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有位文學(xué)評論家說,全球轟動的電影都是好電影,但全球轟動的小說肯定不是好小說。
這種說法有些意思。我贊同前半句。后半句我不怎么贊成,也不怎么反對,因為這話兒有可能是別人故意這么說的,說不定連他自己都不信以為真呢,我們何必較真呢。理由是誰都能輕易得出結(jié)論:此說法不嚴(yán)謹(jǐn),站不住腳。
我要說的是《肖申克的救贖》和《海上鋼琴師》。這是兩部轟動全球的電影,按評論家的說法,是好電影。我也覺得是好電影,而且是全世界最好的電影之一。記得當(dāng)時看完這兩部片子,我掩飾不住喜愛的激動,推薦給幾個朋友,他們說,老兄啊!早放在電腦的收藏夾里,看了不下五遍了??磥砦矣行┐篌@小怪了。
有人說,吃蛋者不必知道下蛋的雞,賞花者不必知道園丁,吃桃者不必知道果農(nóng)。我覺得話不能這么說,吃水還不忘挖井人呢,古人還講什么“慎終追遠”呢。看了這兩部好電影,我就想往它們的源頭上找找,看改編成電影的兩部小說怎么樣。有這種心態(tài)的不止我一人,因為電影口碑好,書跟著電影一前一后“沾光似的”出來了,我在網(wǎng)上看到不少人在找這兩部小說讀。
大概是2005年9月和2006年8月—這個時間是中文譯本出版的第一時間—我分別讀到了意大利先鋒小說家巴里科的《海上鋼琴師》和美國“恐怖小說之王”斯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贖》。怎么說呢?文字的世界并不遜于聲像的世界,相反,我覺得小說還更勝電影一籌。兩部小說都是如此。正因為沒有聲像的直觀、張揚、繁復(fù)等特點,所以,白紙上的黑色文字,以其簡潔而內(nèi)斂的方式表現(xiàn)出了復(fù)雜的穿透力和想象力,文字對細節(jié)的展示和對人物內(nèi)心的深入描述,以及留給讀者再次創(chuàng)造的想象空間都是電影所無法到達的。盡管看電影在前,但我讀兩部小說時,我腦海中并沒有浮現(xiàn)電影里邊的畫面,文字描繪的世界征服了我,我沉浸其中:仿佛與丹尼一起在海上航行,我們貼著舷窗向外觀望,大海一片蒼茫,望不見的是一切結(jié)束的地方,世界的盡頭……;仿佛與安迪一起關(guān)在肖申克監(jiān)獄,用小錘敲擊堅硬的水泥墻,敲了二十七年,我們失去了很多,唯獨沒有失去希望,所謂的對自由生活的希望……
我以為,五十年之后,人們?nèi)詫⒂浀眠@兩部堪稱經(jīng)典的電影。當(dāng)然,如果有人讀過這兩部同樣堪稱經(jīng)典的小說的話,只要他還活著,我想他一樣也忘不了。另外我發(fā)現(xiàn),兩部電影對原著的忠實度均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故事不用說了,人物對話、情節(jié)順序也基本按小說來,導(dǎo)演對小說表現(xiàn)出了莫大的耐心和尊重。這與更多改編成電影的小說的命運不同,有些小說改編成電影后,看不到原小說了,原小說只剩一點皮毛或一點影子出現(xiàn)在電影里。雖說小說與電影不是一回事兒,各有各的套路,各有各的藝術(shù),但追求的結(jié)果是一樣的,都是打動讀者征服觀眾,所以那些聰明的導(dǎo)演在一般的小說面前總是大刀闊斧,為我所用,而在優(yōu)秀的小說面前只能俯首稱臣了,因為他們清楚,自己的聰明在小說家的智慧之下,只有尊重那些優(yōu)秀的小說了,與其畫蛇添足地改編,不如忠實原著。在我印象中,只有偉大的馬爾克斯在電影面前表現(xiàn)出了“趾高氣揚”,好萊塢要將他的《霍亂時期的愛情》搬上熒幕,導(dǎo)演是曾執(zhí)導(dǎo)過《哈利·波特與火焰杯》的英國著名導(dǎo)演邁克·內(nèi)威爾,制片人磨了三年,馬爾克斯終于點頭,提出了兩個條件,一個是電影版權(quán)不低于一百萬美元,另一個是必須百分之百忠實原著。制片人無條件接受。真是牛的小說家,牛的小說。
