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刀郎的歌,從刀郎的出場開始。
二十年前,剛出場時的刀郎,只聞其聲,不見其人。滿街都是刀郎的歌聲,但那個神秘的刀郎大家都沒見過。
很多人說,這就是饑餓療法中最具效力的一種:越覺得好聽,就越想看到這個人;越想看到這個人,就越覺得好聽。
那時候,大家耳熟能詳?shù)母鑾缀醵际恰案叽笊稀保啻?,榮光,鳥語,花香,邊關的晨曦,家鄉(xiāng)的月亮……
刀郎就像一個另類,放聲高唱著《2002年的第一場雪》《西海情歌》《情人》《披著羊皮的狼》《手心里的溫柔》《沖動的懲罰》《黃玫瑰》……橫空而出,陡然踏進了那個年代,擁進了人們的心里。
飽含滄桑、略帶沙啞的嗓音,抑揚頓挫,句句扎心;柔情如水,又高亢昂揚。就像一嘟嚕珍珠,那一串串歌詞,人人心中有,人人筆下無,俱在意料之外,盡在情理之中。
什么樣的人,才能唱出這樣的歌,才能寫出這樣的詞?
久盼的刀郎終于出現(xiàn)了,一切仍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圓圓的臉,凝情和善。眼睛黑亮,真誠略帶羞怯。身材敦實,勻稱有力。一個純正標準東方人的面孔,溫暖而親切。
那時候大家都覺得這個刀郎背后一定有一只助力的推手——一個強大的背景,一股雄厚的資本——否則,刀郎怎么可能會以這樣的方式、在這樣的時刻,突然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之中?
但事實最終讓大家都看得明明白白,這個年輕的刀郎,除了才華,他幾乎一無所有,就是憑著一股青春的激情,憑著自己對音樂的激情和摯愛,單打獨斗地闖進了波詭云譎的音樂市場。
最終的結局我們也看到了,刀郎含著熱淚,泣不成聲,哽咽著《謝謝你》,離開了對他這個異類毫不留情、毫不珍惜的當代歌壇。
盡管刀郎擁有著最多的歌迷,但這些歌迷都只是最普通、最底層的人,他們可以和刀郎一起放聲痛哭,一起捶胸跌足,但他們誰也挽留不了刀郎從歌壇的離去。
無奈的刀郎歌迷,他們屬于這個時代最大的群體——沉默的大多數(shù)。面對著無望的刀郎,他們的選擇只能是沉默,只能是淚水,只能是忍耐和等待。
這些沉默的“刀迷”,一遍一遍忘情地哼唱著刀郎的歌,一次一次默默地淚流滿面,將近二十年后,終于等到了鍥而不舍,不屈不撓,壓不破、打不垮、捶不扁、煮不爛的那顆“銅豌豆”刀郎的回歸。
刀郎的回歸,讓“刀迷”們奔走相告,欣喜若狂。
刀郎再次給他們帶來了那么多驚喜和激情,《羅剎海市》《花妖》《鏡聽》《路南柯》《翩翩》……
剛一聽有些陌生,又一聽心里打戰(zhàn),再一聽禁不住淚流滿面,字字推心置腹,句句披肝瀝膽。
五十歲的刀郎,一點兒沒變,還是原來的刀郎,還是我們的刀郎,還是時時想起的那個刀郎。
都是掏心窩的那些話,都是日思夜想的那些話,都是想說卻一直沒能說出來的那些話。
我們的刀郎回來了!
