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影初上,燈火方起,秋風(fēng)清徐。
與書昀坐在長廊里閑聊,點點冷光燈藏于樹影間,影影綽綽,借著剛?cè)肭锏妮p風(fēng),倒頗有一番滋味。
摯友終是摯友,雖許久未見,但只攜手一坐,無須一言,就已產(chǎn)生深深的共鳴。
坐在長廊里,天馬行空,東聊西聊,書昀突然回頭問我:“總覺得,不知何時起,你就跟變了個人似的?!?/p>
我笑笑,不解。
書昀也笑笑:“我的意思是,你最近的狀態(tài)有很大轉(zhuǎn)變?!?/p>
我先是一驚,之后便是長長的一段沉默。
和書昀分別,回到家中,習(xí)慣性地打開房間的窗戶,載著初秋的清涼,月光從窗口涌進,一點一點,照亮了小且擁擠的房間。
這是我熟悉的光,熟悉卻陌生的月光。月光淺淺,記錄了一部獨屬于我的“被忘錄”。
童年最渴望的,莫過于成才。我崇拜舞臺上翩翩起舞的藝術(shù)家,幻想著立刻就成為那樣的人,并渴望在即將到來的競演中艷驚四座,拔得頭籌。自此我便開始拼命努力,狠補功課。然而,生活的磨礪往往就在于此。動作卡頓,四肢僵硬,競演失敗,氣急敗壞。這次競演那么重要,為什么我渴望了那么久,練了那么久,還是失敗了?為什么我不能立刻就成為大藝術(shù)家?而且我真的很努力了!我開始不相信自己能夠成名成才了。
我,被“成才”遺忘。
不甘之間,半夜醒來,輕輕推開窗戶。零散著灑進房間的月光輕輕抱住我,伏在我耳邊,低低講述著故事的道理——世上從來沒有一鳴驚人,有的只是日夜的沉淀。
少年最盼望的是理解。初出茅廬,未曾懂得人情世故,出口直言不諱,然而這帶來的唯有“委屈”二字。哪怕是用心相待,得到的也只是嫌棄、忽視與嘲諷。我開始害怕說話,生怕得罪了誰。而當(dāng)我積攢著這樣的情緒很久,期望能在家中找到慰藉時,背負著工作與生活壓力的家人卻不給予過多的理睬,只是叫我拿捏好分寸就行。攢著滿滿的委屈和哀傷,我靜靜地坐在房間一角,望著完美融入社會的他們,獨自垂淚。
我,被“世故”遺忘。
無助,很無助。幸運的是,月光穿過黑夜的距離,找到了獨自在被窩中顫抖的女孩,并伴著紫藍色天空獨有的靜謐,又一次張開了她的雙臂,緊緊、緊緊地抱住我。伏在她的懷中,我慢慢恢復(fù)了平靜,松開緊抓著被角的手。她借著光束的彩筆,在我已風(fēng)干的淚痕間,寫下經(jīng)驗和教訓(xùn),情緒不該被左右。
青春總是把我們從童年零碎的夢境拉回現(xiàn)實,競爭已成為常態(tài)。我們在成績的角逐中你追我趕,然而不滿意、不順心卻往往是拿到成績單時的常態(tài)。反思,琢磨。我很努力地學(xué)習(xí),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做了比別人更多的題,并且不斷改進學(xué)習(xí)的方法。可是為什么,為什么好成績就是不能夠眷顧我?!反復(fù)的自我懷疑和對命運的“悲壯”慨嘆,成為這一個個故事最后的“影像”。
我,被“成績”遺忘。
但這一次,我開始尋找月光。
“被遺忘”的,不僅僅是我一個人,我們中的多數(shù)人都曾被這樣或那樣的人或事遺忘。并且大多數(shù)時候,未看見我們的不僅僅是他人,更是自己?!氨贿z忘”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自己“遺忘”。因為我們往往都將自己置于生活的角落。
越來越快節(jié)奏的生活,一點點吞噬了我們的時間。我們每日忙于學(xué)習(xí),疲于內(nèi)卷,極少有獨屬于自己的時間能夠坐下,一個人思考。然而,思考卻是我們看見自己且不被自己“遺忘”的鑰匙。
我開始思考,時間、生活與自己。
時間是生活的源泉。過去是時間,現(xiàn)在是時間,未來也是時間。