所以,《肖申克的救贖》和《海上鋼琴師》,電影是優(yōu)秀的,小說也是優(yōu)秀的。
我將兩部小說放在一起談?wù)?,原因有兩個。
一個是次要原因,兩部小說都是因電影而讀到的。在這個閱讀成為奢侈的時代,依靠傳播廣泛的電影勾起一點純粹閱讀的興趣,也算一種獨特體驗,而事實是靠電影電視“催紅”的小說比比皆是—小說與熱門影視同步發(fā)行成為出版業(yè)新的營銷模式,也成為閱讀新景觀—一邊看連續(xù)劇,一邊比對著讀小說,二者同步進行所滋生的話題,諸如拍得好還是寫得好、女一號的長相是不是作者筆下的主人公等等,已經(jīng)成為人們打發(fā)時間的新的樂趣。
一個是主要原因,這兩部小說寫的都是男人的故事—兩個男人的兩部傳奇。兩部小說寫得都很棒,翻開了便舍不得合上,且有一點讓我吃驚:兩部關(guān)于男人的小說里邊,居然看不到一個女人。這樣說好像有點夸張,雖然有一兩個地方用一句話提到了女人,實際上女人在小說中已經(jīng)沒有實質(zhì)性意義—比如參與故事和刻畫人物—所有的故事都在男人中展開:一個是關(guān)押男囚犯的肖申克監(jiān)獄,這里不需要也不可能有女人,當(dāng)然掛在安迪床前的那幅性感女郎的海報除外;一個是漂浮在海上的“弗吉尼亞人號”快輪,輪船上有女客人,但她們是被忽略的“群眾演員”,是捧場的觀眾,故事的舞臺上沒有她們,丹尼與她們沒有關(guān)系。一個是越獄的銀行家,一個是永不上岸的鋼琴天才,這兩個人決絕世俗的人生傳奇,根本不需要愛情—無論愛情是作為人生的點綴還是必需—不需要愛情,就不需要女人。沒有女人在小說中出現(xiàn)便理所當(dāng)然了。這兩部小說的精彩和魅力,顛覆了我“男人的故事里不能沒有女人”的觀念,至于那些“小說要靠女人靠花邊故事來吸引讀者”的看法早已是無稽之談了。
沒有女人的男人故事,才稱得上真正的男人故事。小說《肖申克的救贖》和《海上鋼琴師》似乎想證明這一點。
《肖申克的救贖》的主角是安迪,還有一個同樣重要的人物是“我”—雷德,故事的親歷者兼講述者,我們讀到的安迪的傳奇,便是從他口中得知。雷德是個合格的講述者,他的講述條理清晰,娓娓道來,他對安迪說的每句話都記得如此準(zhǔn)確,真讓人吃驚。在講述的過程中雷德總喜歡強調(diào)他講述的權(quán)威性和真實性,而他是否添油加醋了,只有老天爺知道。盡管雷德講的故事有點聳人聽聞,但如果是我,我也愿意將這個故事講給我的兒子和朋友聽,這樣講下去,這個故事最終會變成什么樣兒,不得而知,傳奇就是這樣誕生的,但我相信一點,每個講述者都會像雷德一樣,強調(diào)自己的權(quán)威性和真實性。
《海上鋼琴師》的主角是丹尼,也還有一個同樣重要的人物是“我”—圖尼,小號手,講述者。雖然丹尼的故事我們是從他口中知道的,但他和《肖申克的救贖》里的雷德不一樣,他沒有刻意去強調(diào)他的權(quán)威性和真實性,他沒有像雷德參與了安迪的故事,他更像一個旁觀者,只是見證了丹尼的故事,而且丹尼的有些事兒他還是從別人口中得知,所以圖尼講述的可靠性,變得更加不可捉摸起來,丹尼的故事也變得更加傳奇起來。但是,作為讀者或者聽眾的我,對丹尼的故事還是深信不疑,因為我相信,在這個星球上,一定有這樣的人,尤其是這樣的男人。