這么多新歌,都是自己心里的痛;這么多新詞,都是自己心底里的憋屈。
初聽不通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聽著聽著就笑了,笑著笑著又哭了,哭著哭著心碎了。
——“珠兒”就是刀郎嗎?就是我們嗎?就是那些小鬼嗎?小鬼們的生命占據(jù)通往神殿的路,人和地府的紐帶就是這些小鬼。冠冕堂皇的人,念經誦佛,卻毀善從惡。不得超生的小鬼,卻穿越陰陽,一心救人。有些人活著,卻在做著鬼的事;有的鬼死了,卻依然散發(fā)著人性的光輝。我們是被這個有權有勢的人玩弄的世界,給算計了,給利用了,給安排了,是他們撕毀了諾言,踐踏了美好,謊話連篇,藏牌弄千,裝神弄鬼,幻化人間,我是和親人們唯一的聯(lián)系,也是失落人間唯一的憑證。我們要去告訴昨日所有異界同夢的愛人,告訴他吻過的山川與河海已經醒來,輝煌的神殿已經倒塌,冰寒的地獄不復存在。我們現(xiàn)在努力做的事將是大美大愛,會列載史冊,會成為永恒的記憶,在人們心中熠熠生輝,世世留存。有的人,必須得我們去記?。挥械挠洃?,必須是我們來保存。新的生命,需要繼續(xù)救贖世人,為我們,為我們自己的孩子去吶喊,去抗爭,給我們的孩子換來一個燦爛的人生和未來。
——“羅剎海市”在哪里呢?就在我們身邊,就在那三寸黃泥地。羅剎國里常顛倒,“馬戶”愛聽“又鳥”的曲。勾欄從來扮高雅,自古公公好威名。草雞打鳴當司晨,半扇門楣上裱真情。紅描翅,黑畫皮,綠繡雞冠金鑲蹄……對這些,我們用不著猜來猜去,也用不著憤世嫉俗,因為那些“馬戶”不知道自己是驢,那些“又鳥”不知道自己是雞,更不知道他們怎么洗也是個臟東西。那“馬戶”“又鳥”,是我們人類根本的問題。
——眼前的人是不是就是《花妖》中的她,或者他?我們都曾上過奈何橋,我們也都喝過孟婆湯,我們一定記不起來了,也許上輩子我們深愛過,以至生離死別,萬里殉情,這輩子才會重相逢。人生就是幾十年,好好珍惜吧??纯茨阍矫撕J倪^的戀人,手指粗糙了,兩鬢斑白了,皺紋也越來越深了,這一切,像不像花墻下彌留的那一束枯黃?是不是那一只秋夜淋淋雨中的倦鳥?千萬莫要讓滿城的汪洋,都變成我們的淚水……我的心似流沙放逐在車轍旁,他日你若再返必顛沛在這世上。你看那天邊追逐落日的紙鳶,像一盞回首道別夤夜的風燈。初聽已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淚迷離。詞中無一個“情”字,卻情深似海;無一個“愛”字,卻愛得死去活來;無一個“痛”字,卻讓人肝腸寸斷;無一個“悲”字,卻讓人撕心裂肺。誰不曾有遺憾過往,誰又在駐足祈望?入心入魂,如泣如訴,百聽百感。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最悲切,最不忍卒聽的是《鏡聽》嗎?以為《花妖》就是天花板了,沒想到《鏡聽》又成了一道天花板。古代社會,女孩十五六歲嫁人,戰(zhàn)爭時期年齡會更小。平民百姓,農家子弟,昨日征召入伍,今日嫁娶過門,明日隨軍而去,一別即是來生來世。數(shù)不清的戰(zhàn)事,數(shù)不清的尸骨。清朝大小金川之戰(zhàn),歷時三十年,清軍慘勝,死傷無數(shù)。民間戰(zhàn)前結婚,就是企望能給家門留下骨血,以續(xù)香火。那時的女子,三從四德,層層束縛,清一色小腳,毫無自生能力。一旦嫁人,丈夫就是天,就是地,就是原野,就是穹隆,就是她的一切。她就是無根的女蘿,漂泊的浮萍,就是一茬一茬的離離原上草。十八年未歸,又沒有子嗣,在家中自然不會有任何地位。眼看著青絲變白發(fā),幾乎遺忘了模樣的丈夫又毫無音信。除夕之夜,占卦帶來了更壞的消息,于是她自縊身亡,慘絕人寰。一更鼓兒天,十八年離別,只剩了最后的思念;二更鼓兒敲,淚珠兒對對往下掉,極悲之人,才會兩眼淚如泉涌;三更孤兒咚,窗欞不動哪里來的風,踢開了腳下的凳子,才有了身體下墜的那一束寒戰(zhàn);四更鼓兒催,天上鴻雁往南飛,魂亡魄散,她才會在陰間與丈夫相會。勸君聽聽《鏡聽》吧,那些整天喊著打打殺殺的人,請珍惜眼前的和平吧。戰(zhàn)爭年代,知道最苦的還有哪些人嗎?凄絕的和聲,斷魂的唱詞,淚崩的嗩吶,蕭颯的琴音,冷酷的撕裂,無語的煎熬,天青地黑,鴉默鵲靜,深夜沉沉,萬念俱灰。此時看看身邊的親人,想想自己的兒女,縱然鐵石心腸,焉能不淚飛如雨……
