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青春期后,同學們開始了一個迅速成長的階段,身體發(fā)育,自我意識覺醒。生理上的變化,喚醒了大家對自己身體的關(guān)注,也喚醒了大家對“美”的認知。然而,“美”的意識也可能帶來煩惱。每個人自我認同的發(fā)展水平不一,大家對自己容貌的認可度也不一樣,有沒有正在為自己不夠好看而焦慮自卑的同學呢?
在做心理老師的日子里,我遇到了不少因為容貌而焦慮的孩子。今天,周老師很想和同學們說說他們的故事。
1.裝在“套子”里的女生
小顏天天戴著口罩和鴨舌帽,帽檐壓得低低的。同學一年了,大家都沒有見過她的“廬山真面目”。她的好朋友彤彤說:“我每天都是通過小顏的聲音和特殊裝扮辨認她,如果哪天她主動摘下口罩,我可真不一定能認出來?!逼鋵?,天天戴口罩并不舒服,小顏也很苦惱。于是,彤彤帶著小顏來找我。
“老師,我不喜歡戴口罩,但是一直沒有勇氣摘?!毙☆伒念^埋得很低。
“哦,沒關(guān)系,不著急,也許我們需要一段時間。”我的語氣不急不慌,看她的眼里滿是真誠。
小顏:“哦,老師,您怎么不是好奇或責備?”
她有些驚訝地抬頭看了我一眼,長長的睫毛下是一雙亮晶晶的大眼睛。我不禁在心里驚嘆:“多好看的姑娘。”原來,在她以往的經(jīng)歷里,周圍人對她異常的行為都是給出否定的評價,覺得她是在“作怪”,而我的尊重和包容讓她覺得詫異。
這種態(tài)度贏得了小顏的信任,她主動和我講起了自己的故事:小顏出生時臉上就有塊硬幣大小的紅色胎記,小時候的她從未覺得自己和別人有什么不同,父母告訴她,那是被天使吻過留下的印記,她甚至常常覺得驕傲。可是,上小學時,可怕的事情出現(xiàn)了,有淘氣的男生追著她說她是“妖怪”。這下,父母再說什么她也不信了,整個小學階段都蒙上了陰影。上初中之前,父母帶她去醫(yī)院做了治療,她臉上的紅色胎記其實已經(jīng)幾乎消失了,只留下一點淡淡的粉紅,讓人以為那是她臉頰的一抹緋紅。可是,小顏執(zhí)意在新同學面前戴上口罩,紅色胎記還印在她的心里。
2.減肥成功的男孩
昊昊很優(yōu)秀,性格開朗,成績出色。進入初二之后,他卻漸漸變了,每天都要照鏡子,仔細觀察自己的模樣,時不時唉聲嘆氣。原來,他嫌自己太胖了,不夠帥氣。和同學的交往中,他也不像原來那般自信,尤其是在面對班級里的漂亮女生時,他總覺得她們在嘲笑自己。
痛苦中的昊昊走進了學校的心理咨詢室,一番交談后,他決定通過努力來改變形象。在體育老師的幫助下,他制訂了詳細的計劃,規(guī)律的運動和科學的飲食相結(jié)合。昊昊每一天都有變化,體形越來越健碩,人越來越精神,那個陽光的男孩又回來了。
1.心靈激蕩:照鏡子、畫自畫像
我的團輔活動課中,有這樣一個游戲,大家不妨也來參與。
你每天都會照鏡子嗎?現(xiàn)在,請你想象在你的面前有一面大鏡子,它將你一覽無余。下面有幾個心靈拷問,請你如實回答:你覺得鏡子中的自己長得美嗎? 請圍繞眼睛、眉毛、嘴巴、鼻子、耳朵、臉型、膚色、身高、體重等方面介紹下自己,給自己打一個綜合評價分。如果滿分是10分,你會給自己打幾分?
最后,請你完成一幅自畫像。
哈哈,在周老師的課堂上,滿分者寥寥無幾。原來,我們或多或少都陷入了容貌焦慮。
2.疤痕實驗:你的感受正確嗎
大家可能都聽說過這樣一個經(jīng)典的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家征集了10位志愿者,請他們參加一項名為“疤痕實驗”的研究活動。實驗人員告訴志愿者,實驗內(nèi)容是在他們的臉上畫上以假亂真的丑陋疤痕,之后讓他們觀察身邊人的反應(yīng)。實驗結(jié)束后,志愿者的感悟很統(tǒng)一:有了疤痕,真的會被旁人特殊對待。有人說,自己遇到的人一直在議論自己。有人說,因為臉上有疤,所以路人都不愿意同自己坐在一起。有人說,旁邊的人用嫌棄的眼神一直盯著自己的臉看。
他們的感受正確嗎?不正確!因為在他們出門前,化妝師以補妝的名義擦掉了他們臉上的疤痕,也就是說——其實他們的臉上根本沒有疤痕。
那么,你對鏡中自己的感受正確嗎?是什么影響了你對自己容貌的判斷呢?