作者斯蒂芬·金和巴里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除主角之外的另一個重要人物“我”來講述故事,是有其意味的。講述者“我”的出現(xiàn),標(biāo)志著“故事”向“傳奇”的邁進。所謂的傳奇,顧名思義是流傳下來的奇聞,傳奇的流傳依靠的是一代一代人的講述,因此傳奇有兩個要件:一個是“奇”,一個是“講”。所以只要是傳奇,都有一個講述者。正因為是講述,奇聞沒有不變形的,講述者興之所至,添油加醋、信口開河便不可少,這樣一代一代講下來,傳奇的合理性和真實性就會遭到懷疑,所以講述者為了“欲蓋彌彰”,不得不像《肖申克的救贖》里的雷德強調(diào)自己講述的權(quán)威性和真實性。另外在三個人稱中,“我”是最具親和力和現(xiàn)場感的。所以斯蒂芬·金和巴里科讓“我”來講述安迪和丹尼的傳奇,是合適的選擇。
除講述者之外,“故事”演變成“傳奇”還得仰仗內(nèi)容上的“奇”。如果《肖申克的救贖》里的安迪是靠武力暴動或里應(yīng)外合等手段越獄,而不是靠一把普通小錘在獄警眼皮下敲敲打打二十七年而成功從肖申克逃出,這只能成為一個好看的“故事”而不能成為千古流傳的“傳奇”。同樣,《海上鋼琴師》里的丹尼,如果他帶著擁有的鋼琴天才回到岸上,回到世俗里,名利雙收,丹尼也只能算得上另一個貝多芬。而這位鋼琴天才一輩子都沒有踏上岸半步,他流連于他的海上、他的音樂,“弗吉尼亞人號”被爆破的那一天,他也拒絕上岸,與船一起消失。這就是傳奇,而非故事。
在我們這個盛行復(fù)制和拷貝的時代,多的是事件,而少的是傳奇,因為事件可以無限量地復(fù)制和拷貝,但傳奇不能,重復(fù)了就不是傳奇。傳奇具有空前絕后的意味。傳奇成為一種稀有之物的同時,傳奇性也成為一種“時代品格”和“人生品格”,它代表著獨一性和創(chuàng)造性;代表著拒絕平庸,與眾不同,孤注一擲;代表著對自己選擇的堅持,對認(rèn)定事情的不放棄;代表著信念大于身體;代表著世間稀缺但永恒存在并值得用生命去換取的一種精神。
我們渴望傳奇,所以我們喜愛《肖申克的救贖》里的安迪和《海上鋼琴師》里的丹尼;我們欣賞傳奇,這似乎是平凡的我們制造傳奇的唯一方式。
二
什么是真男人?什么是純爺們?什么是男子漢?
都是一個意思:男人要有什么品德才配得上“男人”二字?女人喜歡真男人,男人想做真男人。真男人是這個世界里的“香餑餑”,誰都想嘗一口,因為真男人的內(nèi)涵已經(jīng)構(gòu)成了我們價值觀之一種,他代表著力量、向上、擔(dān)當(dāng)和勇氣等品格,而這些品格在當(dāng)今正日漸稀缺。
每個人的腦海中或許都有一個“真男人畫廊”,這些真男人,有的來自歷史教科書,有的來自文學(xué)作品,無論真實的還是虛構(gòu)的,總之是進入了我們視野并難以忘卻的人物。我的“真男人畫廊”里,刻著一些名字,名字上方掛著他們的照片,名字下方刻著他們?nèi)脒x“真男人畫廊”的事跡以及理由。這個畫廊是開放式的,目前他們是:
西西弗斯—他來自希臘神話。西西弗斯觸犯了眾神,諸神為了懲罰西西弗斯,便要求他把一塊巨石推上山頂,由于那巨石太重,每每剛到山頂就又滾下山去。西西弗斯走下山,再次把巨石推上山頂。這樣他不斷重復(fù)、永無止境地將滾下山的巨石推上山頂。把一件看來枯燥的事情做得如此有激情,難得。真男人要有激情。
嵇康—竹林好漢。因受冤獲死罪,臨刑前,嵇康神定氣靜。他看了日影,離行刑尚有一段時間,便向兄長要來平時愛用的琴,在刑場上撫了一曲《廣陵散》。曲畢,嵇康把琴放下,嘆息道:“袁孝尼嘗請學(xué)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于今絕矣!”說完,從容上路,時年四十。嵇康不僅長相瀟灑,而且心性瀟灑。真男人要瀟灑。
林覺民—民主革命者。“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這是他著名的《與妻書》里的話,他對他的妻子說,“我非常愛你,也就是愛你的這一意念,促使我勇敢地去死呀”。林覺民要為民主革命而死,對親人的愛與為國捐軀的心融合在一起,有情有義。絕命書寫下后的第三天,他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起義失敗被俘殉國,時年24歲。真男人要有情義。