刀郎太牛了,一下帶來了這么多的新歌。耳朵懷孕,目不暇接,神不守舍,骨騰肉飛。太多了,太妙了。像那首被稱為刀郎最深刻、最銳利、最悲憫、最具哲理思辨、最具民本立場、最耐人思考的《路南柯》;像那首無比飄逸神奇,無比優(yōu)美華麗,受人喜愛,令人驚嘆,極富想象力,讓我們心神蕩漾,帶有普遍意義的《翩翩》;像那首更犀利、更透徹、更荒誕、更丑陋、更具現(xiàn)實性、更具批判性、更有戰(zhàn)斗力、更有直面感的《顛倒歌》;還有,像那首讓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瓜洲渡》,月如刀,水似血,錢乃毒物,情成噩夢,躲不過的污濁,跨不過的圍墻,看看身旁,又有多少薄情負心的李甲郎,又有多少癡情貞烈、身藏大愛的杜十娘;還有那飄搖在風雨中的《還魂傘》,說的是你嗎?是他嗎?是我嗎?本是良善之家,安分之人,努力進取,以求大成,卻不承想流落至此,受盡凌辱,備受折磨,閱盡人間冷暖,看不穿苦海無邊。為什么會這樣,為什么?這把“還魂傘”,能否給我一絲最終的期盼……
每一首都是經典,每一首都是奇篇,每一首都是神曲。
“刀迷”們聽了哭,哭了聽,唱著哭,哭著唱,不停地哭,不停地聽,不停地唱。
刀郎的歌,促成了“刀迷”們眼淚的汪洋,成了普通民眾的節(jié)日狂歡。
刀郎的復出,沸騰了“刀迷”,震顫了歌壇,驚艷了世界。
一首《羅剎海市》,不到一個星期,點擊率突破一百億,目前已達四百億。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刀郎新歌在全球的播放量,即將突破一千億。
這是中國歌者在全球音樂界一個前所未有的數(shù)字。
口碑載道,好評如潮。
打開網(wǎng)絡,處處都是刀郎的身影。俯視平臺,刀郎的嗓音,好似一片巨浪驚濤。
大家都以為刀郎這次會留下來了,這樣的刀郎,沒有人可以再對他為所欲為,沒有人可以再翻手為云,覆手為雨。
但“刀迷”們都想錯了,也都大意了。當然,刀郎是清醒的,一部分“刀迷”也開始有了醒悟和警惕。
新媒體時代,一些力量往往會以另外一種形式展現(xiàn)出來,變成新的你看不見摸不著的“馬戶”和“又鳥”。
“刀迷”們率先發(fā)現(xiàn)了,在某網(wǎng)絡平臺上,刀郎的粉絲停留在一千四百萬上下,再也不增加了。按說這個數(shù)字也不算少了,但比起那些動輒兩千萬、三千萬、四千萬、五千萬、八千萬、九千萬甚至上億的歌手或網(wǎng)紅,刀郎還比不過嗎?還比不過他們的一半、三分之一、五分之一嗎?
所有的圈子都靜悄悄的,所有的媒體幾乎都是沉默的。
沉默得令人窒息,令人疑惑,令人費解。
刀郎回來了,但以前的氛圍好像什么也沒有變,什么都還是老樣子。
于是有一天,刀郎突然發(fā)視頻了。網(wǎng)絡是有記憶的,2023年12月6日那一天,視頻上的刀郎看不出任何表情,也沒有任何解釋,也沒說任何原因,只說他做了決定,給大家請個假,暫時要離開大家了。
最短也許是一年,最長也許是兩年、三年甚至更長。
刀郎說他還有創(chuàng)作計劃,需要大量的時間去采風,去鄉(xiāng)下,去田野工作,而且明明白白地說,在這期間,他沒有任何開演唱會的計劃。
至于別的,刀郎做了慎重聲明,大家放心,我不會被一些人利用,與整個行業(yè)為敵,我的歌曲也沒有受到任何平臺惡意的下架和脅迫,這些都是謠傳,請大家不要相信……
“刀迷”們蒙了。
就像當頭一棒,蒙得徹底而又茫然。
怎么了,到底是怎么了?
