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聚焦研究農村初中生心理健康問題,通過調查分析其常見問題類型及成因,進而有針對性地提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家校合作等干預策略,旨在提升農村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關鍵詞】農村初中生;心理問題;成因及干預
隨著社會發(fā)展,心理健康愈發(fā)受重視。研究發(fā)現,農村初中生面臨學業(yè)焦慮和親情缺失等問題,心理狀況卻常被忽視,研究其心理健康問題并探尋有效干預策略刻不容緩。
一、問題現狀
課題組利用周步成教授的《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對D 縣M 鎮(zhèn)2400余名農村初中生進行了心理健康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11%的初中生心理問題傾向較為嚴重;有71%的學生學習焦慮程度高,居8 種焦慮情緒榜首;學習焦慮、過敏傾向、身體癥狀以及自責傾向,是影響農村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最大“殺手”
二、問題成因
(一)家庭結構與社會變遷
1. 勞動力遷移效應。D 縣是勞動力人口輸出大縣,60%以上的農村初中生是留守兒童。長期的親子分離,使部分學生產生焦慮依戀等負面情緒和低自我價值感。
2. 隔代認知滯后。隔代教養(yǎng)多采用經驗型教育模式,祖輩缺少對青少年心理問題的正確認知,導致教育缺方,專業(yè)求助率低。
3. 家庭結構重組。據對M 鎮(zhèn)的不完全統(tǒng)計,有22.7%的初中生生活在單親、組合家庭中,他們普遍面臨孤獨、身份問題和學習焦慮。
(二)教育資源結構性失衡
1. 專業(yè)師資、設施缺口。D 縣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班主任。個別學校心理咨詢室成為擺設,設施、設備配置一無所有。
2. 系統(tǒng)教材、課程缺位。D 縣大部分農村初中未開設系統(tǒng)化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也缺乏相關的校本教材支持。甚至個別學校為專業(yè)心理教師安排了其他課程。
(三)數字化沖擊與適應不良
個別初中生長時間沉迷于手機,出現網絡成癮綜合征。他們逃避現實,不接受批評,情緒化嚴重。網絡成癮引發(fā)焦慮、沖動、社交退縮等傾向。
(四)校園生態(tài)與同伴關系
1. 校園欺凌的不良影響。相關研究表明,農村初中有相當的學生不同程度地卷入了校園欺凌,長期的欺凌讓受害者產生自卑、抑郁等心理障礙。
2. 教師評價的單一化。成績仍是教師主要評價標準之一,部分學生學習焦慮程度高,多元發(fā)展受限。
3. 忽視學科協(xié)同教育。個別教育管理者和教師主要精力用于課堂教學,對問題學生心理關懷不夠。
(五)青春期生理-心理交互影響
青少年青春期生理發(fā)育成熟度與心理準備水平的錯位,性教育的缺乏,加劇了農村初中生的心理沖突。
三、干預策略
(一)建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主陣地
1. 開好心理健康課程。課程內容覆蓋社會情緒學習、青春期心理調適等,采用角色扮演等情境教學法,讓學生在參與中自我調節(jié)。
2. 建設心理輔導資源。配備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發(fā)揮校園心理咨詢室功能。建立學生心理成長檔案,對特異學生提供心理支持。
3. 營造心理健康友好環(huán)境。通過組織主題班會、減壓活動(如登山)等,建立學生對心理問題的正常認知,應對欺凌行為,提高心理素質。
4. 提升教師心理健康素養(yǎng)。培養(yǎng)教師對問題學生的預警能力,掌握初步干預技巧,同時,避免教師因自身壓力影響學生心理健康。
(二)強化家庭教育支持
1. 掌握必要的心育方法。家長應學會傾聽、培養(yǎng)共同愛好(如體育鍛煉)、建立日?;樱ㄈ绻策M晚餐)等溝通技巧,融洽親子關系。
2. 創(chuàng)建穩(wěn)定的家庭環(huán)境。特殊家庭的孩子敏感、容易受到漠視,家長應盡量減少家庭沖突,讓孩子感受到家的溫暖。
3. 構建家校聯(lián)動機制。學校通過定期家長會、家訪、電話溝通等向家長反饋學生心理動態(tài)。對心理問題傾向較嚴重的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干預方案。
(三)創(chuàng)建社會支持網絡
1. 引入專業(yè)社會力量。鼓勵學校與專業(yè)機構、公益組織合作,提供線下心理輔導;利用網絡、電臺等在線心理熱線,搭建心理援助平臺,突破地域限制。
2. 加強社區(qū)文化建設。組織社區(qū)(村委會)、民間藝術團體等開展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盡量減少學生接觸手機或網絡的時間。
3. 降低社會傳統(tǒng)偏見。利用村村通廣播、村宣傳欄等宣傳心理健康知識,降低社會對心理問題的污名化。
(四)發(fā)揮政府保障與資源共享
1. 加大心理教育投入。將農村初中“一校一室”建設納入政府財政保障;制定農村學校心理課程考核標準;建立農村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評聘綠色通道。
2. 完善留守兒童關愛政策。落實特異學生幫扶責任人制度,打造諸如“洞口媽媽”等服務留守兒童的品牌。
3. 推動城鄉(xiāng)資源共享。鼓勵城市優(yōu)質心理服務機構與農村學校結對幫扶,通過遠程教育共享課程資源;建立區(qū)域性心理危機干預中心,覆蓋農村學校突發(fā)心理事件的處理。
四、結語
針對農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構建學校、家庭、社會、政府“四位一體”的聯(lián)動模式,形成“政府主導-學校主體-家庭配合-社會參與”的網格化心育體系,真正實現根植鄉(xiāng)村,服務學生。
【本文系湖南省“十四五”教育科研課題《農村初中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干預研究》的最終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E--47 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