阿基米德—他來自古希臘。公元前212年,羅馬人趁敘拉古城防務(wù)稍有松懈,大舉進攻破城而入。此時,75歲的阿基米德正在潛心研究一道深奧的數(shù)學(xué)題,一個羅馬士兵闖入,用腳踐踏了他所畫的圖形,阿基米德喊道:“不要踩壞了我的圓!” 阿基米德憤怒地與之爭論,殘暴無知的士兵舉刀一揮,科學(xué)巨星就此隕落?!敖o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地球?!?這句話現(xiàn)在仍然很流行,癡迷的阿基米德并沒死。真男人要癡迷。
布魯諾—來自16世紀(jì)的意大利。因為堅信日心說,教會要燒死布魯諾。之前他拒絕了懺悔免刑的機會。在羅馬鮮花廣場的火堆上,他說了一句話:“火并不能征服我,未來的世紀(jì)會了解我并知道我的價值?!?心有無限宇宙,區(qū)區(qū)一死又何足懼!真男人要無私無畏。
…………
就此打住。這是一份可以一直開列下去的名單,如果我們愿意將真男人的內(nèi)涵一直開掘下去的話。美國《婦女雜志》曾經(jīng)對三十位好萊塢著名女演員以及兩萬名婦女進行過調(diào)查,其中二十九位女影星和絕大多數(shù)婦女喜歡的真男子是文雅陽光、體貼溫存、正派有責(zé)任心、意志剛強卻又頭腦清晰的男人。她們認(rèn)為,男人的魅力和氣魄不僅反映在他們的身體上,更要在精神上。我以為,真男人的精神除了上面提到的幾點外,還有兩點不應(yīng)被忽略:一是身處困境永懷希望;二是拒絕庸常,特立獨行。這兩點的最好例證是《肖申克的救贖》里的安迪和《海上鋼琴師》里的丹尼。在以上這些歷史的真實名單中,我的“真男人畫廊”增添了兩位來自虛構(gòu)世界但他們真實存在于人們頭腦里的真男人,他們豐富了我的“真男人畫廊”,也豐富了我的人生。
安迪稱得上是個有魅力的男人。他的魅力在于身處困境但永懷希望。希望是人克服恐懼的力量,而人面臨的最大恐懼是放棄努力和死亡,所以希望能讓人堅持下去和活下去。當(dāng)然,一個人光有希望還不足以產(chǎn)生魅力,希望是一把火,它如何點亮或者說能否點亮美好生活這盞燈,還得靠智慧和汗水,希望才能變成現(xiàn)實,所以,智慧和汗水又構(gòu)成真男人的“美”之一。
照講述人雷德的說法,安迪長相一般,“五短身材,長得白白凈凈”,“戴一副金邊眼鏡,指甲永遠剪得整整齊齊、干干凈凈”,是一個有些書生氣質(zhì)的銀行管理者,聰明精干。在沒進肖申克之前,也算年輕有為,生活優(yōu)越。安迪被控謀殺妻子和她的情夫,被判終身監(jiān)禁,事實上這是一次誤判。進入肖申克后,這個看上去柔弱的書生身上卻表現(xiàn)出冷靜、堅強、不屈服的男人品質(zhì),他抵抗、拒絕“姊妹”們的侵?jǐn)_。在四面高墻和鐵絲網(wǎng)的監(jiān)獄,他做下了被傳為千古美談的兩件事:一是讓一群在屋頂鋪瀝青的囚犯喝了二十分鐘的啤酒,“我們坐在那兒喝啤酒,感覺陽光暖烘烘地灑在肩膀上”,在這個沒有自由的地方,安迪讓那些囚犯像在自家屋頂上鋪瀝青、喝啤酒,“感覺自己像個人”;二是安迪堅持給州議會寫信申請經(jīng)費,他每周一封信,連續(xù)寫了六年。然后他增加到每周兩封。不管是出于不耐煩還是感動,議員終將錢撥給了安迪,安迪一手將肖申克的圖書館建成了新英格蘭地區(qū)最好的監(jiān)獄圖書館。圖書館是安置心靈的地方,犯人們的生活變得充實起來。
在監(jiān)獄里,能得到一點自由和充實,是異想天開的事了,但安迪讓他的獄友們得到了。
