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和寫作是語文素養(yǎng)中的兩大核心,也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閱讀和寫作緊密聯(lián)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成為教師教學的主要任務。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不僅在教法上具有創(chuàng)新和突破,還有利于落實立德樹人的目標。為了有效培育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師應在語文教學中實施讀寫結合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新課標;語文素養(yǎng);讀寫結合
作者簡介:戎文東(1977—),男,江蘇省南通市海安市城東鎮(zhèn)西場初級中學。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落實新課標的具體要求,以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讀寫結合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也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手段。這種教學模式旨在讓學生“能讀會寫”,自主解決語文學習過程中的實際問題。為了提升語文課堂質(zhì)量、更好地發(fā)揮語文學科的育人功能,教師需要借助閱讀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借助寫作引導學生深入閱讀。
一、以讀促寫,為寫作蓄勢
以讀促寫的教學模式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閱讀課內(nèi)外文本,逐漸掌握寫作的方法和技巧,積累寫作素材。
(一)注重語言積累,為寫作筑基
寫作是學生綜合能力的反映,而優(yōu)秀的寫作需要以大量的語言積累作為基礎。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堅持閱讀、不斷積累,為寫作打下基礎。
在平時的閱讀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詞句的積累。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將自己認為精彩的詞語和句子圈畫起來,然后在旁邊進行標注,通過收集整理,形成自己的語言儲備。以《雨的四季》的教學為例。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尋找并整理文中的典型詞語,如寫春天的有:嬌媚、柔軟、芳甜;寫夏天的有:熱烈、粗獷、爭先恐后;寫秋天的有:端莊、沉靜、靜謐;寫冬天的有:蒞臨、蜜情、柔和。這些詞語典雅而具有很強的表現(xiàn)力,能夠體現(xiàn)雨在不同季節(jié)的不同特征。然后,教師引導學生結合這些詞語進行實際運用,如用這些詞語進行造句等,以此加深學生對詞語的理解,豐富學生的語言儲備。
除了上述的方法,學生還可以通過品讀文本進行積累。學生能夠通過品讀領會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積累語言知識,從而提高自身的語言應用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品讀語言的方式分為朗讀和閱讀。在朗讀的過程中,為了增強朗讀的效果,學生需要保證語速、語調(diào)、重音、停頓的協(xié)調(diào)一致,形成正確的語感,從而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其中,語感是學生寫作的重要因素,而語感的形成源于語言的積累。以《沁園春·雪》的教學為例。這首詞以“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收尾,教師應指導學生以高昂的語調(diào)朗讀這句話,并重讀“今朝”一詞,讓學生感受作者內(nèi)心的豪情和堅定的自信。同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寫作時通過在結尾點題來增強文章的力度。閱讀是另一種品讀語言的方式,通常是指閱讀紙質(zhì)文本。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為例。“雪地捕鳥”是這篇文章較為精彩的一段情節(jié),描寫生動有趣,具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在閱讀這部分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采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體會詞語的準確性和生動性。具體而言,教師將這段話中的動詞替換成空格,讓學生填空,然后引導他們對照課本,感受作者用詞的奧妙。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學生可以在此過程中真切體會推敲文章語言的重要性。此外,教師可以布置學生仿照“雪地捕鳥”的情節(jié),記錄生活中的精彩片段,重點體會用詞的準確性和生動性。由此可見,學生能夠通過品讀實現(xiàn)語言積累,從而為后續(xù)的寫作打下基礎。
