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歲那年,我第一次買風信子。
那間花店小小地隱沒在花鳥市場的一隅,兩排沒有開花的洋蔥頭矗立在幾只綠色手掌上面。身上只有十五塊錢,咬咬牙還是傾盡了口袋。那個花鳥市場被掛著一堆花花綠綠衣服的爛尾樓圍在中間,麻將館響聲噼啪,托著一盆球狀花的我小心翼翼地走著,那是冬天里。
整個冬日的末尾我都在期盼風信子的花球裂開。而那年的春天來得并不早,東風吹來的時候,風信子才慢慢舉起它的綠稈。有一天正在家里做功課,春風突然吹了進來,風信子就這樣毫無預兆地炸開了花苞。
我坐在窗臺邊,合上眼,享受東風乍臨的溫存。后來的一個冬天,買了另一盆風信子送給了別人。寒冬里總是需要那么一點希望,給被晦澀西風吹破的自己升起一點喜悅。在希望破碎之季,至少還能等待一株花開。
冬天的意義到底在哪里?是否去到一個地方四季如春,便從年頭到年尾無一不是春光明媚?其實我發(fā)現(xiàn)我同樣需要冬天。如果不是冬天這樣令人疲乏,我也不會明白春天對于這個世界的意義。如果一切都像晴天那樣稀松平常,溫暖來得那樣簡單容易,誰還會對春天充滿了希望?
童年曾隨我的曾祖父、曾祖母在鄉(xiāng)下生活過一陣子,初春里寂靜的村莊是嫩綠色的,帶著腥氣,瓦片上浮出了薄薄的青苔,老樹蒼色的干皮裂開了細綠的口,生銹的鋤頭上很快就被爬藤植物繞到了頂端。狗也醒了,有事沒事在梨樹下折騰,吼叫著,在沉積了冬日凝重的后院里一聲聲打破冰封,等待著某夜的驚雷。
那時我還小,心里的世界裝著的無非是春日里的一株花、一只風箏,還有碗柜里的芝麻酥、豌豆黃。草木青青,糧食滿盈,即是快樂。年紀小,對周遭的一切無所畏懼。坐在墳墓旁邊的歪脖樹上喝著果汁,談天說地,聊著“更喜歡爸爸還是喜歡媽媽”的話題。
我等著我的春天來臨,好丟掉桎梏,丟掉那些罪惡的繁文縟節(jié)、裝腔作勢。我離開冬天的被窩,變回了那個等待花開的少年。
春天又來了,風信子也快開了,可是還能再見到你嗎?
歲月如梭,轉(zhuǎn)眼間,那個少年已經(jīng)長大成人。他開始理解,每個季節(jié)都有它獨特的意義和美麗。冬天的寒冷讓人更加珍惜溫暖的時刻,而春天的到來則是對寒冷的告別,是對新生的期待。
記得那些年,每當風信子開花的時候,他都會寫一封信寄給遠方的朋友,告訴他們春天的消息。那些信件如同風信子的香氣,穿越寒冷的冬日,帶著溫暖和希望,抵達收信人的手中。
他也開始明白,生活不僅僅是追求物質(zhì)的滿足,更多的是心靈的充實。他開始嘗試放下那些無謂的虛榮和欲望,回歸到最簡單的生活,去感受四季的變化,去體會自然的韻律。
他學會了在冬天里尋找溫暖,在
春天里播種希望,在夏天里享受熱烈,在秋天里收獲成果。他知道,每一個季節(jié)都有它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有它的意義。
他更加珍惜與家人和朋友的時光,因為他們是生活中最寶貴的財富。他不再追求那些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開始腳踏實地去實現(xiàn)那些觸手可及的小目標。
他知道,生活就像風信子,需要時間去等待、去呵護。他不再急躁,不再焦慮,而是學會了等待那些美好的事情自然而然地發(fā)生。
他開始更加熱愛生活,熱愛這個世界。他知道,即使在最寒冷的冬天,春天也終將到來。他開始更加珍惜每一個春天,因為那是新生的開始,是希望的象征。
他不再害怕冬天的寒冷,因為他知道,那是為了迎接春天的溫暖。他開始更加期待每一個春天,因為那是他與風信子的約定,是他對美好生活的期待。
歲月流轉(zhuǎn),風信子依舊每年如期
開放,而那個少年也已經(jīng)成長為一個懂得生活、懂得珍惜的人。他知道,無論生活帶給他什么,他都會以一顆感恩的心去接受、去體驗。
春天又來了,風信子也快開了。他站在窗前,望著那些即將綻放的花苞,心中充滿了期待。他知道,無論還能不能再見到你,他都會繼續(xù)等待,等待那些美好的事情自然而然地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