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的滲透日益加深,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中已占有一席之地。對于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而言,教師可將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融合到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使之成為創(chuàng)新化的教育資源,在課堂上開展微課教學活動,由此可滿足當前的生物教學之需,使教師的教學方式得以多維度的拓展和延伸。文章首先闡述了微課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意義,然后總結對影響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活動順利實施的相關因素,同時針對性地從運用微課做好課前的預習準備工作、輔助課堂教學等多方面,提出了在生物教學中應用微課教學理念的教學方向。
關鍵詞:微課;高中生物課堂;應用;例談
微課的教學宗旨是以短小精悍、濃縮教學重點為主,因此教師應將微課教學的優(yōu)勢充分地在課堂上作出展示,突出微課教學模式的核心點。另一方面,由于高中生物課程內容具有抽象性和理論性較強等特點,所以一部分學生在接受新知識點的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學習質量下降的趨勢。那么教師可將課上與課下相互結合,促使學生可擁有充足的空間和時間鞏固舊知識,讓微課教學模式在生物教學中,實現(xiàn)效率最大化,構建先進的生物教學模式。
1" 讓微課在課前發(fā)揮重要作用
針對生物學科本身角度來講,學科中蘊含了豐厚且龐雜的知識點,而教材中重點的知識內容通常是以枯燥的文字形式出現(xiàn)的,所以一部分學生在實踐學習的過程中,會對教材中的知識點產(chǎn)生厭煩心理,就某種意義而言,降低了學生的參與度和興趣度。因此,教師應重點對學生的心理活動作出分析,實施微課教學策略,讓靜態(tài)的文字內容轉換為以動態(tài)圖片或簡短的視頻播放形式呈現(xiàn),使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興趣點達到思維上限。例如:教師可在課前將微課中的預習內容下發(fā)至每一位學生手上,促使學生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更為深刻,讓學生在課中能夠更加輕松地攻克教學難點[ 1 ]。如,學生在學習“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一課時,教師可結合預習內容生成帶有影音和圖文相結合的多媒體課件:將科幻影片《侏羅紀公園》恐龍復活過程逐一地向學生作出展現(xiàn),讓學生在課前了解課程重點,促使學生在課中可更加容易地推理出結論,從多個層面了解基因的表達,加深知識印象,從而優(yōu)化課堂效率。
2" 讓微課貫穿在高效的課堂教學中
微課教學就某種意義而言,促進了生物教學質量的提升,同時也豐富了高中生物課堂的教學方法。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可運用微課的模式,將教學中的重難點知識加以提取和濃縮,使之生成微課內容,讓學生在虛擬的教學環(huán)境中快速地掌握教程中的核心點。如:教師在講述“DNA的復制”一課時,可利用微課將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DNA的半保留復制過程進行展示,讓學生可直觀地了解DNA復制的方式和特點,進而強化教學效率,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度及學習體驗得以增強。
3" 讓微課在鞏固復習中體現(xiàn)價值
首先,基于傳統(tǒng)的復習方式角度,多數(shù)學生主要以課堂筆記的方式對重點內容進行復習,而上述方式無法滿足全員覆蓋機制,對于學習能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來講,難以實現(xiàn)復習效果的預期。因此,教師可在課后嵌入微課復習模式,逐一地將知識點進行分層次講解,使學生可深入地了解重點知識體系結構,并選擇性地結合自身的學習境況進行復習。如此一來,學生在課下可反復地觀看微課中的講解內容,使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度更為深刻和具體,以此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習慣。
4" 讓微課在幫助提升教師專業(yè)技能中凸顯優(yōu)勢
微課是現(xiàn)階段一種創(chuàng)新型的教學模式,同時亦是提升教學效率的多元化教學手段之一,近年來被眾多師生所認可。為此,教師在設計微課教學內容過程中,應以加強自身專業(yè)技能和綜合素質為主要原則,在課下拓寬信息化教學渠道,整合先進的教育資源,盡量做到“簡而精”,讓學生在簡短的時間內內化課程知識。除此之外,教師還應適時地把控好教學時間,以凸顯知識重點為準繩,將繁雜和冗長的知識點進行濃縮,由此達到縮短學生的學習時間,為學生打下創(chuàng)設自主探究空間的基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5" 利用微課特性,強化生物實驗教學
生物實驗是生物教學當中不可忽視的“半壁江山”,微課的靈活性和趣味性對提高生物實驗的教學效率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微課的特性之一就是隨時隨地的進行學習,且微課當中的趣味性也能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通過微課的特性加強學生的實驗概念,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實驗思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加強生物實驗教學的關鍵在于是否合理利用微課的特性。例如,在“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中,教師先在課堂當中對學生進行基礎教學,告知學生在生物實驗當中所需要的注意事項,同時也要明確生物實驗的目的和意義。本章內容運用生物實驗的方式進行輔助學習是為了能夠讓學生通過實驗的過程了解光合作用的結構基礎和實質以及過程,對光合作用的結構基礎有更加直觀的概念,進而加深課程印象,這也是實驗最終的目的和意義。但實驗的課時有限,機會也有限。為了推動實驗效率,利用微課的靈活性和趣味性來加強實驗是非??扇〉?。比如,教師可以汲取實驗過程中的精華制作成小視頻分享到學習群里,并針對該實驗所涉及實驗材料、器具可以多樣優(yōu)化的特點,進行開放性討論并實施實驗,加強學生的代入感,且這樣的微程序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可同時應用不同材料進行分組實驗,匯總結果。這樣利用微課的特性加強實驗練習對推動生物課堂的實效具有重要作用,也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也正是微課融入生物課堂的重要意義。