(二)注重寫法積累,為寫作添彩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從作者的角度解讀閱讀材料,分析作者的寫作思路和寫作技巧,進而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把握全文的主要內(nèi)容。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利用不同作品讓學生了解各種寫作的技巧、積累寫作素材。以《范進中舉》的教學為例,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分析范進在中舉前后的形象來讓學生領悟文章的主旨,讓學生明白人物描寫有哪些方法,這些方法對刻畫人物形象有何作用,對表現(xiàn)主題有何幫助[1]。在范進中舉前,作者通過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刻畫了一個膽小、卑怯的人物形象;在范進中舉后,作者同樣通過語言、動作等描寫刻畫了范進圓滑世故的形象。因為身份地位的變化,范進一前一后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如此一來,教師帶領學生分析人物形象,讓他們學會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從而逐漸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再以《湖心亭看雪》的教學為例。該篇文章的景物描寫具有典型性,內(nèi)容簡短,內(nèi)容豐富,白描手法運用得淋漓盡致。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主分析文中的景物描寫,然后帶領學生賞析。學生通過賞析發(fā)現(xiàn),文章的意象眾多,并且寫景的順序明確,從遠到近、由大到小、從整體到局部,描繪了一個遼遠、空曠、白雪蒼茫的冰雪世界。如此一來,學生能夠更好地領悟描寫手法的作用,并學會在寫作中恰當?shù)夭捎妹鑼懯址ǎ瑥亩嵘陨淼膶懽髂芰Α?/p>
二、借讀練寫,為寫作示范
為了提升寫作能力,學生需要在閱讀的基礎上加強寫作練習。用閱讀指導寫作是語文學習的重要一環(huán),這種方法通過仿寫、續(xù)寫等形式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能夠引導學生遷移知識、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一)用閱讀指導仿寫
仿寫是學生提高寫作能力的有效方法。仿寫的形式豐富,有句式仿寫、文章結構仿寫、寫作順序仿寫等。在進行仿寫訓練時,教師需要讓學生明確模仿的重點,從訓練目的出發(fā),進行合理的選擇[2]。例如,在教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依照“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的句式進行仿寫;在教授《背影》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依照該篇文章的結構進行仿寫。值得注意的是,《背影》一文開篇點題,通過“我最不能忘記的是父親的背影”,引出“父親的背影”;第二段到第六段通過回憶來詳細、具體描述父親的背影,通過“車站送別”“望父買橘”等片段,刻畫出一個樸實堅強、疼愛兒子的父親形象;結尾再次提到背影,用背影收束全篇,在結構上使開頭和結尾形成照應,真切表達對父親的思念之情。在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細致地觀察自己的父親或母親,然后依照《背影》進行片段或全篇的仿寫,以此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二)用閱讀指導改寫
改寫是指對原文進行一定形式的變換,通過改變文體、敘事角度等進行再創(chuàng)作。值得注意的是,改寫的前提是要尊重原文,所改寫的內(nèi)容要符合原文原意,這不僅需要學生充分閱讀、深入理解,還需要學生注重語言運用的效果。以《陳太丘與友期行》的教學為例。針對該篇課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語體角度改寫課文,將文言文改寫成現(xiàn)代文,適當?shù)刎S富陳元方這一人物形象,同時利用友人的形象增強人物對比的效果,從而突出陳元方聰慧、知書達理的人物形象。再以《老王》的教學為例。作者以第一人稱的角度來敘述故事情節(jié),用質(zhì)樸的語言描繪鄰居老王和他們一家交往的幾個生活片段;在作者的眼中,老王是一個孤苦伶仃而樸實、善良的勞動者。在老王去世之后,作者深感愧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調(diào)整敘事的角度來進行改寫,以旁觀者的角度來講述故事,領悟多角度敘事的奧妙[3]。這樣改寫能夠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也能夠讓他們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此外,學生還可以對文章篇幅的長短或?qū)δ骋粋€片段、鏡頭等進行改寫。如《春》展現(xiàn)了春花、春風、春雨等畫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其中一幅畫進行改寫,完成之后比較原文,感受原文語句的生動性和準確性,讓學生在閱讀中提升寫作能力。
(三)用閱讀指導續(xù)寫