容貌焦慮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指的是對自己的容貌過度關(guān)注并且感到擔憂和不滿,從而產(chǎn)生焦慮的情緒。這種焦慮可能表現(xiàn)為對自己外貌的過分自卑、緊張、自我懷疑、自尊心受損甚至可能導致的心理障礙。
那么,我們的這種容貌焦慮又是從何而來的?
1.審美敏感期的到來
進入青春期,隨著自我意識的覺醒,我們開始進入審美敏感期。這個階段的同學會格外關(guān)注自己和他人的容貌,對美有了自己的見解和領(lǐng)悟。這其實是我們“長大了”的表現(xiàn)。在追求美的過程中,我們的自尊心也在發(fā)展。然而,如果我們不能正面地看待自己的容貌,很容易產(chǎn)生消極、錯誤的認知,甚至進行自我否定。
2.社會環(huán)境的壓力
有人說,這是一個看臉的時代,顏值即正義。面對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撲面而來的帥哥、美女,你焦慮了嗎?網(wǎng)絡(luò)媒體經(jīng)常強調(diào)外貌對個人價值的重要性,青少年的人生價值觀、社會經(jīng)驗尚未成熟,而普遍流行的單調(diào)審美標準及虛擬世界興盛的畸形審美觀都會深深地影響我們。于是,在與他人外貌的比較中,有同學感到自己不夠好或不符合標準,從而產(chǎn)生錯覺,引發(fā)焦慮。
3.童年經(jīng)歷的影響
童年時期的經(jīng)歷,如被欺凌、家庭環(huán)境或家人對外貌的看法,都可能對成年后的容貌認知產(chǎn)生深遠的負面影響。如前文中提到的小顏同學,正是由于小學同學對她容貌的嘲笑,在她心里留下了陰影,導致青春期的她始終不能直面自己。
4.個體因素的差別
個體的性格、自尊心和心理健康狀況都可能影響容貌焦慮的程度。容貌焦慮的根源,其實是我們對自己的生存能力和個人價值存在焦慮。當一個人對自我不接納,對自我價值不認同,看不到自己的優(yōu)點,不敢做自己,就會對容貌格外關(guān)注,這是焦慮外化的一種表現(xiàn);而更關(guān)注內(nèi)在氣質(zhì),能夠自我欣賞、自尊自信的人,則不會產(chǎn)生容貌焦慮。
所以,真正讓我們焦慮的,不是大眾審美,也不是別人的評價,是你對自己的否定和偏見。
生活在時代洪流中的我們無法改變外部世界,能調(diào)整的只有我們的內(nèi)心。容貌焦慮也并非一無是處,那個減肥成功的男孩就是敢于正視自己的焦慮,采用積極的方式應(yīng)對焦慮,才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1.提升自我價值感
自我價值感是指個體看重自己,覺得自己的才能和人格受到社會重視,在團體中享有一定地位和聲譽,并有良好的社會評價時所產(chǎn)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只有我們首先認可自己的能力,看到自己的才華,才能讓別人看到我們的美。
2.“美”的標準由我定義
存在容貌焦慮的人,其實總是屈從于這個世界當下流行的審美觀。若要拒絕容貌焦慮,我們不能向“他們認為的‘美’的概念”低頭,我們應(yīng)該重新來定義“美”的標準?!懊馈辈粦?yīng)該只有一套標準,每一片樹葉都有自己的紋理,而我們則擁有自己獨特的魅力。如何成為一個很美的人呢?方式很簡單,接納自己,承認自己,因為你有專屬于自己的獨特之美。
3.追求內(nèi)在氣質(zhì)
外表是天生的,但內(nèi)在涵養(yǎng)是可以后天培養(yǎng)的。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而有趣的靈魂卻萬里挑一。大家與其把時間都花在對自己容貌的焦慮上,不如悄悄地努力,讓自己由內(nèi)到外慢慢發(fā)生變化。當你腹有詩書氣自華時,一定會成為人群中自帶光芒的那個人。
回頭來看看那幅自畫像,現(xiàn)在的你如何看待自己呢?能給自己高分了嗎?讓我們心懷喜悅地接納自己,瀟灑地行走在屬于自己的人生大道上,面帶微笑,步履堅定,擺脫怯弱和比較帶來的自卑,欣賞自己的美,拒絕容貌焦慮!
(特約編輯:孫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