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大菜是春節(jié)餐桌的“鎮(zhèn)桌之寶”,那么瓜子便是客廳聊天區(qū)的“定海神針”。沒有那一地瓜子皮,過年過節(jié)的氣氛仿佛都不熱烈了!那么,小小的瓜子是怎么成為“國民零食”的呢?
瓜子的崛起
中國人嗑瓜子的歷史由來已久。北宋時,江浙一帶率先興起嗑西瓜子之風(fēng),當(dāng)時童謠里就有“正月嗑瓜子,二月放鷂子(風(fēng)箏)”的說法。到明清時期,全國各地大江南北,大家都嗑起了瓜子。
19世紀(jì)中期的法國傳教士古伯察,來華之后就被嗑瓜子的風(fēng)氣給驚到了:“這些人在用餐前把嗑瓜子當(dāng)成開胃之需,確實是一道耐人尋味的景致……無論是在大街旁,還是在小道邊,就算到最荒涼的地區(qū)也不用擔(dān)心找不到西瓜子。在大清帝國各個地方,這種消費形式確是一種不可思議、超乎想象之事。”
不光尋常百姓,就連富貴人家也不例外,《紅樓夢》第八回里林黛玉拜訪薛寶釵的時候,就邊嗑瓜子邊聊天。
那么問題來了,林黛玉嗑的是哪種瓜子呢?
古代瓜子種類繁多,炒食的有三種,即南瓜子、西瓜子和葵花子,而苦瓜子、絲瓜子、冬瓜子、甜瓜子只能入藥,顯然不在其列。
一般認為,曹雪芹逝于1763年,黛玉想嗑,只能在此之前,而向日葵是美洲舶來植物,此時在中國尚未流行。
關(guān)于向日葵的最早物證,是1519年河南新安紫荊山玄天上帝殿蓋瓦殘片上的葵花圖案,但并無相關(guān)文字記錄,當(dāng)時工匠們常按西洋客戶提供的圖樣來制作,所以不能坐實“當(dāng)時中國已有向日葵”之說。
事實是,直到明代末期,人們對向日葵的概念依然混亂,1621年《群芳譜》中記載了向日葵,卻分別按“西番葵”和“丈菊”記了兩次,可見作者并沒見過它,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也沒提向日葵。
到了清末,關(guān)于向日葵的記載開始多起來,也知道它“瓜子炒熟味甘香,每斤值三四十錢,子可榨油”,但并未大面積種植。直到1930年,才有書提到“葵花,子可食,有論畝種之者”,而此時距《紅樓夢》成書已170多年了。
如果林黛玉嗑不到葵花子,那么她也嗑不到南瓜子,因為后者同樣是美洲植物,傳入中國的時間、推廣速度等,應(yīng)該差不多。倒是西瓜子比較有可能,因為西瓜在五代時傳入中原,南宋時已在南北廣泛種植。
據(jù)1751年錦州海關(guān)奏報,“錦州??诙悇?wù)情形每年全以瓜子為要,系海船載往江浙福建各省發(fā)賣,其稅銀每年約有一萬兩或一萬數(shù)千兩,或竟至二萬兩不等”。
古代西瓜分兩種,一是食瓤,二是食籽,后者又叫“打瓜”。古伯察曾說:“假如有一群朋友聚在一起飲茶喝酒,桌上肯定會有西瓜子作伴。”考慮到曹雪芹后半生都生活在北京,《紅樓夢》也在北京創(chuàng)作,而當(dāng)時北京又是“打瓜”生產(chǎn)的重要基地,則林黛玉所嗑,應(yīng)該是西瓜子。
那么,葵花子為何能后來居上,壓倒西瓜子呢?因為葵花耐鹽堿,特別適合在北方種植,且種向日葵可以肥田,其莖燒成灰后,加水熬干,可制堿,充肥皂之用。另外,葵花子還可榨油,改善了國民的飲食結(jié)構(gòu)。
新中國成立后,跟“瓜”毫無關(guān)系的葵花子一躍成為瓜子界“一哥”:人們一般說“瓜子”指的就是葵花子,而名正言順且資歷更老的西瓜子、南瓜子,反倒要專門標(biāo)明身份了……