當(dāng)然,另一件異想天開、被寫入傳奇的便是安迪用一把普通小錘鑿?fù)诙吣瓿晒υ姜z的事了。為安迪弄來小錘的雷德以為,“這種錘子不像逃亡工具,我猜如果想用這樣一把錘子挖地道逃出去,大約要六百年”。我們和雷德的想法一樣,但安迪與我們不一樣,他覺得有什么不可能呢?用一把小錘去挖固若金湯的監(jiān)獄—不管說能不能做到,能生出這種想法就已經(jīng)驚世駭俗了。但安迪,傳奇的安迪不僅想到而且做到了,他花了二十七年的時間,用一把小錘鑿開了鋼筋水泥的墻,鑿開了一條通向自由的地道。
這無疑是一項蘊含偉大夢想和巨大汗水的“工程”,安迪成功了,他的成功必備這樣幾個條件:單獨的牢房、漫長的時間、永不沉沒的希望。安迪是智慧的,他靠銀行專業(yè)知識鉆法律漏洞為典獄長和獄警謀取最大利益,為他們洗黑錢、報花賬和偷逃稅,他得到的獎賞是,擁有一間單獨居住的牢房,而爭取獨居一室的特殊待遇是整個“工程”的關(guān)鍵;安迪是付出汗水的,他必須等別人都睡了,每天半夜爬起來像水滴侵蝕巖石一樣一點一滴去鑿?fù)?,而且他還要將敲下來的碎石片用褲腳和袖口一袋袋地運到操場上倒掉;安迪是堅持的,是希望之燈照亮著他的內(nèi)心,讓他得以堅持,不知道他是否想到過放棄,但他對自由的向往不曾停止過,安迪對雷德說:“他們說太平洋是沒有記憶的,所以我要到那兒去度我的余生。雷德,在一個沒有記憶、溫暖的地方?!卑驳舷朐谔窖筮吷系哪鞲缧℃?zhèn)齊華坦尼荷開一家小旅館,“我可以游游泳、曬曬太陽,睡在一間可以敞開窗子的房間……”這些美麗的描述,對一個在獄中的犯人來說,的確算得上癡人說夢,但這夢很美很酷,魔力超凡,它們是自由和希望的隱形外衣,讓安迪心想事成。
安迪不愧為一個真男人,困境中永懷希望。“希望是件好東西,也許是世上最好的東西。好東西從來不會流逝。”“不要忘了,這個世界穿透一切高墻的東西,它就在我們的內(nèi)心深處,他們無法達到,也接觸不到,那就是希望?!卑驳线@樣說。
與安迪不同,丹尼的魅力在于拒絕庸常,特立獨行。一九○○年,丹尼出生在穿梭于美洲、歐洲之間的輪船上,他被父母遺棄在船上,成為孤兒。水手老丹尼最先發(fā)現(xiàn)他,收養(yǎng)了他,為他取名一九○○。丹尼八歲時,老丹尼在一次意外中死亡,丹尼第二次成為孤兒。大海成為他的家,他“沒有祖國,沒有故鄉(xiāng),也沒有家庭”。但上帝讓丹尼擁有演奏鋼琴的天才,“一個一天鋼琴都沒摸過的人,一坐上去,就彈出優(yōu)美、精靈般的曲子”。他在海上沉浸在自己的音樂里,沒有踏上陸地半步,一輩子如此。丹尼有過猶豫,在朋友的勸說下他曾走到舷梯的盡頭,與岸只有一步之遙時他轉(zhuǎn)身回到船上,此后對岸不再抱有幻想。戰(zhàn)爭中“弗吉尼亞人號”被征做流動醫(yī)院變得千瘡百孔,人們要爆破它了,丹尼也沒有走下船,最終他和船變成一堆廢墟,一起消失了。
丹尼的朋友、樂隊小號手、傳奇的講述者圖尼說:“我希望他有一天能下船去,為陸地上的人們演奏,和一個善良的女人結(jié)婚生子,擁有生活里的一切?!比绻@樣,丹尼將成為俗世間的一個成功者—是個成功者但不是一個傳奇人物。但丹尼拒絕了,他拒絕了圖尼的勸說,也拒絕了他可以擁有的岸上的一切,他有他的理由,他說:“大地,對我來說,那是一只太大的船。是一段太漫長的旅途。是一個太漂亮的女人。是一種太強烈的香味。這種音樂我不會彈。原諒我吧。我不會下船的。”丹尼的傳奇性在于拒絕,拒絕陸地和陸地上的世俗。拒絕需要決斷一切的勇氣。丹尼做到了,我們沒有做到。
丹尼生在船上,長在船上,死在船上,成為寬廣無邊的大海上一艘船的傳奇。在很多人眼里,在海上航行是單調(diào)乏味的。大海無限,而船只空間有限,海上航行的人必須面對無限蒼茫中的渺小和有限空間中的逼仄,如果這一航期只是十天半月還能忍耐,那么一年、兩年、三十三年還能忍耐嗎?丹尼可以忍耐嗎?他有什么理由拒絕陸地以及陸地上的生活呢?
