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4日14時至16時30分,來自江蘇省13個賽區(qū)的約2200名參賽選手,同步參加了“《七彩語文》杯”江蘇省第二十三屆“中學生與社會”作文大賽決賽。經(jīng)歷初賽、復賽的層層選拔,最終進入省級決賽的選手們,通過現(xiàn)場寫作的形式,共赴這場文字盛宴,展開了才情畢露、風采盡顯的筆力角逐。
大賽宗旨:以立德樹人為宗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關(guān)注社會、熱愛生活;發(fā)掘素質(zhì)全面的寫作人才,促進中學作文教學,推動中學語文寫作教學改革。
初中組
1.蝴蝶落在二維碼上
2.孤獨是溫暖的
3.我養(yǎng)了一首詩
4.以“那個小機器人又一次想牽我的手”為開頭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
要求:從以上四道賽題中任選一道;不少于800字;寫作過程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學校名、學生姓名;不得套作、抄襲;請在每張試卷上寫上參賽證號。
高中組
1.我不言語,但到處是我的聲音
2.陽光沿著思維流下來
3.這個世界是拉不直的問號
4.以“那個小機器人又一次想牽我的手”為開頭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
要求:從以上四道賽題中任選一道;不少于1000字;寫作過程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學校名、學生姓名;不得套作、抄襲;請在每張試卷上寫上參賽證號。
關(guān)注這個變化中的世界
——“《七彩語文》杯”江蘇省“中學生與社會”作文大賽的命題與評閱導向
◎張克中
高中組的四道賽題中,我最滿意后兩道,因為它們與大賽主題“中學生與社會”高度契合。我們迫切希望高中生能關(guān)注當今這個日益變化、火速發(fā)展的世界,人類社會還從來沒有遇到過這種巨變,而作為未來社會的主人,高中生應該從現(xiàn)在開始關(guān)注那些重大的人類問題。
1.我不言語,但到處是我的聲音
這道賽題給寫作者的挑戰(zhàn)是對“言語”和“聲音”的理解,尤其是后者?!奥曇簟笔且环N象征性的表達,可以是情緒,也可以是影響,更可以是言語過后的氛圍。但無論這里的“聲音”是什么,“到處是我的聲音”體現(xiàn)的是一種“效果”,是言語給他人造成的影響的余響。從這一層面出發(fā),寫作者如何書寫在“我不言語”前到底發(fā)生了什么就很關(guān)鍵。這一事件可以發(fā)生在家庭、學校、社會生活的某個瞬間,也可以發(fā)生在某次“閱讀”過后,閱讀的對象可以是書籍,可以是影視,也可以是新聞。寫作的文體可以是詩歌、小說、短劇、議論文等。文章的深淺,取決于個人認知能力的高低。這道賽題的命題目的,就是要考查高中生的認知能力和思維水平。
2.陽光沿著思維流下來
“陽光”流不下來,流下來的一定是其他什么東西,它們只是被人以“陽光”的名義定義了。那么“陽光”是什么?是外界的愛、溫暖、柔情,也是思考者內(nèi)心的情緒變化。二者的互動要依靠活躍的思維來實現(xiàn),發(fā)現(xiàn)、關(guān)注、經(jīng)歷、思索、追問這些思維的碰撞過程,讓思考者的內(nèi)心有了收獲、溫暖、感動、激情,也有了“陽光”。這種“陽光”照亮了人的內(nèi)心世界,讓每一個看到的人都感同身受。做到如上的表達,寫作就成功了。
3.這個世界是拉不直的問號
