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杜鵑是我國古代十大名花之一,品種繁多,通常在3—4月開花。杜鵑花色豐富,包括紅色、杏紅色、雪青色、白色等,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杜鵑適應性強,分布廣泛,常被應用于園林和道路美化。然而,近年來化學藥劑濫用,導致葉螨產(chǎn)生了抗藥性,使其防治工作愈加困難。葉螨的危害會導致杜鵑葉片黃化、花量減少,從而影響景觀效果。筆者深入一線綠化養(yǎng)護工作,積累了一些關于葉螨防治的經(jīng)驗。在防治葉螨時,秉承“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策略。當葉螨危害嚴重時,采用化學藥劑防治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同時輔以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以保證杜鵑的健康生長。
關鍵詞:杜鵑;蟲害;葉螨防治
中圖分類號:S436.8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4-7909(2025)3-116-4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5.03.024
0 引言
杜鵑種類繁多,對生長條件和環(huán)境的要求不是特別苛刻,適合在我國北方地區(qū)的溫帶山地生長。杜鵑花姿優(yōu)美,色彩鮮艷,枝葉茂盛,深受人們喜愛。據(jù)統(tǒng)計,全球有900多種杜鵑,生長在我國境內(nèi)的有590多種。杜鵑不僅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還具備較高的藥用價值,廣泛應用于園林和道路景觀綠化。但是近年來,葉螨的危害嚴重影響了杜鵑的正常生長,導致杜鵑的使用量大幅度減少,杜鵑的觀賞價值降低。因此,對葉螨的危害進行科學防治十分必要。
1 葉螨
葉螨,又稱紅蜘蛛,成蟲體長為0.32~0.55 mm,顏色暗紅,體型近似橢圓,背部會向上隆起,身上布滿規(guī)則的黑色斑點,有4對足。幼螨呈鮮紅色,有光澤,體型較圓,長約0.1 mm,繁殖能力強。夏季蟲量進入快速增長期。秋、冬季時,成蟲會聚集在杜鵑的根部落葉層位置安全越冬,翌年溫度適宜時繼續(xù)生長繁殖。
葉螨主要生長在杜鵑葉背靠近葉柄主脈的區(qū)域,用其吸口器吸食葉片的汁液,逐漸使葉片失綠,向上翻卷,開始枯黃,再逐漸脫落,影響杜鵑植株的光合作用,造成花蕾在早期生長階段就開始萎縮,無法發(fā)育成花苞。若葉螨防治不及時,嚴重時會導致整個植株死亡,使景觀綠化遭到嚴重破壞[1-2]。
2 葉螨的生長習性及危害
2.1 葉螨的生長習性
2.1.1 葉螨生長及繁殖
葉螨喜干燥的環(huán)境,在氣溫高、降雨少的季節(jié)更適宜葉螨生長繁殖,葉螨數(shù)量增多會加劇對杜鵑葉片組織的危害。葉螨的生存能力很強,枯落的樹枝、腐爛的葉片和土縫里均能成為其越冬場所。在杜鵑日常養(yǎng)護中,落葉清理不到位和管理疏忽容易引發(fā)大規(guī)模蟲害。
葉螨通常在4月出來活動,9月以后進入越冬階段,越冬時期成蟲大多藏匿在樹皮縫、落葉雜草中,翌年氣候適宜時繼續(xù)生長繁殖,繁殖和活躍期持續(xù)半年。
2.1.2 上海地區(qū)葉螨的生長繁殖
上海位于我國東部沿海地區(qū),屬溫帶季風氣候區(qū),城市熱島效應明顯,城市綠化和觀賞植被多樣,為葉螨的生長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條件。近年來,上海地區(qū)夏季經(jīng)常出現(xiàn)高溫少雨天氣,這為葉螨的生長繁殖提供了天然的溫床,形成了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據(jù)觀察,在上海地區(qū)杜鵑葉螨1 a可繁殖10~15代,80%的受害葉片上都有世代交替的葉螨存在,即在同一葉片上,會發(fā)現(xiàn)同時存在卵、若螨、成螨幾種形態(tài)。
2.2 葉螨的危害
根據(jù)實地觀察,上海地區(qū)城市道路綠化種植了大量杜鵑,危害杜鵑健康生長的主要是葉螨。葉螨群集于葉背近主脈處,危害部位包括杜鵑的葉片、莖和花朵。蟲害發(fā)生初期,葉螨吸取植物的汁液,受害部位水分逐漸減少,葉片開始失綠變白,受害部位出現(xiàn)大面積蒼白小斑點,嚴重時植株的葉片逐漸變黃、變焦、卷曲、掉落,從而引發(fā)植株整體死亡。尤其在7—9月高溫無雨的天氣狀況下,葉螨對杜鵑葉片的危害達到高峰,受害植株病狀蔓延快,短時間內(nèi)多代葉螨并存共同吸食葉片養(yǎng)分,葉柄由綠色快速變?yōu)樽虾稚?,引發(fā)落葉,造成植株死亡。此外,在干旱條件下,葉螨在植株的葉片上筑巢繁衍,對杜鵑花苞的生長產(chǎn)生不利影響,進而降低杜鵑的觀賞價值,并且影響杜鵑植株整體生長[3]。
3 葉螨的防治策略
3.1 農(nóng)業(yè)防治
3.1.1 加強杜鵑植株管理