從20世紀(jì)80年代起,中國便進入了“嗑瓜子鼎盛時期”?!肮献?、花生、香煙”儼然成了當(dāng)時電影院、公園等場所的“三件套”。
為什么中國人過年一定少不了一把好瓜子?這要從嗑瓜子的“即時滿足”和“話題暖場”功能說起。嗑一顆瓜子,從開始到結(jié)束,只需短短幾秒,就能享受到美味。這種快速的反饋,讓我們的大腦迅速獲得滿足感,就像按下了快樂的開關(guān)。人一開心,話題自然就來了。
嗑瓜子的聲音也是節(jié)日氛圍的重要組成部分?!班枥锱纠病钡泥竟献勇?,清脆飽滿,就像一顆顆小鞭炮一樣,不知不覺間給過年增添了一份喜慶和熱鬧的感覺。
吃瓜子相當(dāng)于喝油嗎
網(wǎng)上這兩年流傳一種說法:“吃一把瓜子相當(dāng)于喝油”,這讓不少愛吃瓜子的朋友心生疑慮。瓜子到底是健康零食還是“油彈”?
營養(yǎng)學(xué)家認為,瓜子確實含有較高的脂肪,但并不意味著它就不健康。瓜子中的脂肪主要是不飽和脂肪酸,對人體有益。以常見的葵花子為例,每100克含有約50克脂肪,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占90%以上。這些不飽和脂肪酸,尤其是亞油酸,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對心血管健康大有裨益。
除了健康脂肪,瓜子還是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的來源。葵花子含有20%~30%的蛋白質(zhì),氨基酸組成比較全面。蛋白質(zhì)是人體必需的營養(yǎng)素,對維持肌肉、修復(fù)組織、制造酶和激素等都至關(guān)重要。
瓜子還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維生素E,葵花子是維生素E的“富礦”。每天吃一小把葵花子(約30克),就能滿足成年人一天的維生素E需求量。維生素E是強效抗氧化劑,有助于延緩衰老,增強免疫力。
瓜子中的微量元素也不容忽視。鐵、鋅、鎂、鉀等礦物質(zhì)含量豐富,對預(yù)防貧血、增強免疫力、維持骨骼健康等都有積極作用。
適量食用瓜子,還可以改善情緒,細細品味瓜子的香味,專注于剝殼的動作,能讓人暫時忘卻煩惱,緩解壓力。
還有人說,瓜子是腫瘤的“加速器”。其實,瓜子本身并沒有致癌性,但是如果食用不當(dāng),的確可能造成腫瘤的加速形成。市面上瓜子的口味比較多,有些鹽分太高,長期過度攝入會導(dǎo)致體內(nèi)形成高滲透液環(huán)境,影響腸胃健康;還有一些炒焦、變質(zhì)的瓜子中含有苯并芘、雜環(huán)胺、黃曲霉素等物質(zhì),都具有潛在的危害,導(dǎo)致腫瘤出現(xiàn)。
為啥“原味”的瓜子反而更貴
很多朋友購買瓜子時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多味”瓜子竟比原味瓜子價格便宜,甚至個別口味的瓜子還不到生瓜子的成本價格。這主要是因為炒制“多味”瓜子的原料大部分是陳年舊貨,陳年瓜子的口感差,吃起來會有一種帶著霉味的苦澀味道,只有經(jīng)過各種香料的混合,才能掩蓋住,這也是很多商家大量使用添加劑的原因之一。和添加劑相比,霉變瓜子對人體的危害更加嚴(yán)重,因為這些霉變瓜子可能產(chǎn)生或含有黃曲霉素,食用之后會對身體造成危害。
