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冬日,雖然沒有北國銀裝素裹的風光,卻多了一抹溫婉靜謐的韻致。這些天來,陡然南下的冷空氣,增加了上海的濕冷,然而,江南的冬日園林卻依然散發(fā)著獨特的魅力,成為人們在寒冬中覓趣尋幽的溫暖港灣。家居附近的生態(tài)長廊,緊挨著經(jīng)三河,成為我每天下午去走路散步的詩意天地,一條沿河的長廊,園子不大,對于我來說,走走路,看看景,也是冬日中覓趣尋幽的絕佳去處。
且說眼前的這個生態(tài)走廊吧,不管怎么說,也是一個園子。民國時期著名的建筑學家、建筑教育家,也是中國第一代杰出建筑師童寯(1900—1983)撰《江南園林
志》,對園林做了精辟的論述:“園林的布局雖變幻無窮,但要素都包含在‘園’字之中:最外面的‘口’是圍墻;‘土’則形似屋宇平面,可代表亭榭;中間的‘口’居中為池;其下字形則似石似樹?!狈斌w字的“園”字,包含了園林的豐富要素,而在簡化字的“園”字里,一個大“口”中圍著“元”,弄得大口中只剩下錢財了。難怪許多仁兄都喜歡用繁體字,我原先感覺有點“裝”,但繁體字的文化內(nèi)涵確實更加豐富。這當然是題外的話了。
行至生態(tài)長廊深處,樹木交錯的疏影橫斜間,不見蜜蜂與蝴蝶的身影,卻引得眾多注重健康的男女紛至沓來。他們身著厚衣,或駐足賞楓,沉醉于那一抹寒香之中的火紅亮色,將這寒冷冬日里的生機與美好融入江南的文化脈絡,讓這臘梅的芬芳驅(qū)散空氣中的濕冷。
不遠處,有幾位老者湊作堆,正坐在亭中打牌或?qū)?,陽光艱難地透過濃厚的云層,灑在他們身上。從學堂里放學的孩子們則在父母親帶領下,在長廊園子的小徑上嬉笑奔跑,為這寒冷的園林增添了幾分活力與生機,勾勒出歲月靜好的輪廓。
現(xiàn)在網(wǎng)絡上忽然興起了一股倡導“獨處”的熱潮,似乎獨處被推崇為一種理想的生活狀態(tài)。然而,從人類的本質(zhì)和發(fā)展歷程來看,人作為群居動物,社交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絕不應被忽視。古人有“暖寒會”,始興于唐代的過冬習俗,每到大雪節(jié)氣等冬日時節(jié),文人雅士們便會輪流做東,邀請朋友相聚。大家在室內(nèi)吟詩作賦、飲酒消寒,戶外的雪景成為天然的畫意,室內(nèi)則充滿了詩情,十分愜意。這種雅集活動不僅是一種社交方式,更是一種文化的交流與傳承。
適度的獨處對于個人的自我反思和內(nèi)心的寧靜也有一定的益處,但這絕不能成為忽視社交的理由。我們應當在獨處與社交之間找到一個平衡,既要享受獨處的時光,進行自我提升和思考,也要重視社交,積極與他人建立聯(lián)系,融入社會群體,這樣才能實現(xiàn)個人的全面發(fā)展和幸福生活??傊?,雖然網(wǎng)絡上“獨處”的呼聲頗高,但我們必須牢記人類作為群居動物的本質(zhì),重視社交,充分發(fā)揮社交在我們生活中的積極作用,讓我們的人生更加豐富多彩,充滿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