這次連哭也來不及,刀郎就像一道雨中的彩虹,倏然間便在人間消失了。
還不如上次那樣的離開,讓“刀迷”們有機會告別,有機會放聲痛痛快快地號哭一場。
幾乎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這次刀郎并沒有讓“刀迷”們等得更久,頂多也就十個月,刀郎的平臺就突然宣告,刀郎回來了。
不是假話,也不是造謠,更不是自媒體蹭流量,刀郎真的回來了。
緊接著,刀郎的演唱會就開場了。
明眼人也許感覺得到,刀郎似乎在宣戰(zhàn)了。
似乎是在告訴人們,不能這么忍氣吞聲了,也不再這么隱姓埋名了,隱忍了幾十年的刀郎,已經五十三歲了,他不能再讓他的歌迷們等下去了,他也沒有更多的時間讓歌迷們再等下去了。
刀郎是屬于“刀迷”的,屬于民眾的,這個龐大的音樂市場,不能就這么拱手交給他們,更不能再讓他的“刀迷”們這樣苦苦等待下去。60年代、70年代出生的“刀迷”已經老了,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歌迷也要進入中年了,放棄了他們,等于刀郎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結束了。
沒有刀郎的時代,音樂市場一定還在,但一定會是另外一番模樣,另外一幅場景。
“刀迷”們被這突然到來的驚喜再次打蒙了,依舊蒙得這么徹底,這么茫然,在刀郎的演唱會開場之前,幾乎連思考、連回味、連深究的時間都沒有。
幸福和興奮來得如此突然,所有的準備都沒有,一切都來不及。
以至2024年8月30號,刀郎在故鄉(xiāng)四川的演唱會,讓更多的人還沒找到地方,就正式開場了。
破天荒的線上演唱會。
演唱會的名字:“山歌響起的地方”。
演唱地點:資中,四川的一個縣,刀郎的家鄉(xiāng)。
《虞美人·故鄉(xiāng)》是演唱會的開場白,是刀郎對故鄉(xiāng)的泣訴,是對親人的跪拜,是這臺演唱會的主旨和靈魂:
……
該死的風花雪月,是讓我如愿的感覺
蹉跎的無知歲月,是年少的號角佝僂的骨節(jié)
陷落的古城不歸的河
我最后的天際
憂戚的母親祈禱著孩子的遠行
少年的夢啊
入暮的云煙,都裹著殮衣歸來
那背鄉(xiāng)離土的憧憬,是光陰的遺骸
窮困的富貴,卑賤的榮華
深諳囹圄的人啊
怎么就忍心對你唱這滿身鞭痕的年華
我只能在沒有哀愁的夢境里回來
我怕你親吻我臉龐,發(fā)現(xiàn)我滿眼悲悔
我怕你追問離去的父親,你年邁的孩子
我怕我見到你我會愧對原來的自己
我怕你親吻我臉龐,發(fā)現(xiàn)我眼里的淚
我怕你問我為何丟失了年邁的父親
我怕我見到你無言面對原來的我
……
當“刀迷”們看到這首歌詞時,以至在很久很久以后回看這首歌詞時,都會在回味中滿眼含淚地被深深觸動。我們的刀郎,這次也許是真的回來了,死心塌地地回來了,也真的不會再離開了。
即使是“刀迷”,也沒有想到刀郎的演唱會是在這樣的一個平臺上,在這樣的一個時刻,在這樣的一個氛圍里開場了。
刀郎的線上演唱會,沒有伴舞,沒有嘉賓,沒有化妝,沒有道具,沒有裝飾,沒有演出服,除了幾束簡約的燈光,幾乎沒有任何布景。就像刀郎的復出一樣,弱得沒有任何后臺,但強得幾乎沒有對手。
整個演唱會,主唱就刀郎一個人,足足演唱了四十多首歌曲。都是刀郎的歌曲,都是刀郎親自出場,沒有假唱,沒有對口型,沒有休息,沒有替換,沒有一次休場,甚至沒喝一口水。即使在下雨,刀郎也沒有讓聽眾等待,他以主持人的身份,現(xiàn)場直播采訪了他的幾個音樂界的得意高徒。刀郎一律稱他們?yōu)槔蠋?,沒有架子,沒有隔閡,沒有套話,更沒有居高臨下,幽默風趣而又其樂融融。幾分鐘后,繼續(xù)冒雨開唱,刀郎一個人從晚上八點一直唱到凌晨一點多。
刀郎沙啞的嗓子更啞了,但他的感情更真摯,演唱更投入,更加滄桑感的嗓音留住和打動了更多的觀眾。
老歌,新歌,耳熟能詳?shù)母?,刻骨銘心的歌,大家都會唱的歌,唱了幾百幾千遍的歌,唱一遍哭一遍的歌,全都上來了?/p>
如癡如醉,酣暢淋漓。
萬分遺憾的是,整整一晚上,一直等到演唱會結束了,還有數(shù)不清的“刀迷”仍舊沒有找到這個平臺,仍然沒能進入這個演唱會。
即使如此,這一切,并不妨礙刀郎超常的號召力和影響力。五千多萬人同時在線觀看,點擊率突破七個億。同樣也不妨礙超大型平臺的海量轉發(fā)、迅猛刷屏和潑天流量。
免費觀看演唱會的聽眾,包括“刀迷”,每個人的打賞,被限制在兩元之內,同時還被告知,這些打賞都要贈送給慈善機構。四個小時之內,打賞數(shù)額高達兩千六百萬元之巨。
這是一個恐怖的數(shù)字,在互聯(lián)網(wǎng)誕生以來音樂界的歷史上,前所未有,登峰造極。
這期間,所有演唱和轉發(fā)刀郎歌曲的自媒體,粉絲數(shù)和點擊率都以數(shù)以萬計的速度在增長。
事實上,演出還沒有結束,整個網(wǎng)上幾乎就沸騰了。歡呼聲、贊美聲,排山倒海,所向披靡。
刀郎的演唱會,重重刺激了各大平臺對刀郎所蘊含的超常能量與價值規(guī)模的震撼懾服和刮目相看,也讓資本們看到了其間所蘊含的巨大商機和無限收益。
一個“刀迷”在網(wǎng)上點擊率上萬的吶喊聲,震顫著所有人的心靈:
“刀哥,你為什么不直播帶貨呢?你就是賣土,我也一定買你二斤!”