我想,如果丹尼有理由的話,他拒絕上岸的理由無外乎兩個:對陸地的恐懼和對音樂的享受。丹尼從誕生的那刻起就沒有踏上陸地半步,對陸地來說他是不存在的,當(dāng)他決定上岸時,他恐懼了,因恐懼而退縮,他重又返回船上。他恐懼什么呢?恐懼城市—“在無盡的城市中,除了那些(望不見的),什么都有?!笨謶秩巳骸澳鞘且凰姨蟮拇J且环N太強烈的香味。”說到底,他恐懼的是一種俗世的生活,一種在他的朋友圖尼看來美妙的生活。隨著時間的流逝,三十年過去,當(dāng)?shù)つ岬目謶窒r,他對陸地的生活變成了一種拒絕,拒絕庸常,特立獨行,去選擇一條自己的路,丹尼說:“都是路,千百萬條,而塵世中的你們?nèi)绾芜x擇一條,可以看見所有的世界?”他找到了,那就是由八十八個鍵組成的看得見所有世界的路—天才的音樂之路。船在大海上流動,船頭到船尾的有限空間,一架鋼琴,琴鍵之上的無限的音樂,與舷窗外無限的大海融為一體,丹尼看見了望不見的地方,世界的盡頭。
所以,丹尼選擇船上的世界,一定談不上什么忍耐,應(yīng)該是享受,應(yīng)該是幸福了。那位圖尼先生,最終也悟到了丹尼的決定,他要在海上,在船上,“在那音樂中跳完他余生的舞蹈。他再也不會不幸福了”。
那艘他棲息了一生的船就要變成一堆廢鐵時,丹尼說:“我,無法走下那艘船,為了拯救自己,我要離開我的生命?!睆拇?,塵世間多了一位真男人丹尼,拒絕庸常、特立獨行的男人。
三
兩部小說成功塑造了兩個真男人形象,當(dāng)我從他們的傳奇中走出來,低頭打量自己時,我發(fā)現(xiàn)我被吸引、被震懾、被感動的同時,我的內(nèi)心也如傳奇的講述者雷德和圖尼一樣得到了某種程度的拯救—安迪和丹尼,像兩面光芒四射的鏡子,照出了我的庸常、安于現(xiàn)狀和死水一般的生活,盡管我沒有在監(jiān)獄里,但我的心是被囚禁的。我開始反思,我會在有去無回的生命中,制造一點閃爍的光亮嗎?如果我是關(guān)在監(jiān)獄里的安迪、我是船上的丹尼,我會制造自己的傳奇嗎?