這是一道提醒高中生關(guān)注社會、關(guān)注世界、關(guān)注人類自身的思考題。自人類誕生以來,這個世界就始終處在人類自身制造的各種困苦和災難中,無論人類如何掙扎,似乎永遠走不出自己戕害自己的怪圈。即便文明發(fā)展到今天,野蠻的力量仍然讓這個世界處于不斷的戰(zhàn)火和極端暴力中。極端分子,恐怖組織,戰(zhàn)爭狂人,環(huán)境問題,種族紛爭,饑餓難題,貿(mào)易爭端,單邊主義……舊的問題不去,新的問題又來,這個世界就如一個永遠拉不直的問號。在這些面向全體人類的命題面前,作為年輕人,高中生應該做出自己的思考和追問,即使可能得不出答案,也不能不去叩問和投以嚴肅的目光。思考的人多了,警惕的目光多了,付出的行動多了,這個世界的問號或許就不會那么彎曲。這是為人的責任,也是生命獨立的意義。
4.以“那個小機器人又一次想牽我的手”為開頭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
從2018年開始,為了引導高中生關(guān)注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的自我培養(yǎng),大賽每年在寫作命題上都有一道固定的題型,2024年也不例外。2024年的這道賽題與往年最大的不同有兩點,一是引入了人工智能的要素,二是可以寫作科幻之外的其他文體,比如寫作一篇關(guān)于人工智能發(fā)展的理性思考文章。自2022年11月以ChatGPT為標志的大型語言模型人工智能橫空出世以來,在僅僅兩三年的時間里,我們不斷看到人工智能迭代升級的重磅消息。人工智能的未來是什么?人類的未來會怎樣?今天的年輕人應該從書堆里抬起頭來,審視并思考這個既清晰又不確定的未來。而且,這也是“中學生與社會”寫作主題的要義之一。
在這場寫作比賽中,高中生的表現(xiàn)給我的觀感如下:其一,他們的生活與社會生活是兩個世界。雖然之前也有這個問題,但現(xiàn)在這個問題越來越突出。具體的表現(xiàn)就是他們能把這四個賽題都寫成科幻式的想象文章。其二,技術(shù)的痕跡越來越重,高考作文體式成為他們無法割舍的表達方式。雖然獲一等獎的作文中這個問題并不明顯,但大部分參賽選手在用考試體寫作,中學寫作教學的技術(shù)性路徑影響了太多的學生。其三,學生的認知能力、思考水平在下降。因為這一點,絕大多數(shù)參賽者的寫作只有表達而沒有對社會的關(guān)注。從學生的賽場寫作表現(xiàn)反推當前學校教育存在的問題,可以得出兩個結(jié)論:一是學生較少閱讀;二是學生缺少抬頭看世界的空間與時間,很少主動去關(guān)注現(xiàn)實社會的脈動。
擁有知識就行的時代已經(jīng)遠去,考入一所好大學學一個好專業(yè)就行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求學的目的、進入大學的目的和如何進入大學,需要我們好好思考了。抬起頭來,放遠目光,去關(guān)注并思考窗外的世界,這一點比競賽本身重要得多。
盧卡
◎王心陶
那個小機器人又一次想牽我的手。
幾乎是下意識地,我拉起了那只白胖的小手。一時間,妻子和我都有些不知所措。這時,冰冷的提示音再次響起:“您是否要銷毀該產(chǎn)品?確認請按‘1’,取消請按‘9’?!?/p>
故事還要從盧卡去世講起。
盧卡的去世完全是一場意外,無法責怪任何人。但妻子一直不停地重復“如果那個周六我們都沒去加班就好了”,整日以淚洗面。久而久之,我也背上了深深的負罪感,終日渾渾噩噩,沉浸在悲痛之中,仿佛真的是我們無意中殺死了盧卡。
為了幫助自己和妻子走出喪子之痛,我去咨詢了一家生命科技公司。這家公司專門為我們這類失去至親的人服務(wù):只需提供足夠的有關(guān)死者的信息,該公司就能為你打造一個幾乎能夠以假亂真的、擁有死者性格和記憶的智能機器人。
這樣一個逼真的智能機器人自然價格不菲,所以當天咨詢完后,我以商量的口吻和妻子說明了情況。出乎我意料的是,妻子幾乎毫不猶豫地同意了。第二天,我們就將一半的存款——那本是為盧卡上學存的錢,和一份有關(guān)這個生命被永遠定格在了6歲的小男孩的詳細資料,交給了這家生命科技公司。
兩周后,一個巨大的包裹送到了我們家門口。我想我永遠無法忘記那一天,當熟悉的“爸爸媽媽”的呼喚聲再次振動我的耳膜,當那雙白胖的小手再次抓住我的胡須和妻子的頭發(fā)……甚至連后背那塊胎記、鎖骨上那顆痣都一模一樣。我告訴自己,忘記過去吧,就當是做了一場噩夢。它,不,他,就是盧卡,不可能有錯!