就這么一句話,看哭了無數(shù)人。
從這句話里,人們看到的是“刀迷”對刀郎無私的癡愛,而資本們看到的則是滾滾的金錢和海量的財富。
也許直到今天,人們才會看得明明白白,刀郎的回歸復出,既是資本在利用刀郎,更是刀郎在借力資本。
沒有資本的挑戰(zhàn),刀郎不會復歸;沒有刀郎的超霸,資本也不會臣服。
是一種巨大的、無形的、碩大無朋的力量,瞬間壓倒了一切,戰(zhàn)勝了一切。
于是刀郎的線下演唱會,很快便在狂濤一般的歡呼聲和熱盼之中開場了。
資本們明白,已經用不著再試再看再等了,直接開場即可。完全可以放心,所有的商家都會在刀郎這面旗幟下,賺得盆滿缽滿。
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一切對手都只是浮云。
面對山呼海嘯的刀郎回歸,資本們俯首稱臣,“馬戶”“又鳥”們再次全線潰退。
事實也正是如此,刀郎的第一場線下演唱會,在成都,第二、第三場,在廣州。
這是刀郎真正的回歸,與自己的“刀迷”們直接面對,現(xiàn)場交流。
所有門票全部秒光,根本不夠搶,根本搶不到。
卷土歸來,橫掃三軍。刀郎的演唱會,確確實實成了“刀迷”的狂歡,成了民眾的節(jié)日。
排山倒海,震天撼地,勢大力沉,雷霆萬鈞……
場內萬人大合唱,場外百萬大聚集。
現(xiàn)場直播的機構媒體,每場都在十家以上,每個平臺現(xiàn)場觀看人數(shù)都在三百萬到六百萬之間。
所有現(xiàn)場直播的自媒體,即使是偷偷直播的,觀看人數(shù)幾乎都瞬間上升到十萬+。最多的一個手機自媒體,公開展示,兩個小時的瀏覽人數(shù),達到了將近四百萬。有多個網(wǎng)友展示了一場演唱會自媒體直播平臺數(shù)據(jù),觀看人數(shù)全部都是十萬+。
有人統(tǒng)計過,在演出現(xiàn)場直播的個人手機自媒體,每場演唱會都數(shù)以百計,甚至更多。
直播點贊數(shù)每場都在千萬以上。
更為夸張的是,由于現(xiàn)場刷屏的人數(shù)過多,三大運營商的網(wǎng)絡竟多次陷入癱瘓。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在網(wǎng)上觀看刀郎線下演唱會的觀眾數(shù)以千萬計,數(shù)以億計。
三場演唱會,每場演唱會的熱度都在七點五億以上。
這是前無古人的數(shù)字,一個令人驚嘆的奇跡。
刀郎再沒有在抖音上露一次面,但刀郎抖音的粉絲不知不覺中已經增加到兩千萬。
最大的奇跡是演唱會場內場外,萬人合唱,萬人流淚,一遍一遍地伴唱,一遍一遍地慟哭。聲嘶力竭,痛徹心扉。
網(wǎng)友“涓涓溪流”在網(wǎng)上感慨萬端地評論說:“1949年建國以來,作為音樂家,從來沒有一個人具有如此卓越的專業(yè)音樂創(chuàng)造力,從來沒有一個人具有如此巨大的社會感召力,從來沒有一個人具有如此深刻的道德影響力,從來沒有一個人具有如此普遍的民族認同感,從來沒有一個人如此能讓我們的后人認識到正直、才華和愛,才是華夏民族延續(xù)至今的基因和最為高貴的品德。刀郎,羅林先生,一位屹立于世界音樂之林的人民音樂家!”
