪華,可能通勤的用途大于度假。乘客需要先和汽車一起上船,再從船底的停車場通過一個很窄的樓梯才能到達甲板。整個渡海行程大概3個小時,這期間我都在看海,這邊的海藍得深邃,感覺怎么都看不夠。
晚上7點多,終于到達特內(nèi)里費島北部的首府圣克魯斯,港口燈火輝煌。
市中心就挨著碼頭。沒走幾步,路過一個小集市,中間搭有舞臺,臺上正表演著西班牙傳統(tǒng)舞蹈弗拉明戈,旁邊有很多棚子賣小吃和啤酒,我買了一個土豆香腸芝士的混合物,坐下邊吃邊看跳舞,試圖加入這場狂歡。
“一天三班輪渡過海,四小時的旅程,我總是選夜航,這時乘客稀少,空曠的大船,燈光通明,好似一座無人的城市。走在寒冷的甲板上,總使我覺得,自己是從一場豪華的大宴會里出來,那時,曲終人散,意興闌珊,此情此景,最是令人反復玩味?!?/p>
三毛也曾多次坐船從大加納利到特內(nèi)里費,同樣的路線。她是從燈火走出,我卻剛好相反,選擇下船加入一場狂歡。
第二天,我乘坐公交車前往島中部的泰德峰。
泰德峰不僅是大西洋島嶼中的最高峰,還是世界上第三大火山。泰德峰海拔高度約為3718米,最近一次爆發(fā)是在1798年。如果不參加硬核的徒步,一般選擇先坐公交車到海拔2400多米的纜車站,再乘坐纜車到達海拔3600米左右的纜車終點。
三毛也曾作為游客來特內(nèi)里費游玩,我也終于有幸,可以體驗一次她曾游覽的路線。
“在未來這個美麗的綠島之前,我一直幻想著它是一個美麗的海島,四周環(huán)繞著碧藍無波的海水,中間一座著名的雪山‘荻伊笛’高入云霄,莊嚴地俯視著它腳下零零落落的村落和田野,島上的天空是深藍色的,襯著它終年積雪的山峰?!?/p>
三毛的描述倒是非常準確,也成功勾起了游客的向往。公交車開在盤山公路上,車的一側(cè)是泰德峰積雪的山峰,另一側(cè)是大西洋深藍的海水,中間的山坡則是滿眼的綠色,三毛稱之為“綠島”可謂絲毫不差。巨大的泰德峰占據(jù)了島的大部分面積,每轉(zhuǎn)一個彎都能迎面看到它,逃不開它莊嚴的俯視。公交車開到纜車站后,我換乘纜車繼續(xù)上山。泰德峰的地形非常獨特,布滿了巖石,而如果抬起頭極目遠眺,又能看到山腳下的大西洋,以及隔海相望的加那利群島的其他島嶼,仿佛在云端的仙境一般。
當我達到山頂時,屬于我與三毛的圣地巡禮也宣告結束。旅途的尾章總是讓人傷感,可我離開的時候好像也帶上了些許三毛對生活的那份熱忱,那這一趟旅程也就值得了。
(編輯 朱杭琪)
作者簡介
Chris
熱愛背包旅行,曾在歐洲長期生活。旅行作為一種儀式,讓我們暫時跳脫社會秩序,重新經(jīng)歷不同的社會文化,重新思考自己。只有對文化價值的多元思考,人才有自由的可能性,而不是被背后一套我們都無意識的觀念所束縛。當你感到疲憊時,旅行讓我們跳出社會秩序,想象更多的可能,并在回到日常生活時賦予我們更多的能量。希望我的游記也能讓你短暫體驗世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