那段日子好像喝完藥后的一口蜂蜜,因為苦過,所以顯得格外甘甜。一切都像回到了原來的樣子:每天回家時,盧卡總是躲在門后準備給我一個大大的擁抱;每個周末我都盡量避免加班,開車帶全家去郊外,妻子坐在后座上教盧卡唱《山楂樹》,歡快的歌聲響徹整條鄉(xiāng)間小路,仿佛能治愈一切。
可是,幸福的背后似乎總有陰影。機器人盧卡畢竟是人造的產(chǎn)物,相處越久,我和妻子越會隱約察覺到一些不完美的地方。比如,我在那份資料里寫盧卡“喜歡提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但研發(fā)人員顯然會錯了意。原來的盧卡不會問“爸爸,聚乙烯在工業(yè)上有幾種合成方式”這種問題,他會問“爸爸,為什么冰箱里不能養(yǎng)魚”或者“太陽那么熱,為什么不給它吃根冰棍”。妻子也和我提了幾次,每當她擁抱盧卡時,似乎能感受到溫熱的硅膠內(nèi)冰冷堅硬的金屬骨架。此外,機器人盧卡還有很多行為和言語上的小細節(jié)與我們記憶里的盧卡有出入。
更讓我們無法接受的是,我們沒辦法看著這個盧卡長大,沒法看著他上學、工作、結(jié)婚、生子……他永遠是也只能是6歲。
終于,在機器人盧卡被送來和我們生活了兩年后的某個晚上,妻子突然開口說:“其實它不是盧卡,對吧?”我明白她的意思。
我們最終還是決定將盧卡送到機器人回收中心。冰冷的銷毀提示音一共有三次,一旁的回收人員隨時等待著回收產(chǎn)品。這時,盧卡突然來牽我的手,我心頭一顫,這和以前的盧卡一樣,每當他看見讓他害怕的陌生人,就會來牽我的手。
我用盡全身力氣抑制住自己的感情和眼角的淚水,點擊了兩次“1”。
但我遲遲無法點下那第三個“1”。在重復著的提示音中,我的內(nèi)心幾近崩潰。
這時,妻子蹲了下來,關(guān)掉了盧卡后腦勺上隱藏的開關(guān)——那開關(guān)控制著機器人盧卡的個人意識,關(guān)掉它,盧卡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小機器人。
盧卡,準確地說,小機器人,終于松開了我的手。
就當我終于準備好最后點下“1”時,發(fā)生了開頭的那一幕。
這一次,無論是妻子還是我,都失去了做出決定的勇氣。
妻子把手放在我拿著鼠標的手上,光標在“1”和“9”之間反復移動,當時的我們都沒有察覺到各自早已淚流滿面。
我們最后還是選擇了“1”。
時至今日,每當回想起那個時刻,我總會告訴自己,那不是盧卡,那個舉動只是機械故障,或者是那個機器人搭載的AI學習功能太強大了,即使關(guān)掉了自主意識,也可以模仿盧卡的行為。
但我永遠說服不了自己。潛意識里,我始終認為是我和妻子殺死了盧卡,而且,這次我們是有意的。
天知道我和妻子花了多久才勉強走出來,重新開始正常的生活。我們后來又生了一個孩子,幸運的是,這個孩子和他哥哥一樣可愛伶俐。我們給孩子取名“盧契奇”,在我們的語言中,它是“盧卡”的愛稱。
因為我和妻子永遠無法忘記那個被我們殺死了兩次的孩子。
開頭便顯出作者的寫作功力,一邊是“我”下意識地要拉起“那只白胖的小手”——多深情的細節(jié),一邊卻響起“冰冷的提示音”——即將在機器人的存亡(生死)上做出抉擇,溫情與冷酷,表達的張力撲面而來。
不惜斥巨資凸顯出“我”和妻子對盧卡的思念,與下文我們最終決定銷毀機器人盧卡的情節(jié)形成對比。
這時的盧卡已然成為科技的杰作。
機器人終究是機器人,“我”在孩子“失而復得”興奮過后恢復冷靜,愈發(fā)意識到兩者的差異。
這是真正的悲劇——機器人終究不是真人,因為他不會生長。
這個細節(jié)催人淚下,盧卡雖是機器人,但仿佛有著人的意識和情感,讀者能夠共情這對年輕夫妻內(nèi)心涌起的難以割舍的痛。
開頭那一幕——“那個小機器人又一次想牽我的手”,收束倒敘的內(nèi)容,而且這個細節(jié)的力量非常強大,起到震撼人心之效,讓讀者和“我”都有無法承受之感。
人類的自我安慰。
這對夫妻第一次失去愛子是一場意外,這次卻是“有意的”,這也引發(fā)我們思考人工智能發(fā)展過程中涉及的科技倫理問題,比如:如果機器人具有了人的意識,人類有權(quán)決定他們的生死嗎?