看看網(wǎng)上來自各個群體、各個階層、各個年齡,各種不同的聲音吧。
……
一個人的哽咽,一群人的淚流;一個人的青春,一群人的過往……情感的宣泄,這一刻,大家脫下那沉重的面具枷鎖,活成真實的自己。
場內的哭了,場外的也哭了,刷抖音的也哭了。大家都哭了,哭的不是歌,哭的是生活的酸楚,無能為力??薜氖菈阂忠丫玫那榫w。哭半生傷痕累累,哭的是現(xiàn)如今的世道人心。哭自己逝去的青春,哭自己愛而不得的人,哭自己生活過的亂七八糟的情緒,刀哥老了,我也老了。
熟悉的世界在一點點消失。我們也開始慢慢變老了,刷著刷著就想哭了,我們這代人啊,點過煤油燈,看過黑白電視,看過連環(huán)畫,騎過二八杠。拿著玉米稈當甘蔗吃,在村口偷過瓜,小河里摸過魚蝦,鉆過麥田,逮過螞蚱,這一切仿佛都在昨天卻已經成了遙遠的回憶,小時候畫在手腕上的表,從來也沒有走過,卻帶走了我們美好的時光,小時候小賣鋪的東西都想買,但是口袋里沒錢,長大以后超市里的東西都能買,卻不知道買什么能快樂,小時候哭著哭著就笑了,長大以后笑著笑著就哭了,致敬刀郎,致敬經典,致敬我們逝去的青春……
刀郎演唱會,大家都哭了,哭的不是歌,哭的是生活的酸楚,無能為力??薜氖菈阂忠丫玫那榫w??薜氖桥qR半生傷痕累累,哭的是現(xiàn)如今的世道人心。想發(fā)個朋友圈訴苦,好像不太合適,想找個人傾訴一下壓抑的心情,翻遍整個通訊錄也沒找到那么一個人。于是我又像往常一樣,咽下所有的情緒,一個人靜靜崩潰,默默治愈??蓱z這一身傲骨,卻像個小丑,嘗遍了酸甜苦辣啦,卻還要像個沒事人一樣茍延殘喘。沒有七十二變,卻要經八十一難。這么多年刀郎你受苦了,我們也跟著你一起在受苦。
前奏響起,淚流滿面。想起高中的課間廣播每天流淌出的旋律,想起那無懼無畏的青春歲月??粗磉吷聿陌l(fā)福、頭發(fā)稀疏的中年男女,原來青春離我們那么遠了,在那個物質與精神匱乏的年代,我們像瘋狂的野草野花,沒有指引與方向,肆意生長,無邊無際。又仿佛被無形規(guī)矩和要求包圍,那種壓抑的感覺和內心深處渴望被理解的想法不斷交織碰撞,成為我們壓抑又無法釋放的情緒。那就是青春吧,那個時候還在想著以后選擇什么職業(yè),找什么樣的人結婚?,F(xiàn)在,過幾年就陸續(xù)開始張羅孩子的婚事了。已經快要忘記我們曾經也有期盼與夢想,不要嘲笑大雨滂沱中淋濕的人,不要嘲笑那些邊唱邊流淚的人。那眼淚無關刀郎,無關某個人。是緬懷那段最自我最喜歡的時光,還有接受不想老去又不得不老去的無奈。
這幾天最火的就是刀郎了吧,臺上的哭,臺下的哭,在場的哭,不在場的也哭,就連我這個70后的大媽,隔著屏幕都哭得泣不成聲,有的人說你哭啥,我哭啥,我哭我這么多年來的不容易,從創(chuàng)業(yè)當老板到負債累累的種種心酸,哭我這個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的不容易,哭我錢錢沒賺到,家家沒顧好,娃娃沒照顧到,到頭來,發(fā)現(xiàn)不虧欠任何人,唯獨虧欠的只有自己,其實眼淚不是為刀郎而流,而是為自己流的,每一個人經歷的生活的酸楚,工作的壓力,還有壓抑已久的情緒和現(xiàn)如今的世態(tài)炎涼,這些年都太不容易了,因為我們就是普通而平凡的人,有淚自己擦,有痛自己忍,委屈了憋著,天大的事得自己扛,除了堅強我們別無選擇。
怎么能不哭呢?70、80后,但凡有點上進心的,基本都負債了,一邊內耗,一邊自愈,一會想開了,一會又糾結了,想發(fā)個朋友圈訴苦,好像又不太合適。70、80后,上有老、下有小。最后還是刀郎撫慰了我們的傷痛,釋懷了我們失去的青春……
要是能來貴州,我也帶我老公去看一場,只為了讓他在現(xiàn)場放下身上的包袱,放聲大哭一場,畢竟他一個人承擔起了養(yǎng)家糊口的責任,每天心疼他,不知道怎么安慰他,他心里一定也有不為人知的苦楚需要發(fā)泄出來。
聽了這些歌我確實扛不住了。一個人悄悄哭了一晚上,第二天眼睛還腫著。活了半輩子,年輕過,沖動過,也后悔過!句句歌詞直戳人心!縱橫回憶淚流滿面!