應(yīng)該不會。如果在沒有讀到這兩部小說之前,我或許會這樣想。但如今我讀到了這兩部小說,認(rèn)識了這兩位征服了我內(nèi)心的傳奇人物,我的想法會有一些改變,我不可能成為第二個安迪也不可能成為第二個丹尼,但我會成為我自己的傳奇。也許你會說人的觀念這么容易改變、能有這么大的改變嗎?只要你有某種相信,改變不會很難,問題的關(guān)鍵是,促使你觀念改變的誘因是否深入了你的內(nèi)心、你的骨頭并拯救了你,生離死別的大事件可以改變一個人,觸及靈魂的小說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特別的時期、特別的地點遇到特別的事件,一個人的生活態(tài)度和價值觀念便改變了。
成為自己的傳奇,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和人生價值。對我而言,是對庸常、安于現(xiàn)狀、死水一般生活的一種拯救。這是《肖申克的救贖》和《海上鋼琴師》對我的全部意義。我不是說我們每個人都要成為安迪、成為丹尼,那是他人的傳奇,但我們可以有自己的傳奇,首先是有“成為自己傳奇”的信念和方向,然后為自己的傳奇去灑下汗水,無論為著愛、幸福還是希望,制造一點傳奇,活成萬綠叢中一點紅,活得有那么一點與眾不同,那么在我們生命行將消逝的那一刻,我們會在心里說,這輩子,不虧。這便是每個人自己的傳奇。
那么,對你我、對大多數(shù)人、對讀到過《肖申克的救贖》和《海上鋼琴師》的所有人,安迪和丹尼的意義在哪里呢?應(yīng)該說,在拯救。拯救是什么?拯救是扎向我們麻木肉體的刺,是淋向我們發(fā)熱頭腦的冰;也是黑暗中的一盞燈,寒風(fēng)中的一間屋;它讓我們恢復(fù)痛感和清醒的同時,給我們生活的方向和溫暖。
《海上鋼琴師》里的丹尼更多的是在拯救自己,《肖申克的救贖》里的安迪更多的是在拯救他人。丹尼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那艘船半步,船就要被炸成碎片,飛向天空,墜入大海,但丹尼無法走下那艘船,他說:“為了拯救我自己,我要離開我的生命?!彼黄痫w向天空,墜入大海,消失在人間,如果他與他相守了一輩子的船分離,走下舷梯,走到城市當(dāng)中,那么他在他的一生當(dāng)中、在他的音樂中所追尋的永恒的無限,將被世俗的現(xiàn)實擊得粉碎,他的生命和船一起消失,正是他對自己的拯救。他在船上和音樂里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他完整的一生,他的彈奏里有女人、有孩子、有陸地、有一切……就是沒有欲望,他知道他一下船,欲望便會將他吞沒,所以丹尼說:“我的人生被我從欲望中抽取了出來?!彼?,他要拯救的是自己隨時都會被欲望吞沒的人生。
安迪對雷德的意義可謂非凡。雷德和安迪是獄中好友。在獄中,提“友誼”這個詞會被那些兇神惡煞的獄警所恥笑,他們認(rèn)為“友誼”屬于自由人談?wù)摰脑掝},這些生命都不屬于自己的囚犯是沒有資格談?wù)摰?。但是,雷德和安迪—一個肖申克監(jiān)獄神通廣大的獄老大,一個堅強智慧的“囚犯銀行家”—兩個囚犯,他們的友誼偏就誕生在高墻之內(nèi),像石頭縫中探出腦袋的早春綠芽,有著韌性十足的生命力,壓不住擋不了,春風(fēng)拂過,他們的友誼之花便粲然綻放了。高墻之內(nèi),那些不管因何原因而接受懲罰的人總是弱勢的,他們乏味的現(xiàn)在與暗淡的未來足以毀滅一個人,這是監(jiān)獄對犯人最大的懲罰。當(dāng)溫暖的友誼之花在兩人內(nèi)心悄然綻放時,生存下去的力量和勇氣便會光臨兩個弱勢的個體了,是友誼給他們的支撐。為了感謝雷德幫自己弄到磨石布,安迪磨出了兩塊對稱精致、十分漂亮的石英送給雷德。接到禮物的那一刻,雷德為安迪的細心而感慨萬千,在這美好東西極端缺乏的監(jiān)獄里,他被這美打動,“實在是太美了?!粗鼈儯覂?nèi)心升起一股暖意,這是任何人看到美麗東西之后都會涌現(xiàn)的感覺”。我相信這是友誼對美的拯救,安迪喚醒雷德對美的心動,也喚醒了雷德—一個被判終身監(jiān)禁的人對外面世界的某種想象,因為石英應(yīng)該是在奔流的小溪中撿到的東西。雷德和安迪的這份彌足珍貴的友誼讓我感動。