時間在過去給我們留下片片記憶。但記憶是隔著距離的,與故鄉(xiāng)的距離,與舊友的距離,與童年的距離。距離是一種傷,追憶是撫摸著傷的呻吟。呻吟里是無法回頭的傷痛,是念及往事的憂愁,是不敢面對自我的惶恐。傷痛無法很快愈合,憂愁并非一解就散,惶恐更不易驅(qū)趕,但時間會一直向前。
時間從黑夜走到白天,從冬走到夏,一步一步走到當(dāng)下。我們習(xí)慣于給生活以各式各樣的定義,卻不得不承認(rèn),生活是我們的生命在每一天的剪影。操勞也好,享受也罷,都是生活的方式。我們不能左右時間的進程,但可以選擇生活的方式,更可以做好生活的主角。
生活的忙亂常讓我們遺忘自己。敷衍的三餐,隨意的穿搭,蓬亂的頭發(fā),都是對自我的不尊重,對自己的遺忘。余秋雨先生曾言,生命是一樹花開。生命中難免有幾瓣飄零,經(jīng)歷過遺憾、憤怒、悲痛,才能體會到甜蜜歡欣、堅強的可貴,才能為自己的心靈找到合適的棲息地。
時間、生活與自己,是生命的美學(xué)。
人生之旅,總有一些人走著走著就散了,總有一些事看著看著就淡了,總有一些情念著念著就忘了,總有一些淚淌著淌著就干了。秋去春來,韶華白首,不過浮生一闋。
生命之色應(yīng)是極淡的,不溫不火,而生活于時光中加入各色筆墨。一路上我們沉默過、悲傷過、迷茫過,也歡笑過、驚喜過、感動過??捱^的,最終都會流淌成堅強;笑過的,最終也都將刻畫成風(fēng)景。
認(rèn)識到時間的內(nèi)涵、生命的深意,奉自己為主角,穿塵而過,心中至靜。
我開始尋求改變。
認(rèn)認(rèn)真真對待每一頓飯,享受味蕾獨特的表演。打理好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從刀叉的擺放、衣物的晾曬到書頁的翻折、筆墨的書寫,都需要濃厚的儀式感。
我開始踏足自然,欣賞時光。一杯清茶,一曲琵琶,一江秋陽,斑斕了午后,詩意了寂寞;一擔(dān)麥稈,一裊炊煙,一樹金黃,斑駁了夕陽,勾勒了自我;一葉殘荷,一彎新月,一紙書香,撫平了棱角,溫柔了往昔。
人生的常態(tài)是不被看見。不同的閱歷、不同的認(rèn)知,決定了我們注定會有不被看見、不被理解的瞬間。但只要我們足夠珍視自己,看見自己,便能遇見生命之星辰,收獲獨特之驚喜?!按诵墓饷?,亦復(fù)何言?!睂W(xué)會自我療愈,才是通往自由和幸福的指南。
這就是生活。少年就這樣成長。
月光輕輕從窗外伸進手來,抱住我的雙肩。微涼的秋風(fēng)吹起發(fā)絲,撓得臉頰有些癢癢的。風(fēng)的末梢停留在舌尖,甜絲絲的,這是人間最美的味道。
給自己一個微笑的理由,揉碎塵世繁雜,揮散心中不悅;給自己一個取暖的方式,重拾信念,不忘初心,堅定地走在面向夢想和未來的大路上。
我們可以不被別人看見,但一定要被自己看見。讀懂自己的才華,療愈自己的內(nèi)心。
月光記載的“被忘錄”終被時間的塵埃所覆蓋,未來將是自我解讀的佳篇。
月影之下,我看見自己,讀懂自己。
指導(dǎo)老師:夏艷麗
【小記者點評】
佘國慶:“我”變了,從懵懂變得成熟,開始學(xué)會思考,學(xué)會豁達,學(xué)會找回真正的自己。在記憶的長河中掬起一捧水,月影映之于上。我們在賞月的同時,月也在讀我們,讀著我們的過往、現(xiàn)在、未來。每個人都是被月影讀著的人,月影就是我們在黑夜中的“備忘錄”。
郭陳恬含:本文語言優(yōu)美,敘事流暢,作者愿意在快節(jié)奏的時代里慢下腳步,讀懂自己,難能可貴。但是主題立意方面有些“薄”了,應(yīng)該更側(cè)重于自己的改變,不只讓月影“讀”我,更要讓月影“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