“多味”瓜子的特殊味道,是通過食品添加劑調(diào)制而成的。例如奶油味、焦糖味等口味的瓜子,吃起來口感微甜,口味豐富,主要是因為其中加有甜蜜素、糖精鈉等食品添加劑。當(dāng)然,微量的添加劑對人體沒有什么危害,但很多炒貨店為了瓜子吃起來更加有“滋味”,添加的奶精、糖精十分隨意,過量食用這種瓜子,會有損身體健康。
原味瓜子的生產(chǎn)要求較高,難以摻假。瓜子中含有大量的脂肪酸,若是長時間存放或儲存不當(dāng),極易產(chǎn)生酸敗現(xiàn)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哈喇味”,此時的瓜子已經(jīng)變質(zhì),不能食用。若是加上糖精鈉、奶精等食品添加劑,香味就會掩蓋瓜子變質(zhì)的“哈喇味”,此時就吃不出好壞了。而原味瓜子添加奶精、糖精鈉的可能性小,若是變質(zhì),通過聞或品嘗就能察覺,所以建議大家購買瓜子時盡量選擇原味的。
瓜子的保質(zhì)日期主要受溫度和濕度影響,一般來說,瓜子的食用日期為炒制完成的十天到一個月。部分商家為延長保質(zhì)期,會使用明礬和滑石粉。明礬吸水,可以使瓜子長期保持干燥,不易受潮變軟,產(chǎn)生酸敗現(xiàn)象?;劭梢詼p少瓜子之間的摩擦,減少瓜子粘連的現(xiàn)象,同時能夠增加瓜子的光澤感,看起來光滑亮麗。
明礬是禁止作為食品添加劑的,因為明礬中含有大量鋁元素,食用后難以排出,會沉積在體內(nèi),對身體造成危害。因此,大家在購買瓜子時需要擦亮眼睛,避免買到含有明礬的瓜子。
教大家4個小方法,可以輕松辨別瓜子的好壞,選到品質(zhì)好的原味瓜子。
一看:選擇顆粒均勻、相對飽滿、顏色正常的瓜子,而大小不一、色澤過于亮麗的瓜子盡量不要購買。
二摸:正常瓜子表面有自然紋路或不同程度的凹陷,表面異常光滑的瓜子不建議購買。
三聞:優(yōu)質(zhì)瓜子味道清香,無霉味、異味,若有淡淡的刺鼻味道,則是存放時間過長。
四捏:瓜子外殼結(jié)實、不易碎,則是新瓜子。若能輕易捏碎,則說明存放時間過久,且其中的壞瓜子較多,不建議購買。
瓜子容易受潮,若不能一次性吃完,可以準(zhǔn)備一個干凈的罐子,密封保存,這樣可以有效地延長瓜子的保質(zhì)期。
瓜子雖好,不可多吃
任何食物過量食用都可能帶來問題,瓜子也不例外,食用過多,可能會引起熱量及鹽分攝入過高、消化不良、影響牙齒健康等不良后果。
怎樣才能既享受瓜子的美味,又能充分吸收其營養(yǎng)呢?
控制食用量:每天食用瓜子不要超過50克(約一小把)。
選擇合適的食用時間:可以在兩餐之間作為零食,不要代替正餐。
多樣化搭配:瓜子可以和其他堅果、水果一起食用,營養(yǎng)更均衡。
注意飲水:嗑瓜子時多喝水,可以搭配清熱解毒的茶飲,比如菊花茶或綠茶,以中和瓜子的溫?zé)嵝再|(zhì),減少上火的可能。
選擇原味瓜子:盡量選擇原味瓜子,避免過多添加鹽和調(diào)味料。
使用工具剝殼:可以用專門的瓜子剝殼器,減少對牙齒的傷害。
條件允許的話,更推薦大家吃生瓜子,不僅水分含量更高,維生素E的含量更是飆升一大截。
現(xiàn)在物質(zhì)生活豐富,零食的選擇也多種多樣,但瓜子,真的是中國人記憶中的快樂源泉。不管你身處何方,一把瓜子好像一把記憶的鑰匙,總能讓你想起很多愜意的場景,和讓你感到愜意的人。過年的時候,電視開著當(dāng)背景音樂,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嗑著瓜子,有一搭沒一搭地聊天,這年味兒分外濃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