4月以后,氣溫回暖較快,此時應增加對杜鵑葉片的觀測頻率,縮短觀測時間間隔,盡可能保證每周對植株或葉片觀測檢查1次。一旦在葉片上發(fā)現(xiàn)葉螨的成蟲或者幼蟲,要及時將攜帶蟲害的葉片摘掉,并在遠離杜鵑生長的區(qū)域進行處理。在此基礎上,還應注意水肥管理,提高杜鵑抵抗病蟲害的能力,有效控制葉螨的生長繁殖。
7月以后,葉螨開始進入快速繁殖生長階段,人為觀測和葉片摘除速度已不足以消除葉螨對杜鵑的危害,而集中銷毀需要大量的人工成本和時間成本。此時,需要依靠化學藥劑防治葉螨,噴灑相應的除蟲藥劑,噴藥時要著重噴灑葉片背面,每隔10 d左右噴灑1次,并不定期觀察防治效果。對受害嚴重的葉片仍要進行人為干預,將蟲害嚴重的葉片快速摘除,降低杜鵑植株整體病變的速度。
上海秋季時間較短,在短期內(nèi)要盡可能清除杜鵑植株下的落葉。有條件的地區(qū)可以焚燒落葉,不能焚燒落葉的地區(qū)可以選擇落葉漚肥的方式對落葉進行處理,以減少杜鵑葉螨的越冬場所,減少害蟲的越冬基數(shù)。在秋季,對杜鵑進行適當施肥和澆水,以增強杜鵑對蟲害的抵抗能力。
3.1.2 源頭盆栽植株管理
花卉種植基地經(jīng)常選擇盆栽的方式種植杜鵑,這樣方便杜鵑的移栽、搬運,但是葉螨可以隨著杜鵑幼苗的移栽進入未受葉螨影響的生長環(huán)境。因此,要重視杜鵑盆栽管理,防止葉螨轉(zhuǎn)移危害。
在杜鵑幼苗培育期間,可針對杜鵑的生長特性,增強杜鵑苗木的生長勢,同時創(chuàng)造不利于葉螨生存的環(huán)境條件,阻礙葉螨正常生長,減少葉螨蟲量,從而達到防治葉螨的目的。杜鵑幼苗生長期需要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以保證杜鵑生長期的水分供應,避免杜鵑幼苗缺水,盡量控制幼苗生長環(huán)境的相對濕度在80%左右。若氣溫過高,種植時應人為通風,加速空氣流通以降低溫度,盡量使杜鵑幼苗的生長空間溫度不超過30 ℃。在杜鵑育苗后期,土壤持水能力減弱,應增加澆水次數(shù),及時追肥,保證植株的健壯生長。若杜鵑感染葉螨,則應對葉螨危害的杜鵑每2 d葉面霧化加濕處理1次,整個育苗基地平均4 d霧化加濕處理1次[4]。
在杜鵑種植基地,嚴控管理人員出入,在基地出入口安裝消防設施(如消毒腳墊等),防止工作人員在種植管理作業(yè)期間造成交叉蟲害傳播,摘除的葉片及時帶出杜鵑生長區(qū)。一旦發(fā)現(xiàn)盆栽杜鵑出現(xiàn)葉螨蟲害,應立即進行防治,若蟲量較小,可以進行人工滅蟲,并定期觀察植株;蟲害較嚴重時,應及時摘除受害葉片,用清水沖洗受葉螨影響的植株和相鄰植株,同時加強通風和降溫。
3.2 化學防治
當葉螨危害嚴重時,為了快速提高防治效率,化學防治是目前防治葉螨最有效的手段。由于葉螨繁殖量較大,更新?lián)Q代時間較短,因此防治難度較大。通常情況下,養(yǎng)護人員會頻繁使用同一種藥劑,不輪換使用藥劑,這樣會使葉螨極易產(chǎn)生抗藥性。因此,長期使用一些效果較好的藥劑,防治效果會明顯降低??筛鶕?jù)葉螨的生物學特性選擇化學藥劑施用的時間、藥量,選擇在葉螨蟲齡小、抗性弱時施藥。此外,葉螨通常在杜鵑葉片背面刺吸汁液取食,施藥時盡量將噴頭對著葉片背面,從而提高藥效。選擇低毒、高效、低殘留的藥劑,同時多種藥劑輪換合理使用,以延緩葉螨抗藥性的產(chǎn)生[5]。防治葉螨常見的化學藥劑及防治原理見表1[6]。
3.3 生物防治
相較于農(nóng)業(yè)防治和化學防治,生物防治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活體生物代謝產(chǎn)生的活性物質(zhì)或者仿生合成物進行科學防治。生物防治對環(huán)境無影響,不會破壞生物生態(tài)平衡,符合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易實施的生物防治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利用葉螨的氣味驅(qū)性,用柑橘皮與水按體積比1∶10左右浸泡一晝夜,過濾后噴灑植株,改變杜鵑周圍環(huán)境,可抑制蚜蟲、紅蜘蛛,達到防治目的。
②釋放捕食性天敵,釋放瓢蟲、草青蛉、捕食螨等葉螨的天敵。當捕食螨與葉螨蟲口基數(shù)達到一定比例時,對葉螨有明顯的防治效果。
③破壞葉螨生理性結(jié)構(gòu),其原理是臭氧水通過氣門或體壁進入蟲體后,氧化蟲體細胞壁中的不飽和脂肪酸,進一步破壞卵磷脂,使蟲體體液流失,導致葉螨死亡。一些杜鵑生產(chǎn)基地已經(jīng)使用臭氧噴霧器,在杜鵑葉螨的防治中也得到了應用。
④其他生物防治法,使用燒堿(NaOH)、草木灰、洗衣粉等加水混合,噴施在發(fā)生葉螨的杜鵑葉片上,使葉螨不再刺吸杜鵑汁液,也能殺死葉螨[7]。
4 結(jié)束語
