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話說晚唐年間,由于黃海巨浪千年沖積,出現(xiàn)一沙嶼,先后取名為“瀛洲”“白水蕩”。此處溝壑縱橫、遍地鹽堿、蘆葦搖曳、荒林破冢。人們在此以曬鹽、打魚為生,盡管艱難,倒也算是能夠維持生計。
人有旦夕禍福,天有不測風云。有一年,突然出現(xiàn)了一種怪病,蔓延傳染速度之快,令人震驚。無論是年逾古稀的老者,還是只有幾歲的兒童,渾身時而寒冷如冰,時而高燒似烤,其中不少身體虛弱者因此病反復(fù)發(fā)作而亡。許多人成群結(jié)隊、扶老攜幼到廟里燒香拜佛,乞求蒼天保佑,并討點香灰,回家泡水喝下,但病情依舊日復(fù)一日加重。整個白水蕩哀怨一片、晦暗之氣沖天。
身在終南山修煉的劍仙、酒仙、詩仙呂洞賓突然心血來潮,掐指一算,知道白水蕩百姓有難,遂囑道童道:“吾去白水蕩救民,汝等在此好好溫習功課,不得貪玩。”隨即,他背起藥袋,乘上祥云,飄然而來。
話分兩頭,白水蕩百姓所染怪病越來越重,人們跪拜蒼天,哀號之聲震天動地。真是凄慘問天天不答,悲慟問地地不應(yīng)。
正在百姓走投無路之時,有個道者走來,只見他鶴發(fā)童顏、仙風道骨,身背寶劍,手提藥袋,口呼:“賣藥啰,賣藥啰,吃了我的藥,百病包全消!”百姓聞訊,個個喜出望外,猶如絕處逢生,潮水般向其涌來,家家傾其所有,拎著銅錢前來買藥。這個道士真怪,無論給錢多少,盡皆收入囊中,沒錢的也照常給藥。有行動不便、躺臥在床者,他走街串巷,送藥到家。對貧苦百姓,他將賣藥所得之銅錢一一散發(fā)。百姓磕頭謝恩,長跪不起。他彎腰扶起,說道:“吃藥除病罷,善哉!”
說來也怪,服用了此道人的藥丸不過數(shù)日,得病老少盡皆康復(fù)如初。
道人在此逗留幾天后,遂對圍在他身邊的男女老少說:“此地病魔已除,哪個請我喝壺酒可好?”百姓感謝他的功德,紛紛從家里拿來好酒,爭著朝他的葫蘆里斟。小小葫蘆,千百碗倒下去,竟未見滿,道人一口喝下,口中呼喚:“誰來?誰來?”天上飛來仙鶴,他飛身躍上,唱道:“我觀白水,此是福地,天定之緣,后會有期!”仙鶴伴著祥云,緩緩而去。隨即云中掉下一頁紙片,上書:“春暖群花半開,逍遙石上徘徊。獨攜玉律丹訣,閑踏青莎碧苔。古洞眠來九載,流霞飲幾千杯。逢人莫話他事,笑指白云去來。”
百姓們恍然大悟,此乃呂洞賓六言詩也,方才知道此人就是呂祖。人們回到家里,發(fā)現(xiàn)原來裝酒的壇子、瓶子里恢復(fù)如初,都裝滿了酒。人們又在家門口再次虔誠磕拜,恭謝呂祖之恩!
二
呂洞賓來過白水蕩后,發(fā)現(xiàn)此處百姓老實虔誠,民風淳樸,民俗多彩,且依海傍江,濕地寬闊,景色幽雅。唯一的缺憾就是無山。他在崇山峻嶺中拔起兩座,一座咬在嘴上,一座背在肩上,乘祥云向東疆飛來。豈知路遇鐵拐李,問道:“道兄此去何往?”剛一開口,口中咬住的那座山掉了下去,忙用雙手去抓,另一座也急速掉落。一座掉在九江長江南岸,一座掉在長江北岸,分別叫“上鐘山”“下鐘山”,又稱為“雙鐘山”,素有“中國千古奇音第一山”之稱。
呂洞賓到白水蕩后,找來一老翁,告知此事,并說兩座山本來取名“東皇山”“觀音山”,如今天意如此,一山也不山了。老翁傳至百姓,百姓將兩個村落分別按呂祖之意命名,一直沿續(xù)至今。
