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力是物體由于發(fā)生彈性形變而產(chǎn)生的力,是力學部分的核心概念。常見的推力、壓力、支持力、拉力都是彈力。對彈力概念的理解和彈力方向的判斷是學習彈力的難點。
[考點速覽]
考點1:彈力概念的理解
彈力是一個被動力、接觸力。在對“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這句名言表意的理解中,“壓迫”可理解為物體受力發(fā)生彈性形變,“反抗”可理解為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物體要恢復原狀而產(chǎn)生彈力,因此彈力作用在使之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物體上。
考點2:彈力方向的判斷
彈力方向與物體恢復形變的方向相同。分析表1可知,支持力(壓力)總是垂直于接觸面指向被支持(被壓)的物體,分析表2可知,繩的拉力沿著繩并且指向繩收縮的方向。
考點3:彈力產(chǎn)生的條件
1.物體間是否直接接觸;2.接觸處是否相互擠壓或者拉伸。
考點4: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和使用
1.原理: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量就越長。
2.使用:(1)看清測量范圍和分度值;(2)檢查指針是否在零刻度線;(3)使用前來回拉動彈簧測力計掛鉤,防止卡殼,力的方向沿著彈簧的軸線方向;(4)讀數(shù)時視線與刻度板垂直;(5)測力完畢,要及時將彈簧恢復原狀。
[應用提升]
1.明代科學家宋應星所著的《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nóng)業(yè)和手工業(yè)生產(chǎn)的綜合性著作。如圖1,在書中記載的“懸弓彈棉”中,將木弓用細繩吊在一根竹竿上,竹竿發(fā)生了 產(chǎn)生彈力。然后將大部分弓弦放入棉花中,用木槌頻頻擊打弓弦的露出部分,就可以使板上棉花疏松,使棉花變疏松的力的施力物體是 (選填“竹竿”“木槌”或“弓弦”)。
2.某彈簧測力計未掛重物時,指針在零刻度線下方。在使用它測量鉤碼重力之前,應該先( )。
A. 把掛鉤向下拉
B. 把掛鉤向上托
C. 把面板向上移
D. 把面板向下移
3.如圖2所示,彈簧的一端固定在墻上,另一端用手向右拉伸,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彈簧產(chǎn)生的彈力的施力物體是“手和墻”
B. 墻壁受到手向右的拉力
C. 手受到彈力是因為彈簧發(fā)生了彈性形變
D. 彈簧在水平方向只受到手的拉力
4.如圖3所示,物體靜止在斜面上,畫出物體對斜面的彈力的示意圖。
答案:1. 彈性形變 弓弦 2. D 3. C 4. 如圖4
(作者單位: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