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十六是我們學院的一個小傳奇。
剛升上大一的時候,我們新聞學院有個“ 小代班”制度。在每年新生入學之際,由上屆相對優(yōu)秀的學姐學長輔助新生班主任工作。作為小代班,他們的日常內容有帶領辦理入學手續(xù)、介紹學院風情、舉辦活動、推薦社團,以及時不時安撫下新生那顆迷茫悸動的小心臟。
沈十六,就是我們這屆的小代班。第一次見她,是在我們宿舍。剛剛認識的姑娘們迅速變得熱絡,話匣子開了,就收不住,快要熄燈的時候,空氣里仍然“咕嘟咕嘟”喧嘩冒泡。
“蹬、蹬、蹬”三聲節(jié)奏感分明、尺度拿捏平緩的敲門聲,引起大家注意。
我們宿舍的老二從床鋪蹦到門口,轉開鎖把,就給外面人一個大大的擁抱。待老二挪開后,我才看清門后站著的那個姑娘, 齊劉海,長發(fā),一副黑框眼鏡,拿著筆記本站在門的邊緣地帶勾勾畫畫。
“你們注意早點休息哦?!眹\嘰喳喳中,她嘴角那抹寵溺的微笑,成為我對她的第一印象。
之后,在與舍友的日常交談中,我了解到,沈十六的很多方面竟然與我那么相似。生于北方,天秤座,喜歡抱著本子在深夜里密密麻麻地寫字,最大夢想是在南方開一家酒氣與俠氣并存的小客棧。
唯一的不同,也是最大的不同——我沒她那么努力。
我一入學,就聽說了關于她是如何努力的故事。譬如,她在演講比賽前如何下功夫;在社團不景氣的時候,依然堅持對那份??浑x不棄;為了過幾門難考的課目,她會在熄燈后的被窩里打著手電繼續(xù)背筆記。她用過的筆記,也成了我們這屆學生考前必求的押題寶典。
老實說,我最初并不覺得有什么了不起。剛從應試教育中逃離的我,覺得單從成績來說,沒有任何一種偏執(zhí)的努力值得鼓勵。我更喜歡那些離經(jīng)叛道的生活方式,像沈十六這種努力型的姑娘,我覺得一點都不酷。
直到有件機緣巧合的事情發(fā)生。
我在上大學的時候,一直堅持給雜志供稿,也會跑到各種文學網(wǎng)站注冊馬甲寫文章。那年,有個網(wǎng)站舉辦金故事大賽,各種類型的文章均設有前十的獎項名額。那段時間,我的手指噼里啪啦地壓根停不下來,寫至激動處,甚至會情不自禁趴在電腦前傻笑或掉眼淚,看起來十分夸張。
榜單最終揭曉的那天,我看到入圍的10 篇文章里,大部分都是單個作者的單篇文章。唯獨有兩個人,同時入圍三篇。
其中一個, 是我, 而另一個名字看起來生動無比——“孟小狐貍”。不知道為什么,看到那個名字的瞬間,我腦子里突然一閃而過熟悉的感覺。我順著文章鏈接點進去,一下便被作者清新細膩卻不缺乏跳躍元素的講述方式給吸引住了。
她能把平凡女孩那點奇奇怪怪的小心思,用最平緩的口吻,娓娓還原。那種仿佛就發(fā)生在你身邊,即刻就要呼之欲出的真實氣息,令人沉迷。更令我驚訝的是,在她的文章里,我捕捉到了自己學校的影子。種種跡象都表明,孟小狐貍很可能和我在一個學校!我有些莫名開心,就好像上天故意把你喜歡的人帶到了身邊一樣。
看到她留下的博客地址,我毫不猶豫點了進去。照片赫然是一個熟悉的戴著黑色鏡框眼鏡的女孩,沈十六。
那個瞬間我突然明白了別人說她努力,意味著什么。那是我有生以來為數(shù)不多勤奮的一個月,在我看來,自己的付出已然足矣,可對她來說,這些努力不過是她的日常。不管課業(yè)和社團活動占據(jù)她多少時間,每天夜里,她都會蟄伏案前,如同匠人般堆砌浩瀚城墻,一磚一瓦皆忘我。