在語文教材中,很多文章的結尾具有開放性,這種開放性的結尾往往能引發(fā)學生的思考,為學生的續(xù)寫提供素材。如《變色龍》的結尾寫奧楚蔑洛夫裹緊大衣,穿過市場的廣場徑直走了。講解這部分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拓展訓練,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思考奧楚蔑洛夫到達其他地方后,還會發(fā)生哪些事情。《變色龍》中的奧楚蔑洛夫是一個見風使舵、欺軟怕硬的人,學生在續(xù)寫時需要突出表現(xiàn)他的“善變”特點。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先在小組內(nèi)討論,然后推選代表進行展示。在閱讀的基礎上進行續(xù)寫,不僅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活躍課堂氣氛,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促進他們寫作水平的提升。
(四)用閱讀指導擴寫
擴寫是在擴句的基礎上形成的寫作練習方式。擴句是指在句中添加適當?shù)淖衷~,使得句意更豐富、語句更生動。用閱讀指導擴寫是指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學生運用想象和聯(lián)想,對已有的文本進行適當擴句。以詩人李白的《送友人》和《贈汪倫》的教學為例。通過閱讀,學生了解到《送友人》通過刻畫環(huán)境、渲染氛圍,表現(xiàn)作者與友人臨別時的惜別之意,是一首風格獨特的送別詩,節(jié)奏明快,熱忱中又顯樂觀。在理解《送友人》的基礎上,學生擴寫《贈汪倫》,從寫作背景、表現(xiàn)手法、細節(jié)添加等角度思考,同時發(fā)揮想象和聯(lián)想,增強《贈汪倫》的擴寫效果。此外,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可以用于開展擴寫的訓練的文章[4]。如學生可以用第一人稱的口吻將《夸父逐日》擴寫成一篇小說。閱讀指導下的擴寫,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為學生的寫作訓練提供重要的平臺,還能讓學生充分發(fā)揮個性。
三、以寫促讀,為閱讀助力
以寫促讀是指以閱讀教學為目標,采用適當?shù)膶懽鞣椒?,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以寫促讀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培育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以點評促閱讀提升
點評是幫助學生內(nèi)化閱讀學習的有效方法。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一篇文章的內(nèi)容、寫作技巧、主題思想、謀篇布局等方面來進行點評,也可以引導學生利用開頭的眉批、中間的段批、全文的總批記錄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教師可以先指導學生如何點評,再讓學生嘗試練筆[5]。以《記承天寺夜游》的教學為例。教師利用該課讓學生學會如何點評:從文章語言來看,語言簡練,間或插入對偶句式和設問句;從文章內(nèi)容來看,敘事簡潔,心境復雜:苦悶之中帶著樂觀豁達;從謀篇布局來看,先敘事,后寫景,最后點題;從作者對時事態(tài)度看,作者沒有沉淪,而是逆境中彰顯樂觀曠達。在學會點評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自主點評《桃花源記》。在點評的過程中,有的學生從語言、內(nèi)容、結構等角度進行點評,有的學生就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通篇點評。點評方式可以讓學生自主點評,也可以合作集體點評。通過點評,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都能夠得到有效提升。
(二)以讀后感促閱讀深入
讀后感是在閱讀基礎上的總結和反思。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閱讀情況選擇讀后感的篇幅和寫法,學生想怎樣寫就怎樣寫,要求與閱讀文本的內(nèi)容相契合,能夠表現(xiàn)真情實感。所以,寫好讀后感是實現(xiàn)以寫促讀的有效途徑。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讀寫結合具有可行性和實用性。為了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教師應有機結合閱讀和寫作,實現(xiàn)以讀促寫、借讀練寫、以寫促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主動閱讀、積極寫作。
【參考文獻】
[1]陸宇杰.讀寫結合:初中語文微習作訓練的有效途徑[J].語文世界,2024(27):54-55.
[2]黃若蘭.思辨性“讀寫結合”,促進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J].語文世界,2024(27):80-81.
[3]紀蘭.群文閱讀中的讀寫結合有效策略[J].中學語文,2024(23):25-27.
[4]陳江南.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設計:以《夢回繁華》為例[J].中學語文,2024(23):68-70.
[5]王恒.苦學深讀,力學篤行: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利用學習任務群實現(xiàn)讀寫結合[J].試題與研究,2024(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