再說呂洞賓自感無趣,就在一個草木茂盛、淡水充沛的沙嶼搭了蘆舍,四周栽下松柏,隱居下來,并取名為“放鶴田”,終日以馴養(yǎng)仙鶴為樂。世人常見放鶴田上群鶴騰起又落下,蔚為壯觀。馴鶴之余,他用煉丹爐繼續(xù)煉那救苦救難的仙丹,爐內(nèi)冒出的五色香煙飄向天空,如雨后彩虹一般,美不勝收。說到這里,閱者應(yīng)該明白呂祖在放鶴田上馴鶴、煉丹的真意了吧?他欲讓群鶴在白水蕩定居,以“鶴景”彌補“缺山”的遺憾;繼續(xù)煉仙丹,為此地百姓解除病痛,以釋放自己對他們的愧疚之情。
一日,漁民陶翁駕舢板出海打魚,路過此地,發(fā)覺這塊沙嶼怎么變了個樣。他抱著好奇心,在樹上拴好舢板,登上沙嶼,只見群鶴翩翩起舞,爐煙璀璨,一道人端坐蒲團,正與群鶴說話,其聲洪亮,其態(tài)慈祥。他窺視多時,不覺自言自語:“怕是呂仙又駕臨此地了吧?”道人笑笑:“你現(xiàn)身吧,我早已知你到此了,閑來無事,玩玩仙鶴、煉煉丹藥罷了。”陶翁急趕上前,拜倒在地:“冒犯大仙,請您恕罪?!眳巫嬲f道:“你是有緣之人,天定今天到此,何罪之有?我有要事回終南山,此地該交給你了,腹饑時吃一粒仙丹。善哉,善哉!”說完他轉(zhuǎn)身出門,雙足輕輕一頓,就離了地。陶翁急拉其袖,袖子掉落,竟是一片金樹葉。陶翁驚得目瞪口呆,只見呂祖乘著祥云而去,一路悠然而歌自作之七絕:“醉舞高歌海上山,天瓢承露結(jié)金丹。夜深鶴透秋空碧,萬里西風一劍寒。”
陶翁急忙搖起舢板返回漁村,呂仙又來白水蕩的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傳遍了每個角落。遵呂仙之囑,他在放鶴田盡心盡力,一百二十歲時無疾而終,令人感嘆。
三
元朝年間,大將張弘范率兵大舉南下,白水蕩也將硝煙彌漫。黃海之濱,百姓扶老攜幼,爭相逃難。由于干旱,鹽堿地幾乎顆粒無收,外加官兵強征軍糧,造成糧食短缺,人人面黃肌瘦,餓殍載道,一路慘不忍睹。
呂洞賓救苦救難之心不改。他乘祥云來到半空,拂塵一揮,風婆婆、雨公公趕來,拜見呂祖道:“大仙有何吩咐?”呂洞賓道:“白水蕩旱災(zāi)嚴重,命你們刮風逼走官兵,連下小雨抗旱,讓枯萎的莊稼迅速長成,以救百姓于饑餓與水火之中!”風婆婆、雨公公拱手應(yīng)道:“得令!”隨即來到白水蕩上空,風婆婆用巨風把官兵吹得人仰馬翻,逼他們帶領(lǐng)軍馬退到幾百里之外。雨公公手揮處,細雨綿綿,把白水蕩鹽堿地上垂死的莊稼救活,數(shù)十天后,麥漿充沛,逐趨成熟。
呂祖親臨白水蕩,扮成一個生意人。他走了東街走西街,走了南街走北街,到處找臨街門面房,后來在正街上找到一個店面,雇了十幾個伙計,開起了點心店,專做缸爿餅、包子、油條、油餃、油糕等。
凡是來店買點心的,只需要半價,沒錢的窮人,可以按家中人口,每人每天取缸爿餅四塊,維持生活。人沒有吃的,狗也遭了殃,瘦得皮包骨頭,呂祖扔了兩個包子給狗,本來該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但這狗以為有物來襲,對著呂祖“汪汪汪”地叫了起來,歇后語“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據(jù)說即由此而來。
由于饑餓,來買各種點心的百姓絡(luò)繹不絕。為了考察白水蕩的民心,凡是來店里的,呂祖都要問一下,買給誰吃的,眾說紛紜,有說買給自己吃的,有說買給家里小孩吃的,有說買給丈夫吃的,就是沒人說買給爹娘吃的。只有一個面黃肌瘦的小孩每天早上來買兩塊,揣在懷里保暖,說是買給因病躺在床上的寡母吃的,每次怕涼了,都急急忙忙趕回家讓娘趁熱吃下。其母病在床上已有幾年,眼睛也已失明。小孩用家里僅剩的銅錢,每天為娘買兩塊缸爿餅維持生活,自己則用斜刀去挑些野菜野草熬湯勉強度日。