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化景觀裝置設計是將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整理與剖析后,在裝置設計上結合新材料、新技術進行創(chuàng)新性表達,同時紅色文化景觀裝置設計融入課堂教學是大思政理念與專業(yè)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結合。紅色文化景觀裝置設計不僅推動了課堂教學在價值維度、現(xiàn)實維度、實踐維度上的發(fā)展,還增強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課堂教學中的融入力:有效改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教學課堂中的“愿融”問題;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教學課堂中的“會融”問題;大力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教學課堂中的“善融”問題。此次融入性探索使課堂教學能夠充分弘揚紅色精神和革命傳統(tǒng),增強高校學生的愛國情懷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推進思政課在專業(yè)教學中的融入力。
紅色文化于高校課堂教學至關重要,各大高校開始將紅色文化與思政課程緊密結合,但在國內高校思政課程案例的實踐中卻存在一些問題:思政教育在融入課堂教學中存在內容不豐富、教學感受不全面、應用創(chuàng)新性不足三大主要問題,而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歸根結底是教學方法探究未對癥、課程設計止于表面、教學觀念未與社會趨勢接軌。那么如何使紅色文化有效地融入藝術類課堂教學,并能將紅色文化“入腦、入心、入行”,幫助學生全方位、立體化地了解紅色文化,其教學方法值得我們去探索。
紅色文化景觀裝置設計課程的概念
景觀裝置設計課程具有前瞻性、綜合性、創(chuàng)新性的特點,并以理論為主導、實踐為引領,設計符合時代發(fā)展的設計作品,具有增強學生與社會融入力的作用。紅色文化景觀裝置設計課程的概念界定:具有紅色文化概念為中心思想的景觀裝置設計課程。其課程的實踐形式為動靜結合,先分析紅色文化的歷史及精神,通過實地調研感受紅色文化后,再將其設計于景觀裝置中,充分展現(xiàn)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核,增強紅色文化的感染力,該實踐形式具有“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紅色文化景觀裝置設計與課堂教學融合的概念及意義
“紅色文化”是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由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全民族所創(chuàng)造的有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它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根基、以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為主體,其中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歷史文化內涵。紅色文化于中國而言是獨一無二的文化瑰寶,革命先烈的精神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更是中國教育發(fā)展的精神內核。而“紅色文化景觀裝置”則是指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景觀裝置,例如公園、廣場和旅游景點中的標志性紀念點、雕塑、公共設施等,從功能上來說屬于讓人們紀念緬懷、組織參觀和開展紀念活動的互動性文化景觀。然而目前的紅色文化景觀裝置存在著紅色文化輸出方式表淺、文字表述生硬乏味、文化精神感受不全面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遂將紅色文化景觀裝置融入藝術設計課程中,具有以下意義:
其一,幫助學生多維度學習紅色文化。景觀裝置設計課程使紅色文化不再只是以書本上的文字與圖片的形式出現(xiàn),而是讓學生多角度、全參與地了解歷史文化,堅守意識形態(tài)陣地,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其二,豐富高校思政課程的內容與形式。目前各大高校將紅色文化與思政課程緊密結合,教學成果上卻還存在不足之處,而紅色文化景觀裝置設計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正好能為目前的問題提供良好的解決方向。
其三,加快推動中國話語權和中國敘事體系的構建。景觀裝置設計是將創(chuàng)作者的思維理念融合到裝置藝術與公共藝術的設計之中,既作為公共景觀設施,可以提高戶外空間利用率,觀賞者也可直觀感受到紅色文化力量的沖擊,其核心是它能夠通過設計語言去傳遞紅色文化。
運用紅色文化景觀裝置設計推動課堂教學多維度發(fā)展的必要性
一、價值維度上的發(fā)展
有利于學生樹立紅色文化思想,目前我國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大學生是社會的新鮮血液,厚植大學生愛國情懷,堅定大學生理想信念;有利于學校豐富思政教育內容與形式,新時代社會背景下,教育需要根據(jù)新時代特點創(chuàng)新;有利于國家建立中國話語體系,紅色文化的傳承面臨種種威脅,利用好紅色資源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紅色文化與景觀裝置設計結合有利于中國文化的傳播,講好中國故事。
二、現(xiàn)實維度上的發(fā)展
有效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不足等問題,紅色文化與景觀裝置設計課程的融合是從專業(yè)理論課程、實踐學習上使紅色文化由書本走入現(xiàn)實,使傳承的思想變得行動化、立體化;有效歸正意識形態(tài)內容問題,紅色文化景觀裝置設計課程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景觀專業(yè)知識的同時了解紅色文化,歸正崇洋媚外的糟粕思想,以紅色文化為設計主題相比傳統(tǒng)的思政課程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兩者的融合度高;有效改善教學實踐形式問題,景觀裝置設計課程所涉及的教學方式、理念、技術屬于現(xiàn)代化課程模式,利用手機App等任何可利用的科技資源與紅色文化相結合,改造豐富課堂教學方式,彌補創(chuàng)新性不足的特點。