看似是為悲傷的故事添加了一個令人稍感安慰的結(jié)局,實際加深了命運的悲劇感。
(點評:決賽評委 陳興才)
陽光沿著思維流下來
◎秦臻
我猛地睜開眼,頭痛欲裂。
母親的聲音卡著點從門外傳來:“今天是周一,你是值日生。預報有雨,記得帶傘?!?/p>
她的聲音聽起來冷冰冰的,帶有一種金屬般的質(zhì)感,讓我有點不舒服。但劇烈的頭痛攪亂了我的腦子,我沒法確定這是不是疼痛感帶來的錯覺。
我機械地套上衣褲出門,雨從鉛灰色的天幕中落下來,像是落在了我的腦海里。我的頭更痛了。撐起傘,我強忍著眩暈奔向?qū)W校,可還是遲到了五分鐘。
“你遲到了!”班主任的表情與其說是憤怒,更像是驚奇,他往我腦門兒上敲了敲,像是在檢查機器零部件,“為什么呢?沒有壞掉的跡象???”同學們也在竊竊私語:“你說她怎么老這樣?腦袋里那玩意兒不會是盜版的吧?”我一頭霧水,灰溜溜地坐到座位上。
一整天,我的頭痛沒有絲毫緩解。老師口中的定理、公式源源不斷地灌入我耳中,我感覺大腦痛得似乎要從身體中剝離。我再也無法忍受,猛地站起來,說:“但是,為什么呢?”
像程序設(shè)計的精確倒計時,三秒鐘后,全班哄堂大笑,同桌也學班主任那樣,敲了敲我的腦門兒:“你這玩意兒不會真壞了吧?知識就是知識,哪有那么多‘為什么’?!?/p>
講臺上老師的表情莫名復雜,像是憤怒,卻又帶了點疑惑。他命令我下課去他的辦公室一趟。
我的心情非常低落,意識也隨著頭痛漸漸模糊起來。這是個糟糕的雨天,我想,真希望明天天會放晴。
出乎意料的是,當我來到辦公室時,里面已經(jīng)站了黑壓壓一屋子人——包括校長,他臉上掛著和藹的笑。
每個人都往我腦門兒上敲了敲。
“感覺沒問題啊,貨真價實的初級腦?!?/p>
“初級腦不應該只會接收和輸出嗎?怎么會問‘為什么’?”
“不會是自主進化出思……就是那啥的吧?”
頭痛或許真的影響了我的腦子,我只看到他們的嘴一張一合,卻完全無法理解從中吐出的詞匯的意思,“初級腦”是什么?“自主進化”又是什么?
所有人都用憐憫的眼神看著我,“為什么”仍然盤旋在我的腦海,我感覺一陣眩暈,回過神來時卻驚恐地發(fā)現(xiàn)周圍人和藹的笑意正逐漸演化成狠戾的邪笑,恍惚間他們面目猙獰,似乎不懷好意地朝我亮出獠牙。
我兩眼一黑,暈了過去。
一片混沌中,我意識到自己似乎躺在什么地方,消毒水的味道充斥鼻腔,頭上傳來機械的冰冷觸感。周圍的人聲隱隱約約地鉆入我的耳朵。
“這個大腦已經(jīng)被污染了近60%,已經(jīng)很嚴重了,我建議直接格式化?!?/p>
“她還是個孩子,要不先盡力試試凈化一下?”
“試試吧?!?/p>
頭部傳來機械操作的輕微聲響,漸漸地,我又聽到一些人聲,像是在耳邊,又像是出自我的口中。這些聲音有蒼老的,有年少的,有沙啞的,有清澈的,是我也不是我。
“三級腦規(guī)劃大規(guī)模推廣后,全球90%的人將受裝初級腦,只保留接收和輸出功能,從此失去思維能力?!?/p>
“那中級腦和高級腦呢?他們會擁有思維嗎?”