呂祖從小孩口中得知此事后,覺得其根基善良,是個可度之人。在小孩第二天又來店里時,他把開店所賺的錢和一個餅盤、一顆仙丹給了小孩,并叮嚀他回家后,先把仙丹給母親服下,并用錢雇個保姆照顧其生活。平時吃飯吃菜可以向餅盤討要,到時自會靈驗。并要他三日后到海邊等他。小孩一一照辦,其母服下仙丹,眼睛頃刻復(fù)明,雇了保姆,安排停當,來到海邊。呂祖牽著小孩之手,登上祥云踏歌而去,歌曰:“悟了長生理,秋蓮處處開。金童登錦帳,玉女下香階?;[天魂住,龍吟地魄來。有人明此道,立使返嬰孩……”
詩仙之歌響徹云霄,豪爽之情瀟瀟灑灑,令萬物動容。
據(jù)說被呂祖所度小孩之母在保姆的潛心照顧下,康健快樂,一直活到百歲高齡而壽終正寢。
呂祖為小孩取名“金童”,因其功德日進,后在終南山凡胎脫俗,修成正果,成為呂洞賓的高徒。
此為呂仙三至白水蕩,于是后人將此地地名改為“呂三”。
四
話說元朝末年,張士誠自草堰場起兵,強征青壯年入伍。一時間,妻離子散,天昏地暗,官兵如狼似虎,百姓人心惶惶,爭相逃命。白水蕩人民最后逃到三面環(huán)水的鹽場偏僻之地,用江蘆、茅草搭起小茅屋,勉強住了下來。
豈知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此處出了個蛇妖,經(jīng)過幾百年修行,變成人形,自封“地龍王”,在此糾集一批地痞流氓,教習各種邪術(shù),稱霸一方。他們到處欺負鹽、漁民,并規(guī)定無論曬鹽還是打魚,必須向“地龍王”交五成鹽、魚。如果看中哪家姑娘,就搶來做壓寨夫人和宮女。官府派兵圍剿,都被地龍王用邪術(shù)擊退。民窮財盡,生靈涂炭,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百業(yè)凋敝,民怨沸騰。朝廷派來巡撫招安,地龍王陰陽怪氣地說道:“本王也是王,如果讓我去金鑾殿做皇帝,天下歸我,可以考慮?!毖矒嵋荒槦o趣,只好打道回府,上奏朝廷?;噬洗笈謳状闻杀皝斫藲?,最后都被地龍王口噴黑煙、烈火,硬生生燒得落荒而逃。
話分兩頭,一日,呂祖正騎仙鶴從道友處回終南山,路過此地,就直接飄落下來。他感覺情況不妙,怎么整個白水蕩死氣沉沉,幾只海鷗偶爾在海邊掠過,那嘶啞的鳴叫聲,似乎在傾訴鹽、漁民的悲慘和哀傷,讓人心驚膽戰(zhàn)。
呂洞賓一忽兒躍上長堤,一忽兒跳下沙灘,左瞻右顧,四處瞭望,臉上的神情在急劇變化,由陌生到懷疑,由驚訝到痛苦,突然頓足而嘆曰:“白水蕩兮吾所愛,心血耗兮愿重來,硝煙漫兮一朝毀,多少年兮再安泰……”其景其情被一個老者看到,他來到呂祖面前,說道:“道長在上,天色將晚,請移駕敝舍,稍事歇息如何?”呂洞賓稍一遲疑,答道:“可也,可也!”到了茅屋,老者叫仆人端出一壇好酒,款待客人。他拱手謝過,幾碗酒入肚,向老者打聽白水蕩的情況。老者一五一十地把地龍王在此地欺壓百姓,做下各種傷天害理的歹毒之事說了一遍。呂洞賓道:“看來明天我得去會會此人了!”他端起碗來一連喝了幾十碗,然后倒頭便睡,鼾聲如雷。老者暗自慶幸,此道長絕非等閑之輩,百姓可能會有出頭之日了。
第二天,呂祖扮成鹽商,來到地龍王的住地,對看守說道:“我是鹽商,自山西而來,想與你們的地龍王談一筆生意,麻煩你通報一聲?!笨词乜创巳说拇┲虬?,像是個有錢人,心里想敲詐一些銅錢,就說:“我王正在忙活,你得慢慢等著?!眳味促e一看這些看守都是嗜錢如命之徒,就伸手摘了幾片樹葉,在手上一捏,說道:“來拿錢吧!”說著,他就丟了幾個銀元寶出去,看守們趕忙來搶,并說:“老板,我?guī)闳雰?nèi)見大王罷!”
