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沙子、捏泥巴,是小孩的最愛。
“捏泥巴,捏泥巴,捏捏捏捏捏泥巴,捏一堆圓圓,捏一堆方方,捏一輛小車叭叭叭……捏一個爸爸,捏一個媽媽,捏一個弟弟我愛他……”
的確就像小朋友的歌里唱的,泥巴可以被捏成想要的任何東西,可惜大部分人長大后就再也不會觸碰泥巴了。對曲晶來說,捏泥巴是她的工作,是她的愛好和日常。
10多年前,東北姑娘曲晶來到杭州,是為了美的理想。她的高考志愿填報了中國美院陶藝專業(yè),讀完本科又讀了研究生,最后留在杭州。杭州多小山,她常常帶著一把小鏟、一個鐵桶,獨自上山挖土。
為什么要自己找土挖土?做一件人所不做的事情,是有誘惑力的。
2012年,在中國美院陶藝系的一次專業(yè)課上,曲晶發(fā)現(xiàn)全班50多個人,做出來的東西竟像是一個人做的,因為同學(xué)們用的都是市場上買的相同材料,學(xué)校拉來整車的泥,大家一起使用。那一刻,曲晶的心被觸動了。
她要從改變材料做起。
學(xué)校后山是一片茶田,茶樹下的土到雨天就變得特別紅,她挖了一些帶回去處理、燒制,竟然燒出一種赤鐵紅的顏色,泛著星星的鐵點。曲晶心里的創(chuàng)作欲望被喚醒了,之后的日子,她終日在不同的山上轉(zhuǎn)悠,遇見合適的土就像看到寶貝,吭哧吭哧挖一大袋背回工作室。
對待泥土,曲晶不拉坯,不借助機(jī)器,而是像母親揉面那樣、像良渚先民制陶那樣(她的作坊,就在這塊土地上),憑著雙手觸碰、揉捏、篩濾,無數(shù)次的配比、摔打、燒制……
結(jié)果永遠(yuǎn)是又驚又喜的。紫紅色的土燒出來可能是黑色的,黃泥燒出來是橘紅色的,紅棕色的土燒出來是灰粉色的……
在她的工作室里,存有全國各地幾百種不同的泥土,五彩繽紛,用來燒制不同質(zhì)地的作品,在材料上占盡先機(jī)。
曲晶的作品以生活器具為主,如茶器、食器、花器。器物表面的紋路是曲晶參照植物紋樣徒手捏出來的,她想試試忘掉習(xí)慣的技法和手中的工具,只用雙手能做到什么程度,就像千年前先民所做的那樣。
25歲時,曲晶拿下全國美展的優(yōu)秀獎,在各大國際陶藝交流展上,她的作品讓所有人刮目相看。這是土地對她的慷慨回饋。
人們謳歌土地,又有誰能像曲晶那樣腳踏實地依賴泥土?
(編輯" 張建" 445718228@qq.com,西米繪圖)
莫小米專欄
莫小米,女,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1984年到《杭州日報》工作至今。在國內(nèi)報刊上發(fā)表散文、隨筆、小小說2000余篇,160余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