“在三級腦時代,思維已經(jīng)是無用之物。大腦等級的劃分僅僅用于不同的職業(yè)需求?!?/p>
“人工智能計算出的結(jié)果絕對正確。當我們把思維丟棄,社會將進入中國古人所向往的‘大同’,所有人規(guī)行矩步,犯罪率將下降95%。沒有思維的世界,人人將生而平等?!?/p>
…………
“博士,您夢寐以求的烏托邦已經(jīng)建成。”
我聽見自己蒼老無力的聲音從瀕死的軀體中發(fā)出:
“沒有思維,人類的雨會一直下!”
…………
我猛地睜開眼,頭痛欲裂。
沒有再等母親精確到秒的叫早,我高聲問道:“媽媽,天氣預報說今天有雨嗎?”
“是的,孩子。”
“已經(jīng)連續(xù)下了多長時間的雨?”
母親沒有回復,我明白了,她是初級腦,回答這種程度的問題已經(jīng)超出了她的能力范圍。
我赤著腳下床,飛奔出門。
鉛灰色的天空仿佛凝固了,太陽被凍結(jié)在宇宙的另一邊,云朵,藍天,哪一樣都是假的。
我赤腳踩在地面,雨水滂沱而落,寒意徹骨。
雨也是假的。
沒有思維的人類世界,什么都是虛假的。
警笛聲遙遙響起,是逮捕我的人嗎?他們要抓住我,再一次把我的大腦凈化嗎?
從此以后,整個世界會忘記赫拉克利特,忘記柏拉圖,忘記笛卡爾,忘記黑塞,從此以后,所有人類都不會再問“為什么”。
從此以后,人類的雨將永遠不會停。
…………
這場對一個十七歲女孩初級腦的手術(shù)持續(xù)了近十二小時,專家們從她的大腦中提取出上千太字節(jié)的信息。
這些信息像一粒火種,搖曳出人類對重獲思維的渴望。
我睜開眼,天光大亮。我看見陽光沿著思維流下來。
開頭具有極強的暗示意味?!邦^痛”為后文主人公思想的覺醒埋下伏筆,而母親“卡著點”的機械化提醒與“冷冰冰”的聲音則暗示了思維被剝奪后人類的工具化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隔閡。
對學生遲到感到“驚奇”的老師,說著“腦袋里那玩意兒”的同學,日常生活場景中的種種不尋常,構(gòu)成了懸念,激發(fā)讀者的好奇心。
多次強調(diào)雨天,為故事營造了一種沉悶、壓抑的氛圍。而與雨天相關(guān)聯(lián)的“頭痛”,也與題目中“陽光”和“思維”的組合形成對照,使讀者自然而然地對主人公的頭痛與她思維的異變之間的關(guān)系產(chǎn)生聯(lián)想。
“只會接收和輸出”“怎么會問‘為什么’”,寥寥數(shù)語,勾勒出初級腦的特征與缺陷。
他人對“為什么”的忽視與“我”對“為什么”的執(zhí)著,展現(xiàn)出“追問”在人類思維中的核心地位,失去了問“為什么”的欲望與能力,人類就會淪為工具。
以自我對話的形式,為前文設(shè)置的重重懸念揭曉答案——“我”在一個人類喪失思維能力的“烏托邦”。
“我”醒來后的情節(jié)節(jié)奏驟然加快,雨勢的象征意味在加深,渲染了一種緊張的氛圍,為最終到來的高潮蓄勢。
文章到此戛然而止,人工智能控制的“三級腦”世界里,人類有覺醒的可能嗎?作者并未給出答案,而是以留白的方式營造出一種張力,使讀者有意猶未盡之感。
題目中的陽光至此出現(xiàn),呼應了前文多次重復的持續(xù)的雨天,以閉環(huán)的形式展現(xiàn)出作者對題目獨特的理解:如果個體的、獨立的思維被取消,人類的一切質(zhì)疑和探究被抹除,人這個概念就徹底被瓦解了,沒有了以往的記憶,未來也就等于零。這樣的人類體會不到陽光,將會永遠困在不會終結(jié)的雨季中。
(點評:決賽評委 李黎)
(編輯: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