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體育評論員曾說過,當一支球隊每天想的是如何保住冠軍,而不是如何贏得冠軍,那它就已經(jīng)落入下風了。這個春節(jié),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引發(fā)巨大關注,而美國以及其他個別國家的反應,讓人一下子就想起了這句話。
DeepSeek的成就至少讓美國三種人感到尷尬:一是硅谷的技術精英們,他們耗費巨資拿出的產(chǎn)品,其性能和中國公司用“小米加步槍”的裝備作出來的差不多,甚至創(chuàng)新性上還棋差一招;另一類人則是華爾街的金融大佬們,近些年,他們通過炒作人工智能概念,把資產(chǎn)泡沫吹得五彩斑斕,但就在DeepSeek下載量超越ChatGPT之時,美國科技股遭受重創(chuàng);當然,最“憤怒”的還是美國的政客們,他們搞技術圍堵已經(jīng)好幾年了,但中國的高科技產(chǎn)品一項接一項推出。圍堵不但沒能壓制中國智造,反而加速了中國科技的突破,這昭示所謂的圍堵其實已經(jīng)破產(chǎn)了。
正如心理學上所說的,面對自己的失敗,人們的第一反應是否認、憤怒和抗拒。所以,DeepSeek的橫空出世,就遭遇了來自美國 IP 地址的持續(xù)網(wǎng)絡攻擊;而一些西方政客則以各種理由將DeepSeek列入“實體清單”,或要求封鎖該軟件。這是他們的老套路了。
其實,美國和西方的種種反應,本質(zhì)上是驚慌和不自信的表現(xiàn)。當他們用了政治、經(jīng)濟、技術等種種手段后,發(fā)現(xiàn)對方反而在打壓中越來越強了,這種慌張感可想而知。無論是一家企業(yè)還是一個社會,當它處在上升期充滿自信時,往往會表現(xiàn)出一種理想主義的情懷;而當它失去自信時,則會表現(xiàn)出封閉保守。
比如,美國的OpenAI在創(chuàng)建之初也曾是開源軟件,后來卻走上了閉源之路。而DeepSeek通過開源模式,吸引全世界的技術人員參與共建。有趣的是,就在2月6日,OpenAI突然宣布向所有用戶免費開放ChatGPT搜索功能。這一閉一開之間,讓人看到了潮流已在悄然變化。
真正的自信應該是什么樣的呢?不斷擴大免簽范圍,不斷放寬外資準入限制,這些都是自信的表現(xiàn)之一。但對于中美這種體量的國家而言,自信可能更體現(xiàn)在大國擔當和情懷上,因為相信自己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所以才有使命在肩、責任在我的道義感。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我們腳踏實地做好自己的事,歷史自會給出回答。
(摘自《北京青年報》于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