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佳節(jié),那如銀盤般的月亮高懸于天際,灑下柔和的光輝,仿佛訴說著悠悠的情思。
白天,大街小巷彌漫著節(jié)日氣息,燈籠掛滿了街頭,紅紅的,大大的——像是一串串糖葫蘆,喜慶極了。那五彩斑斕的彩旗在風中歡快舞動,宛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蝴蝶。糕點鋪里,人流涌動,“老板,給我來一斤。”“給我來十個?!薄瓱熁饸馐?。各式各樣的月餅琳瑯滿目:小巧玲瓏的蛋黃月餅,如一個個金黃的小太陽;甜甜蜜蜜的豆沙月餅,咬一口下去,甜美瞬間充滿心間;清香四溢的蓮蓉月餅,仿若一朵朵盛開的白蓮……
傍晚,一家人圍坐庭前,準備著團圓飯。月色入戶,紛灑云端,見月中有影,映入眼瞳,皎潔之色,寂靜之聲,漫于城里鄉(xiāng)下。
但這些卻只屬于中秋映在記憶中的模樣。
八月十五悄然而至,過節(jié)的氣氛卻是淡了。街旁稀稀疏疏的人群,自顧自地不知往何處走去,連帶著把節(jié)日的習俗一并拋棄。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原本意義,也逐漸被替代成了調(diào)休、放假。
今天和母親上街買些過節(jié)的吃食,確乎感到中秋與平常大差不差,無非就是飯桌上多了沒人主動去吃的月餅。這些天陰云密布的,月亮若隱若現(xiàn),恐怕今日又賞不到月上仙人,垂眉觀世;月上寒宮,仙女起舞;玉兔搗藥,清香四溢……只能由路邊那星星點點的燈光延續(xù)這份美好。街邊小販照例吆喝著一整條街,唯有翻飛的落葉與其做伴,熱鬧又冷清,全然沒有過節(jié)的意味。我茫茫然看著這街巷,今年一盞花燈都未曾擺出。
正當母親與賣菜商販“辯論”結束,我猛然無腦問了一句,今年還在房上掛花燈嗎?母親聽后,卻也笑出了聲:“那都是小時候曾祖母帶你做的,咱哪有那個時間?”
我猛地發(fā)現(xiàn),記憶竟這樣模糊,仿佛一層薄霧,只看得大致輪廓。
恍惚間,我仿佛看到,一位年事已高的老婆婆在朦朧的紙糊的樸素的花燈后佝僂著背,面帶喜色,從蹦著、跳著的孩子的手中接過那一抹暈開的黃昏的光,小心翼翼地將這束光掛在房檐。那樣慈祥,那樣溫暖,那樣美好……又仿佛看到,傍晚,祖孫二人在院中架起小木桌,孩子吃力地搬著小木凳,有時摔個一跤,也會因喜悅忘卻疼痛,因興奮忘卻煩惱。那樣天真,那樣活潑,那樣有趣……還仿佛看到孩子躺在曾祖母懷中聽她講“天狗食月”“嫦娥奔月”時被逗得捧腹大笑,甚至在懷中打起了滾。笑夠了,又依偎在曾祖母身旁,靜靜地看著明月皎皎照千古,金輝悠悠滿九州;靜靜地賞著新月如鉤添畫意,嬋娟似玉賦詩情;靜靜地感受月色溶溶添詩韻,星含冷意助幽寧……
如今,我仿佛又看到了她轉(zhuǎn)頭沖著我笑,又看到了灶邊的爐光照得她臉頰發(fā)亮,又看到了她那彎著的身軀。突然,我想到了每次只要一口就被她吃掉的五仁月餅,突然心中空了一塊。這個中秋,原來,是多了一份思念。
我想著出了神……回過神,又對母親說:“我們在老家掛一盞花燈吧,這樣她老人家出門就不會找不到家了……”
老師點評
皎皎中秋月,濃濃思懷情,盡在心間的美好記憶,盡在字里行間。作者由眼前的無味無趣聯(lián)想到從前的溫暖美好,感傷與思念涌上心頭,空缺的五仁月餅恰似內(nèi)心的茫然,傳統(tǒng)佳節(jié)何去何從?結尾的話語深刻雋永,留給讀者深深的思考以及悠悠情思,令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