這首川江號子,唱出了底層人生活的不易,不知不覺間已淚水滑落……生活在沱江邊,聽著號子聲長大,父親用拉船養(yǎng)活一家,聽著,聽著,淚流滿面……父親已經離開二十年……
一直在琢磨,喜歡刀郎的都是什么人,我現(xiàn)在明白了,三觀正的,內心純凈柔軟的,樸素愛國的,愛憎分明的,疾惡如仇的,為生活奔波還能一心向陽的,執(zhí)著于內心的,對老百姓有悲憫情懷的——刀郎是個什么樣的人,喜歡刀郎的就是什么樣的群體,這樣的標簽群體,就不分年齡,不分男女,我用拔高的一句話來概括,刀郎以及喜歡他的所有人,就是咱們中國的基本盤呀,有了這個龐大的群體,咱中國就能度過千難萬阻,您仔細琢磨,我說的有沒有道理?
……
“喜歡刀郎的歌的人,就是咱們中國的基本盤?!币徽Z道破,樸實而又深刻。
刀郎的歌吻合了老百姓心里的凄楚無奈,匯集了底層人生中的酸甜苦辣,感受到的是在這塊土地上的磨難負重。
他們是中國沉默的大多數(shù),是一直在努力、在奮斗、在隱忍、在堅持的大多數(shù)。
幾十年人生過程中的酸楚和苦難,他們不想、不愿意,也沒有機會和時間跟任何人訴說。年邁的父母、年幼的孩子、疲憊的妻子,只能向他們訴說,向他們發(fā)泄,而他們自己,只有傾聽,只能隱忍,默默地承受。
多年前,我們滿腔的憂慮、郁悶和高壓,還可以在歌廳、在劇場、在體育場去吶喊,去翻唱,去呼號,去“雄起”。但如今的歌廳和劇場,已經成了權貴和富家子弟的小眾藝術場所。不爭氣的足球,更是讓無數(shù)無辜的球迷一次次地被壓抑,被窒息。
城市化和已經年邁衰老、離開人世的父母,讓飽受磨難困苦的人們早已失去了可以哭訴、可以埋怨的場所和對象。
很多很多人,在熙熙攘攘、人聲鼎沸的城市之中,連一個放聲大哭的場所和機會都沒有,只能默默地哭泣,無聲地淚流。
他們只能隱忍著,憋屈著,蒙受著,承擔著這一切的一切,把所有的委屈和痛苦都沉默在無語的思緒里,壓抑在幽深的心底里,雕刻在滿臉的皺紋里。
其實這個隊伍十分龐大,他們都需要一個傾訴的場所,一個需要宣泄的機會。
今天,只有刀郎回來的今天,是刀郎給了他們這樣一個機會和場所,讓他們大聲訴說,讓他們放聲詠唱。對于千千萬萬和刀郎一樣遭遇的人,是刀郎給了他們撫慰,給了他們一個從來沒有的窗口,讓他們傾訴,讓他們宣泄,讓他們號啕和流淚。
刀郎也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
窮困的富貴,卑賤的榮華
深諳囹圄的人啊
怎么就忍心對你唱這滿身鞭痕的年華
……
于是,在這樣的一個場所里,面對著同樣傷痕累累的刀郎,他們一起唱,一起哭,一起放聲號啕。
已經不是演唱會了,是刀郎和歌迷們在互訴衷腸,在一片淚水中追憶著各自坎坷悲酸的人生。
刀郎的演唱會,成了追憶青春的思域風暴,成了緬懷歲月的情感決堤,人人都在酣暢淋漓地宣泄,個個都在淚水滂沱地哭訴。臺上的刀郎淚光閃閃,天下的觀眾汪洋一片。
含淚地唱,忘情地哭,幾乎成了刀郎演唱會的主基調。
這就是刀郎超越演唱本身的演唱會,這就是刀郎的歌引發(fā)的社會共鳴,情緒共振,苦樂共享。
有人說,刀郎現(xiàn)象,展現(xiàn)了音樂的最高境界,也應是所有藝術的至高境界。
也有人質疑這種共振和反響,認為這不是高雅藝術、嚴肅藝術應有的效果。
一個網(wǎng)友厲聲怒手享,斬釘截鐵:“……你們這些躲在象牙塔里的所謂的專家,別再拿什么農民、審美、嚴肅、主義、流派、哲學說事蹭流量了,是你們丟棄了大眾,大眾也早已把你們丟棄了。你們早已成了時代的棄兒,如今依舊毫不自知,還以為自己仍然高高在上,整天陰陽怪氣在網(wǎng)上刷存在感,沒感覺也沒羞恥嗎?不反思也不臉紅嗎?”
