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恰似那永不停歇的陀螺,在歲月的磨盤上操勞了半生。即便退休后,那兩家五金日雜店依舊是心頭的牽掛,他難有片刻清閑。春節(jié)期間,我與姊妹輪番勸說,話語里滿是期待與關(guān)切,終于說動了父親,一家人前往省城武漢,共度一個別樣的新春。
五小時車程后,我們到達(dá)第一站:戶部巷。這里是武漢充滿市井煙火氣的美食集中地,是吃貨們的集中營,曾被譽為“漢味小吃第一巷”。走進門樓,此起彼伏的吆喝聲和摩肩接踵的人流,隨處可見的新年氛圍,不斷地沖擊著人的中樞神經(jīng)。店前擺的、鍋里煎的、箱上烤的、籠里蒸的,全都冒著熱氣。父親在人群中穿梭著,觀望著,欣賞著,我們在后面緊跟著。人群中70歲的父親變得靈動、輕盈起來,精神抖擻地在我們視線范圍內(nèi)穿行。
來到戶部巷必吃“蔡林記”熱氣騰騰的“炸醬熱干面”。金黃色的堿面澆上一勺炸醬,撒上綠油油的蔥花,搭配紅通通的辣椒醬,再來一點白色的蒜末、零星的芝麻,加點橘紅色蘿卜丁,看了就讓人垂涎三尺。父親吃得津津有味。再搭配一個面窩、一碗米酒時,父親連連說“夠了,夠了”。逛到“老何記豆皮大王”店,遠(yuǎn)遠(yuǎn)就能聞到蛋香味??粗伬锒蛊そ瘘S油亮,中間露出熟透的肉丁、多汁的香菇、鮮脆的冬筍和黏糊糊的糯米,排隊也變成一種享受。買上兩份,父親嘗了口,說“糯米挺筋道”。
在一片走馬觀花中眼前一亮,佇立在司門口的黃鶴樓亮燈了。層層疊疊的黃色燈光,照亮樓宇的每個角落,遠(yuǎn)遠(yuǎn)地就能讓人感受厚重的底蘊?!包S鶴知何去?剩有游人處?!贝丝蹋鹃T口的地鐵口前聚集了大批拍照打卡的人,各自忙碌地找角度、擺姿勢,得到最佳同框照片。夜幕下的黃鶴樓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著迷人的光芒。父親被這氛圍感染,也迅速找到最佳位置,喊我給他拍照,“咔咔”聲里,父親與黃鶴樓的合影便定格了。
當(dāng)黃鶴樓燈光暗淡下來,我們隨著人流穿過天橋,步行差不多一千米就來到萬里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漫步在這座雄偉壯觀的鋼鐵巨龍上,“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氣勢和雄渾躍然眼前。當(dāng)飛馳而過的火車從腳底(一層)呼嘯而過時,父親沉浸其中激動地說:“毛澤東詩詞里的氣勢磅礴,我今天親自體驗了。”遠(yuǎn)眺,夜幕中的江景、霓虹、樓宇水天相接,視野的開闊讓人心曠神怡。父親邊欣賞邊感嘆武漢的繁榮和日新月異的變化。
逛累了,我們?nèi)シ比A的江漢路吃“良友老火鍋”,歇歇腳,結(jié)束一天的行程。
第二天早餐后,我?guī)е赣H去逛東湖。這時的東湖盡管少了垂柳、綠荷,略帶寒意,但也別有一番韻味。草木萌動,蘭花芬芳,蠟梅綻放,快門聲、歡笑聲不絕于耳。漫步在東湖綠道上,大紅燈籠掛滿東湖每個角落,觀光車穿梭其中,車前綁著“中國紅”的騎行人格外惹眼。滿滿的新春氛圍感染著每一位游客。一眼望不到邊的湖水,三三兩兩劃船的人,湖中嬉戲的野鳥,構(gòu)成了一幅初春畫卷。父親的精力格外充沛,跟著我們絲毫未覺累和疲乏,我們拍照、留影,感受這座城市的多元與包容。
中午帶著父親去景區(qū)外的湖北特色菜館點了地道武漢菜——“洪山菜薹”“紅燒武昌魚”“排骨藕湯”。漢味美食在舌尖跳躍,我們感受著味蕾之舞帶來的幸福和滿足……
返程中,我們一路探討著這趟省城之行,大家暢所欲言地表達(dá)武漢在歷史、在文化、在生活、在街頭的美,父親也積極地參與其中。
編輯|郭緒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