做一個丟掉幻想的實踐主義者——自從那天起,我開始反思自己。反思自己對于愛好的敷衍,計劃的虛妄,看人的狹隘,若非得此幸運良機,碰到這樣一個鮮活有力的姑娘作為“青春參照物”,真是不知道要墮落到什么程度。
之后,看沈十六的博客成了我的一個習慣。每當覺得即刻就要對那顆貪玩的心俯首稱臣時,我就督促自己去看看她的文章。她的文字像是超強鎮(zhèn)靜劑般,每次看,自己那囂張跋扈的搖擺靈魂,都會被迅速安撫下來。
她的傳聞和故事在學弟學妹們里仍然廣為流傳,聽說她去參加一個什么全國的技能比賽啦,聽說她去某孤獨癥兒童福利院做義工去了,聽說她獨自一人,出擊西北。7 月份的光景里,她在青海湖旁邊拍下小學課本里出現(xiàn)的油菜花原貌,盛大、挺拔。
待返程回來時,作為學姐的她已然到了實習期。聽舍友們說,其實系里的老師有給她留保送去報社的名額,但被她拒絕了。我猜,這姑娘骨子里大概是有那么一些傲骨, 甘愿為理想而奮斗,不臣服于俗世。
正因為未來是不確定的,我們的努力才有意義。
某天夜里,我寫完文章剛剛發(fā)布出去,就收到評論提醒。打開后,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下面的留言竟來自“孟小狐貍”這個名字。她說她正窩在一處網(wǎng)吧里,一邊寫故事,一邊整理簡歷,等到天明時,她要趕上開往北京最早的那班城際列車,去喜歡的雜志社面試。
當時的指針,大概是在凌晨4 點。我似乎能看到,一個笑容平實,戴著黑框眼鏡的姑娘,是如何精神抖擻地在網(wǎng)吧里,敲下那段令我沸騰的文字。
至此,沈十六的各種傳奇故事在學院里,戛然而止。
我依舊會偷偷關注她,看她實習結束后,進入一家新創(chuàng)辦的旅游刊物做執(zhí)行主編,白晝馳騁工作,夜里赤誠寫作,生活過得緊巴巴又樂呵呵。
私心說,看著自己喜歡的人在努力生活,我也不允許自己甘于散漫。從大三上學期起,我開始在天津、北京兩邊瘋跑, 經(jīng)前輩介紹,給一些雜志做特約記者,所以當畢業(yè)這件鬧心事降臨到我頭上的時候,并沒有費太大工夫,我就進了北京一家不錯的傳媒公司。
回想起來,這份來之不易的幸運,有沈十六當之無愧的一份功勞。
前年,我從之前的單位跳槽和朋友去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她也剛去一家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同樣都算互聯(lián)網(wǎng)浪潮里的小小試水軍。只是沒多久,我就聽說她辭職,再次投身傳統(tǒng)雜志。這個選擇,令我震驚。
時代朝夕瞬變,乘風而上固然值得驕傲,但能忍住風的鼓動,堅持自己最喜歡的那件事,悄然穿過浮躁的追風少年,更令人肅然起敬。
有一年,她新書上市的時候,碰巧,我要做一期以“努力”為主題的視頻采訪。下意識里,我腦海里冒出的第一個邀請對象就是她,沈十六——這個在我貧瘠青春里留下豐盈影子的姑娘,她以最平實的光芒,喚醒了我沉睡已久的理想。
謝謝你教會我:努力,是為了不辜負自己。
(張秋偉摘自《你可以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臺海出版社,本刊有刪節(jié),八方留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