象征溫暖和力量的友誼之花開放之后,更危險和更奢侈的話題登場了,那便是花朵之上那只飛來飛去的蝴蝶,那只蝴蝶的名字叫“自由”。在監(jiān)獄里討論自由,的確奢侈與危險,但安迪跟雷德不止一次地談到了它。雷德多次給安迪弄到了不同時期流行的女明星海報—這些海報掛在安迪監(jiān)舍的墻上用來遮蓋安迪挖的地洞,這是海報的實際功能。一次雷德問安迪這些海報對他有什么意義時,安迪對雷德說到了自由,安迪說,“我想是代表自由吧??粗切┟利惖呐?,你覺得好像可以……不是真的可以,但幾乎可以……穿過海報,和她們在一起。一種自由的感覺”。但雷德從來沒有這樣想過,雷德20歲進到肖申克,他很有可能在這里度過一輩子,即使獲得假釋,也是頭發(fā)胡子都白了的時候了,雷德已經(jīng)被監(jiān)獄制度規(guī)整到,幾乎不會想到字典里還有“自由”這個詞兒了。
在一個高爽明亮的秋日,運動場上的放風(fēng)時刻,安迪和雷德靠在墻邊又一次談到了“自由”的話題。安迪問:“你想你出得去嗎?”雷德答:“當(dāng)然,到時我應(yīng)該胡子已經(jīng)花白,嘴里只剩三顆搖搖欲墜的牙齒了。”雙方沉默之后,安迪說:“等我出去后,我一定要去一個一年到頭都有陽光的地方?!卑驳咸┤蛔匀舻纳袂樽尷椎掠洃浬羁蹋鼮橹匾氖前驳涎埩死椎?,希望他出去后能成為他的幫手。雷德很感慨,他滿懷深情地寫道:“他走開了,仿佛剛才不過是個自由人在向另一個自由人提供工作機會,在那一刻,我也有種自由的感覺?!弊杂傻母杏X終于回到了“體制化癥候群”的雷德身上—反過來看,傳奇的安迪用一把錘子敲打二十七年,他行走在逃離的鋼絲之上,他時時要用希望來克服監(jiān)獄體制化癥候群的光臨,時時還要克服多年努力一切成空的內(nèi)心的恐懼,無疑,安迪是個光亮的存在—因為有安迪的光照,雷德灰暗的內(nèi)心也開始敞亮起來,雷德說:“安迪代表了在我內(nèi)心深處、他們永遠也封鎖不住的那個部分?!弊罱K,安迪成功從肖申克逃出去,成為安迪對雷德的最大拯救。58歲時,在肖申克待了38年的雷德跨出了這扇門,他感覺到了自由的空氣,他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對心靈的自由來說,監(jiān)獄是關(guān)不住的,就像有些鳥兒是關(guān)不住的,它們的羽毛太漂亮、歌聲太甜美。需要拯救的不僅僅是雷德,我們每一個人或許都需要拯救,雖然我們的身體比雷德自由,但我們的心靈未必是自由的,太多的條條框框已經(jīng)長在了我們身體里,讓我們每走一步都縮手縮腳,放不開來。而心靈的桎梏往往比身體的桎梏更可怕,身體被縛只會造成肌肉萎縮,而心靈被縛,生命則會變呆變傻,甚至死亡。拯救人類心靈的自由,成為《肖申克的救贖》和《海上鋼琴師》最終的共同目的。不管這一拯救是否能完成,第一,他們表達了良好的愿望;第二,他們做出了一種傳奇性的榜樣。
58歲的雷德終于獲準(zhǔn)了假釋,在這樣一個已經(jīng)沒有了未來的年齡,雷德拖著一副被監(jiān)獄體制訓(xùn)練到拉泡尿都要按時報告的身體,盡管他一時很難適應(yīng)外面的世界,甚至重回監(jiān)獄大家庭的想法都有,但他無法拒絕安迪對他的影響,他決定把握這得之不易的自由去找安迪,用自己的自由去迎接安迪的自由。一切都已安排好,雷德拿到了安迪給他的信,不過寫信人已經(jīng)不叫安迪而叫彼得,一個錢和自由一樣多的人。在墨西哥小鎮(zhèn)齊華坦尼荷,彼得經(jīng)營著一家小旅館,海灘上蓋著六間小屋,他駕船帶客人出海釣魚,可以游泳、曬太陽,睡在一間窗子敞開的房間里……有一天,來了一個客人,這個客人名叫雷德。
這是小說最后為我們虛構(gòu)的自由,事實上,這樣的自由對我們來說仍然很遙遠,有點烏托邦,我們不會有那么多錢,我們的身份沒那么單一,我們生活在法規(guī)健全的城市里,我們?yōu)槊恳惶毂疾āH绻麑碛懈赣H、丈夫、兒子、同事、下屬等復(fù)雜身份的我們來說,要給自由下個定義,要為抵達自由提供一條路徑,我只能簡單說,自由就是開心,讓心胸變得大度、開闊起來,自由就來了。
有時,我的腦海中會浮現(xiàn)安迪和丹尼的身影,我仿佛看到兩位制造了傳奇的人物在遙遠的海邊握手了,我以為他們會走向我,走向更多的人,但他們把背影留給了我們,然后消失在夕陽染紅的海面上。
本輯責(zé)任編輯:練建安 馬洪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