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非常向往上海。我怎么也沒想到,自己會以那樣的方式前往上海。
“高考假”期間,我和媽媽陪奶奶去蕪湖的醫(yī)院做檢查。因為奶奶6 月1 日那天發(fā)病了,她頭暈目眩,嘔吐不止。血管成像顯示奶奶腦部血管狹窄,我們決定帶她前往上海華山醫(yī)院治療。神經外科的醫(yī)生看了奶奶的片子后,基本確定奶奶得了一種罕見的疾病——煙霧病。
6 月18 日,奶奶被安排住進了醫(yī)院,先進行了DSA(注: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介入檢查,接著確定了手術日期——7 月2 日。
奶奶手術當天,我早早就醒了。起床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電話給在上海陪奶奶的小姨,讓她轉告奶奶,做手術不要害怕,頭發(fā)剃掉了還會重新長出來的,而且說不定長出來的會是黑頭發(fā)喲。
大約7 :40,奶奶被推進了手術室。我和媽媽雖然人在岳西,心卻早已飛到了上海。我急得每隔半小時就打電話問奶奶出來了沒有。小姨也很焦急,她怕奶奶出來之后不能第一時間看到她,連飯也不愿去吃。
醫(yī)生預估的手術時長是6 小時。下午兩點多,奶奶的手術終于結束了,她被轉入重癥監(jiān)護室,要接受24 小時的觀察。我去上海的前一天,奶奶從重癥監(jiān)護室轉到了普通病房。我到了醫(yī)院,一進病房就看到奶奶的脖子上插著留置針,正在輸液,她的頭上還裹著厚厚的紗布。奶奶半躺在床上,正在休息。她看到我,眼神很是激動。我怕奶奶過于激動會影響開顱手術傷口的恢復,就讓她好好休息。可能是怕我擔心,奶奶堅持要坐起來。傍晚,她還堅持要下床去走一走。在小姨和我的攙扶下,奶奶竟然真的下床走了一圈。醫(yī)生來查房的時候,也說奶奶恢復得很好。
醫(yī)生說,恢復期的病人要多吃一些高蛋白的食物。之前奶奶只吃米粥,我來了,就要求她多吃魚、蝦和瘦肉。媽媽和小姨每天都要點五六次外賣,為了讓奶奶第一時間吃上飯,我主動擔負起了取外賣的重任。從住院部到外賣自提點有一段距離,而且那幾天的氣溫高達38攝氏度,每次取外賣我都熱得大汗淋漓。但只要奶奶能盡快康復,這些都不算什么!
為了全天候陪伴奶奶,我、媽媽和小姨三個人在夜里輪班,我的輪班時間是晚上9 :30 到10 :30。奶奶一直說自己沒事兒,不用我操心,讓我去睡覺。我知道奶奶是在騙我,因為她一直在咳嗽呢……
7 月6 日晚上,一束煙花忽然劃破了夜幕,綻放出美麗的“花朵”。緊接著,更多的煙花在夜空中綻放,我們趕緊用手機記錄下這美好的瞬間。奶奶也在媽媽的幫助下坐了起來,和我們一起欣賞煙花秀。
看著美麗的煙花,我許下了一個愿望:愿奶奶順利度過最危險的一個月,早日康復,早日回家!
安徽省安慶市岳西縣實驗小學(604)班
家人關鍵詞3"照料
關鍵詞分析 俗話說“人吃五谷生百病”,針對不同的病癥,醫(yī)生會采取不同的治療手段,對治療后的陪護也會提出不同的要求,自然,家人就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去照料病人。如果做了手術,術后能不能進食?哪些食物能吃,哪些不能吃?術后是應該靜臥休息還是需要鍛煉康復?夜晚是否需要全程監(jiān)護?即使是感冒、發(fā)燒、腹瀉等常見的小病,也需要人端茶送水、噓寒問暖。照料病人是非常辛苦的,作為家庭的一員,當家人有需要時,我們可以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比如像程昭勇同學一樣主動取外賣,和媽媽、小姨輪流“值夜班”。即使條件不允許你做這些,那么通過電話、視頻送上幾句溫暖的話語,也能給家人送去康復的“能量”。
關鍵詞指引 當家里有人頭疼腦熱的時候,大家是怎么照顧病人的?當有人受傷(比如扭傷、割傷)時,大家是怎么照顧傷員的?當有人病得比較重,需要住院治療的時候,大家又是怎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