這些話,也許有些偏激,但確實值得所有文藝界的人深思。我們的現(xiàn)實,需要那么多高深的理論和教誨嗎?
每年數(shù)以千萬計的大學生、中專生,現(xiàn)如今占總人口一半以上大中專學歷的或就業(yè)或失業(yè)的人們,真需要那些專家居高臨下地呵責和指導嗎?
這些圈子里的專家,還有這個資格嗎?百姓的難,百姓的累,百姓的酸甜苦辣、悲歡離合,百姓的無助和希冀,百姓的情感和期盼,這千千萬萬的普通大眾,你們關注過嗎?關心過嗎?發(fā)過聲嗎?吶喊過嗎?
這些所謂的專家,早已沒有話語權了?,F(xiàn)在的話語權,不在電視電臺,不在報紙雜志,更不在圈子里,而是在網(wǎng)絡新媒體和自媒體的評論區(qū)。
一個刀郎,簇擁著60后,緊靠著70后,俘獲了80后,感染了90后,正在呼應著00后,他和他們一同會聚在劇場中,一同洶涌在歌聲里,一同怒吼在評論區(qū)。
“刀郎,我愛你!”這是劇場里,萬人齊聲的吶喊和表白。
“刀郎,你讓我們終于有了自己的大舞臺!這次我們一定不會讓他們再欺負你了,一定不會再讓你離開了。我們明白了,你是我們的,我們一定要保護你,留住你!”這是點贊無數(shù)的網(wǎng)友在評論區(qū)的一句留言。
我們毫不懷疑,在古今中外的社會上,總是有各種各樣的圈子和階層。
每個圈子、每個階層都有自己的審美和所愛。
這沒有異議,無可厚非。
但任何人不能也不應該把自己的標準和傾向,附加在所有的人頭上,甚至認為只有這樣,才是一個理想化的文明社會、一種高層次的文化氛圍。
其實從來都不是這樣,也從來做不到這樣。自古以來,人民大眾都擁有自己的選擇,自己的取舍。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這應是文明和文化選擇的最高標準。
陽春白雪,下里巴人;或高雅,或通俗;或嚴肅,或娛樂;或宮廷,或市井;或上流,或平民。這些都是專家們常常辯解和爭論的話題。但事實上,從古到今,不同的階層、不同的圈子,都各有各的天地,各有各的廟堂。
刀郎帶給我們的另一個課題就是,在現(xiàn)階段,在當下中國,我們的文化,我們的審美,是不是也仍然還有著一條隱藏的界限,還有著一道無形的不可逾越的鴻溝?
誰在整固它?誰在守護它?又是誰在操弄它?
在這個根本問題上,人民的發(fā)言權在哪里?人民的選擇權又在哪里?
而如今,是刀郎的歌聲,撥響撼動了當下中國沉默大多數(shù)的心弦,他們開始清醒了,開始覺悟了,開始登場了,并開始了自己的選擇。
人民需要屬于自己的文化和藝術。
有人說,因為有了奧黛麗·赫本,我們的未來才不那么沮喪;因為有了大仲馬,我們意識中的雅俗才不那么尷尬。其實這個句式還可以增添很多:因為有了詩經楚辭唐詩宋詞,我們的文化才顯得斑斕多彩;因為有了宋元明清小說戲劇,我們的文藝才從廟堂落到民間;因為有了蒲松齡,我們面對陰陽生死才毫無懼色;因為有了刀郎,我們對人生才有了更多的惆悵和留戀……
我們愛《繡紅旗》,我們愛《萬疆》,我們同樣也愛刀郎,所謂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就是讓愷撒的歸愷撒,讓上帝的歸上帝,讓人民的歸人民。
人民的廣泛參與和呼應,才是真正的時代文化,才是嶄新的美好時代。
責任編輯:徐晨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