來到地龍王宮,只見其黃袍加身,端坐在龍榻上,一副高高在上做皇帝的樣子。宮女們有的彈著古箏,有的翩翩起舞。呂洞賓拱手說道:“地龍王在上,我要一千擔鹽,價格可以商量。”地龍王正在為囤積如山的鹽一時賣不出去而不安。他揮揮手,讓宮女們退下,請鹽商坐下,說道:“我這里有的是鹽,就是價格貴些?!眳巫娴溃骸昂谜f,好說!”黑心的魔頭以市價兩倍的價格賣給鹽商,鹽商連說:“沒事,沒事!”約定三天之內(nèi)把鹽送到指定地點,然后付款。呂祖轉(zhuǎn)身來到昨晚請他喝酒、住宿的老者家里,請老者立刻派人分頭通知所有百姓,三天后推著小推車到指定地點運鹽回家。老者說:“那地龍王可不是好惹的,以后他來報復(fù)怎么辦?”呂祖笑道:“只管按我說的去做,別的我自有安排?!?/p>
第四天,地龍王派人前來指定地點送鹽、驗錢、取錢,呂洞賓如數(shù)奉上金銀元寶。待地龍王的小嘍啰走后,他把鹽全分給了各家各戶,百姓們興高采烈,用大車、小車運回了家。
呂洞賓遂搖搖身又變?yōu)楸緛砟?,只見他身穿道服,肩背仙劍,手持拂塵,往地龍王宮而來。這次看守可攔他不住,拂塵一揮,看守們都被甩到一丈開外的地上,跌了個鼻青臉腫。
此時,地龍王正在親手開箱驗錢,發(fā)現(xiàn)箱里裝的全是樹葉、樹枝、瓦片。他氣沖沖趕來,要找鹽商算賬,劈面遇見了呂祖?!澳闶呛稳??”地龍王看著道長。呂洞賓哈哈大笑:“看你這魔頭記性,昨天的鹽商你怎么忘啦?”地龍王大怒:“你這妖道,今天跟你沒完!”他口中噴出的黑煙烈火,直向?qū)Ψ綋淙?。呂洞賓不慌不忙,用拂塵一拂,黑煙烈火頃刻煙消云散。地龍王怒火中燒,舉起大刀劈向?qū)Ψ?。呂祖拔出寶劍,只三個回合,就把地龍王制服,手一指喝道:“魔頭,不現(xiàn)原身,更待何時?”一條海蛇出現(xiàn)在眼前。“東海龍王何在?”呂仙呼道。海中躍出龍王,向呂仙施禮,對海蛇怒目而視:“畜牲,逃出龍宮,敢借我名諱,無惡不作,殘害百姓,該當何罪?”海蛇苦苦乞求龍王饒他一命。呂祖說道:“善哉,暫先饒他一命,請帶回龍宮嚴加看管便是了!”于是海蛇哆哆嗦嗦地跟著東海龍王去了龍宮。呂洞賓又告知官府,地龍王已除,剩下的地痞流氓可以押走治罪,其余婦女人等一律給點錢放回家中,好生安撫。
事畢,他又來到老者家,老者令仆人侍候呂仙喝酒,酒像泉水一般從他口中流入,飲了上百碗,兀自不醉。仆人勸道:“天已太晚,早點睡吧!”呂祖道:“人逢喜事精神爽,怎可不痛飲三千碗呢?”仆人越看越怕,心想,這樣喝下去,一條大海也會被他喝干。人們稱酒量大的為“海量”,據(jù)說也是由此而來。
呂仙對老者說道:“叨擾,叨擾,無以為報,贈你仙丹三顆,記住十年服一顆。我去也!”說罷,“嘎”的一聲,化為一只仙鶴,沖出茅屋,飛上天去,在白水蕩上空悠悠然轉(zhuǎn)了兩圈。老者與仆人盡皆失色,倒頭便向天跪拜,聽見天上傳來呂仙歌曰:“目前咫尺長生路,多少愚人不悟。愛河浪闊,洪波風緊,舟船難渡。略聽仙師語,到彼岸,只消一句。煉金丹換了,凡胎濁骨。免輪回,三涂苦。萬事澄心定音,聚真陽、都歸一處。此個幽微理,莫容易,等閑分付。知蓬萊自有,神仙伴侶。同攜手,朝天去?!?/p>
老翁把所經(jīng)之事一一告知鄰里鄉(xiāng)親,白水蕩沸騰了,又開始呈現(xiàn)萬物復(fù)蘇、生機勃發(fā)的景象。
白水蕩人民對呂祖四來此地救苦、救難、馴鶴、懲惡,感恩戴德,遂將此地地名改為“呂四”,并建了慕仙樓,供奉呂祖。
有詩為證:“拂塵四降白水城,本是心魂系黎民。滾滾閑情育慈鶴,錚錚壯志懲惡鷹;仙風一程留糕餅,道氣萬縷度童丁。千載頌詠純陽子,佑護瀛洲落地名!”
(注:本文所引呂洞賓詩句,皆出自“百度”?!皡嗡摹睘榻K省南通市啟東市著名古鎮(zhèn),以遐邇聞名的呂四漁港而享譽中外。)
作者簡介:
成驚濤,畢業(yè)于揚州大學師范學院中文系,中共黨員,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多年在啟東市參加教學和教育管理工作。教育部、人事部曾授予其“全國優(yōu)秀教師”。現(xiàn)為南通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出版詩歌散文集《故鄉(xiāng)的漁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