6" 利用微課提升知識全面性,體現(xiàn)教學模式融合的優(yōu)越性
微課的融入既能保證課堂教學的精煉性,也能促成知識的全面性,可以說對掃除知識盲區(qū)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切實將微課教學融入到生物課堂教學中,全面發(fā)揮微課的作用。生物學科特點是知識點較為零散,往往一個知識點能拓展出許多分支。但課堂時間有限,微課的融入正是為了改善以往的低層次教學效率,這樣既提升知識的全面性,也創(chuàng)新了課堂教學。因此,教師的觀念要與時俱進,認識到微課的關鍵功效,切實保證學生的知識收益。
例如,在“走近細胞”學習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習內容開展微課直播,并且對學生展開分層覆蓋。學生在課堂上接受的知識儲備不同,在課后所需要提升的知識方向也就不同,而微課的特性就在于它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能夠兼顧所有學生[ 2 ]。教師也要將微課的作用進行充分發(fā)揮,保障學生的知識收益,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得到知識加強,同時也改善學生的學習效率。比如,針對知識接受較強的學生,教師要為這部分學生設置知識拓展直播學習。這部分學生基礎較強,在微課直播中拓展學生的知識,既能加強學生的知識運用,也能拓展知識的全面性。細胞具備的特點中,多樣性有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區(qū)分,而統(tǒng)一性是它們都具有細胞膜、細胞質、核糖體和DNA[ 1 ]。教師可以圍繞“細胞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的共同點和不同點,與學生在微課直播當中展開討論,并且在這其中將課本當中沒有涉及到的知識點對學生進行滲透。這樣在討論的過程中,既拓展了知識,也加深了印象。與教師形成良好的探討,這個過程既便于教師進行及時的指導,同時也能激發(fā)學生對生物的學習熱情。針對知識接受較弱的學生,教師要為這部分學生開設基礎直播。在微課直播中要圍繞書本內容,將其中的知識點對學生進行滲透。同時在微課中學生可以在線對自己不懂的知識點開展提問,對知識進行全面了解,提升知識全面性。這樣的直播具有互動性也具有靈活性,這些都是微課所賦予生物教學的新鮮活力。循序漸進提升學生生物學習效率的關鍵在于鞏固學生的基礎。利用微課對學生分層覆蓋,既提升了學生的知識全面性,也讓生物教學與時俱進,體現(xiàn)教學模式融合的優(yōu)越性。
7" 加強可操作性,兼容課程
將微課融入課堂是提升生物教學質量和效率的關鍵。但同時在利用微課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微課的操作性,并且兼容課程,避免出現(xiàn)學習斷層。微課作為新型教學手段,且生物學習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許多知識點需要通過視頻學習建立直觀思維。這一點利用微課能很好地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況。但微課的融入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實效,而非加重學生的學習壓力[ 2 ]。因此,加強微課的可操作性、兼容課程也是微課在生物教學應用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例如,在“人類遺傳病”中,學習內容主要圍繞人類遺傳病的三種類型,然后對應相關的內容需要學生掌握其中的知識點。但教師在利用微課的時候,沒有對微課的特性進行明確的把控,在操作上過于繁復,往往學生操作到一半就已經(jīng)沒有興趣繼續(xù)參與了,且很多時候,教師沒有很好地兼容課程。這不僅有違微課融入的初衷,也降低了微課融入的實效。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打造微課學習專屬平臺,根據(jù)內容分設不同的學習板塊,在每一個學習板塊下面再系統(tǒng)劃分。如,“人類遺傳病”這一課程,常見的遺傳病類型有單基因遺傳、多基因遺傳和染色體異常遺傳癥[ 1 ]。每一種類型下面都有造成這樣遺傳病的關鍵原因。在微課平臺中可以根據(jù)這個內容將其進行細致劃分,上傳每一種類型的講解視頻以及實際案例。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學習訴求自行進入平臺觀看,還可以在互動版塊進行學習留言,可以發(fā)表自己的學習心得,也可以與其他學生進行討論,或者向教師發(fā)出請教邀請。以這樣多樣化的方式豐富微課內容,也創(chuàng)新微課。同時也能加深學生的知識印象,對學習內容更加通透[ 2 ]。
總而言之,如果教師可以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合理應用微課這一平臺,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由于生物教程中的抽象知識相對較多及繁瑣,而當前教師的微課設計方案過于單一和片面,使微課教學難以立足于生物教學體系中,由此阻礙了微課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所以,教師在制定教學方案過程中,應突出教學內容中的創(chuàng)新點,從微課的應用性和實用性角度出發(fā),使學生的學習質量達到全新的維度和深度。從側面角度進行分析,教師在進行微課教學時,應明確教學目標,摒除“重結果、輕過程”的教學形式,促使學生銜接課程內容的相關知識點,讓學生的學習目標得以突破。
參考文獻:
[1] 劉福城,肖安慶,李通風.微課小環(huán)境下教學模式的探討:以微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為例[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14(2):57-59
[2] 鄧婧婧.巧用微課,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微課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新課程導學:中旬刊,20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