杜鵑因開花效果好,近年來大量種植在上海城市道路、街頭,為城市增添色彩。但是葉螨危害嚴重時會導致杜鵑葉片枯黃、長勢不良,開花效果極差,杜鵑的使用量大幅度減少,使道路景觀黯然失色。在日常養(yǎng)護中,部分養(yǎng)護人員對蟲害的識別有誤區(qū),葉螨危害的杜鵑葉片發(fā)黃,通常被養(yǎng)護人員誤以為是病害,使用殺菌劑來防治,反而起不到防治效果。在防治過程中,抓住關鍵防治節(jié)點,低齡幼蟲抗性較弱,此時使用化學藥劑防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應重視對葉螨的防治,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為宗旨,采用多種方式聯(lián)合防治。農(nóng)業(yè)防治程序煩瑣,需要不定期維護,人力成本較高;化學防治見效快,但存在污染環(huán)境、農(nóng)藥殘留、易使葉螨產(chǎn)生抗藥性等不良后果;生物防治效果緩慢,天敵生物的捕食能力有限,在蟲口密度較大的情況下,效果微乎其微,但其對環(huán)境無影響,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使用范圍也逐漸擴大。杜鵑葉螨發(fā)生嚴重時,應在釋放前輔以化學藥劑,以提高防治效果。因此,杜鵑葉螨的防治要結(jié)合實際情況,選擇聯(lián)合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效率,進而提升防治效果。
參考文獻:
[1]趙如龍.花卉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分析[J].種子科技,2023,41(18):97-99.
[2]洪曉月.二斑葉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J].應用昆蟲學報,2013,50(2):367.
[3]王志鳳.杜鵑花培育與病蟲害防治技術措施分析[J].種子科技,2023,41(16):75-77.
[4]趙琳,李鈺茜,孫鶴銘,等.家庭盆栽杜鵑花常見病蟲害及防治技術[J].現(xiàn)代園藝,2018(15):177-178.
[5]王娟.杜鵑花病蟲害防治的關鍵技術研究[J].種子科技,2023,41(17):112-114.
[6]李紅玉,周彩虹,詹全勝,等.淺析杜鵑花病蟲害防治[J].現(xiàn)代園藝,2017(12):60.
[7]李雅優(yōu).園林花卉栽培與管理技術問題探析[J].種子科技,2023,41(6):93-95.
Control Strategies for Rhododendron Leaf Mites
ZHANG Man
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Maintenance Management Co., Ltd., Shanghai 200135, China
Abstract: Rhododendron is one of the top ten famous flowers in ancient China. There are many varieties which usually bloom in March and April. Its flowers are rich in color, including red, apricot red, snow blue, white, etc., and it has high ornamental value.Furthermore, it has strong adaptability and wide distribution, and is often used in gardens and road beautification.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indiscriminate use of chemical agents, leaf mites have developed resistance, making prevention and cure difficult. The harm of leaf mites has led to yellowing of Rhododendron leaves, a decrease in the number of flowers, and poor landscape effect. The author went deep into the front-line greening and conservation work and accumulated some experience in leaf mite control.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leaf mites adheres to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y of \"prevention first, comprehensive control\". When the harm is serious, using chemical agent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an have immediate effects. At the same time, physical control and biological control are supplemented to ensure the healthy growth of Rhododendron.
Key words: Rhododendron; insect pests; leaf mite prevention and cont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