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梁實秋憑借雜文集《罵人的藝術(shù)》在文學(xué)界嶄露頭角。由于廣受贊譽(yù),年紀(jì)輕輕的他自我感覺良好,覺得已躋身一流作家行列。
有一天,趙元任邀請梁實秋去家里做客。天生“吃貨”的梁實秋早就聽聞趙元任夫人楊步偉做得一手好菜,尤其是排骨蘿卜湯堪稱一絕,立刻答應(yīng)了。出發(fā)前,他特意帶了兩本自己新出版的雜文集,準(zhǔn)備當(dāng)作禮物送給趙元任夫婦。
梁實秋本以為,趙元任夫婦會像其他人一樣,對他的新書夸贊幾句。不料,趙元任拿過書只是隨意翻了翻,楊步偉更是將書直接放在了一邊。梁實秋不免有些失望。
不一會兒,楊步偉將做好的排骨蘿卜湯端上餐桌。梁實秋品嘗后大呼過癮,饒有興致地問楊步偉:“如何才能做出這等美味?”
楊步偉順手拿起梁實秋送她的那本新書,笑著回答:“做排骨湯其實沒什么奧妙可言,如果非說有什么秘方,那就是一定多放排骨,少加蘿卜少加水!”梁實秋連忙點頭。
回到家后,梁實秋按照楊步偉的方法做了一鍋排骨蘿卜湯,果然美味無比。他開心地品嘗著這鍋湯,忽然想起楊步偉告訴自己的“秘方”,一下子驚醒過來:原來,楊步偉是想用做排骨蘿卜湯的方法提醒他,他的文章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最主要的是“水分”太大。寫文章和做排骨蘿卜湯的道理一樣,首先要言之有物,“物”當(dāng)然指的是排骨;其次是少些空話和大話,也就是蘿卜和水。想到這里,梁實秋不禁羞愧難當(dāng)。
從那以后,梁實秋收起虛榮心,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創(chuàng)作中,精益求精,最終創(chuàng)作出許多有影響力的作品,也成了著名散文家和翻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