三、實踐維度上的發(fā)展
紅色文化景觀裝置設計融入課堂教學中的路徑方法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解決措施分為以下三點:
其一,結合課堂教學所在地特有的地域特征和歷史文化來確立紅色文化主題。將主題目標由大到小精簡,將宏大的紅色文化聚焦到教學所在地的一件歷史故事、歷史人物、歷史節(jié)點上,使學生可以感受到同一片土地上孕育出的紅色精神,有效縮短課程內容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其二,把握好課程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之間的比重。介紹完課程目標等理論知識后,教師可帶領學生實地調研、參觀紅色文化場所,并講解相關紅色文化故事,使學生真切地感受紅色文化帶來的思想觸動,從而將平面化的教學更加立體化,學生也能設計出更富有紅色內涵的景觀裝置設計作品。通過教學方法和課程設計來改變以往紅色文化所存在的生硬、難懂、無趣的刻板印象。
其三,注重新材料、新技術和新理念的應用。時刻關注社會熱點,將教學與社會發(fā)展趨勢相結合,可以大幅度提高學生作品的創(chuàng)新性。可以將紅色文化景觀設計作品與社會發(fā)展趨勢人工智能相結合,設計出具有新理念的設計作品,既是趨勢也是創(chuàng)新。不僅可以重新賦予紅色文化景觀裝置嶄新的藝術形式和文化內涵,豐富其功能性,還可以打破紅色文化景觀裝置均質化的現(xiàn)狀,使課程真正實現(xiàn)對于紅色文化景觀裝置設計的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紅色文化景觀裝置設計融入課堂教學中" " 增強核心價值觀的路徑
一、改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教學課堂中的“愿融”問題
紅色文化景觀裝置設計課程把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為其“意志的動機”,切實提升“愿融”的動力。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專業(yè)課程,以實踐學習為手段、思想提升為目的教學機制,激發(fā)教育主體“愿融”動力?,F(xiàn)代化教學方式及技術應用使其成為符合新時代特性的思政教學課程,提升教育主體“愿融”動力。
二、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教學課堂中的“會融”問題
紅色文化景觀裝置設計課程最重要的是激發(fā)教育主體的主動性,切實提升“會融”的能力。以理論學習的主動性提升“講”的能力,紅色文化景觀裝置設計課程涉及紅色文化資料收集整理及設計方案匯報展演等環(huán)節(jié),均需自行弄清其中深意才能做出設計作品。這種課程設計使教育主體主動學懂、弄通、悟透,擁有“會融”的能力。以實踐引領的主動性提升“做”的能力,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課堂教學要求教育主體既要會“講”,也要能“做”,理論與實踐融會貫通。紅色文化景觀裝置設計課程將紅色文化由無形變?yōu)橛行危沙橄笞優(yōu)榫呦?,有利于拓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發(fā)展的形式。
三、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教學課堂中的“善融”問題
紅色文化景觀裝置設計課程不僅要能提升“愿融”的動力、“會融”的能力,更要解決“善融”的效力,從而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課堂教學的融合能更加科學、貼合、有效。創(chuàng)造性整合課程內容從而提升“善融”問題,紅色文化景觀裝置設計課程以立體思維整合紅色文化實質、核心要義、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要求,從而以簡潔順暢的邏輯使教育主體輕松地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chuàng)造性運用方法從而提升“善融”問題,由于紅色文化景觀裝置設計課程需要經歷前期場地調研、紅色文化主題草圖設計推演、景觀裝置設計方案修改,到最終確定方案并制作模型效果圖等一系列由理論到實踐的推演過程,而紅色文化景觀裝置設計課程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在全方位、多角度、無意識地傳遞核心價值觀。創(chuàng)造性使用媒介從而提升“善融”問題,由于紅色文化景觀裝置設計課程自身特性使得其需要運用一些創(chuàng)新材料、人工智能技術、新的教學理念。所以在新媒介的應用下傳達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不顯突兀,反而更加融和與巧妙。
將紅色文化景觀裝置設計與課堂教學的融合,狹義上有利于學生明確設計主題,并對設計主題深度分析和挖掘,掌握景觀裝置設計的方法;廣義上有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輸出,使紅色文化駐扎在學生的心里,所以紅色文化景觀裝置設計融入課堂教學是有必要的。紅色文化景觀裝置設計推動課堂教學在價值維度、現(xiàn)實維度和實踐維度上有所發(fā)展,同時,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課堂教學中的融入力,使其融入課堂教學具有可行性。由于我國在景觀裝置設計學科上還有進步的空間,紅色文化景觀裝置設計融入課堂教學仍需要經過一系列探索,前景是巨大的。
作者簡介:
王鴻博,1995年生,女,漢族,黑龍江哈爾濱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環(huán)境藝術設計。本文系武漢紡織大學外經貿學院2023年度“大思政課”研究專項課題研究成果。作者單位:武漢紡織大學外經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