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的小說《聊齋志異》情節(jié)曲折、神奇詭異,書中描寫的動物多幻化為人,形象生動、個性鮮明。其中卷十之《花姑子》篇,讓讀者不僅能感受到蒲松齡的生花妙筆,更能發(fā)現(xiàn)其中所藏的豐富的自然知識。
故事中,陜西書生安幼輿一日在華山迷路,一章姓老者將其引到自家。章老漢的獨生女花姑子熱情相待,安幼輿心有所愛,歸家后往章家求聘,卻不見章宅蹤影。安幼輿思念成疾,氣息奄奄。此時,花姑子悄然現(xiàn)身,為安幼輿按摩,奇香沁骨,又留下甘美蒸餅為藥。3日后,安幼輿神清氣爽,花姑子又來看望,且引他一同回家,當(dāng)夜私結(jié)好合。章老漢發(fā)覺后怒罵二人,安幼輿羞慚逃歸。
思念花姑子的安幼輿再次入山苦尋,不料被化身花姑子的蛇精所害,死于危崖之下。安家人為他守靈時,花姑子又一次出現(xiàn)。按照她的囑咐,安家人停靈7日,安幼輿竟然復(fù)活了。
花姑子向安幼輿透露,5年前,他在華山道上買下一頭被人獵獲的獐子,將其放生,這只獐子就是自己的父親。為報答救父之恩,花姑子多次相救安幼輿。然而,花姑子深知人妖殊途,說自己將遠(yuǎn)去,以后不再相見,不過她已有孕在身,會為安幼輿留下血脈。其后,安幼輿遇一老婦,自稱是花姑子之母,將懷抱的一個男嬰交給他,隱身而去。安幼輿抱回孩子,終身未再娶妻。
故事開篇即點明安幼輿是“陜之拔貢生”,第一次被花姑子的父親引入家中做客時,老漢自報家門“老夫章姓”?;ü米泳然畎灿纵浐笾鲃痈嬷?,安幼輿于華山道上放生的一頭獐子“是即妾父也”。
一個同音字,妙處全出。由于全家都是“獐”,所以就“指身為姓”直接姓“章”。那么,花姑子真是“獐子”的化身嗎?
獐子,大名“獐”,為脊索動物門哺乳綱偶蹄目鹿科獐屬下的單一物種。獐有兩個亞種,分別為朝鮮亞種和指名亞種。前者分布于朝鮮半島至我國遼東半島,后者分布于我國華東地區(qū)的低山丘陵至沼澤濕地區(qū)域。獐是一種喜愛濕地、沼澤環(huán)境的鹿科動物,其分布區(qū)域在東北或華東,而非陜西??磥恚ü米硬⒎氢幕?。不過,聽說陜西有一種被俗稱為“香獐子”的動物。那么,花姑子會是香獐子嗎?
對于香獐子,李時珍曾解釋道:“麝之香氣遠(yuǎn)射,故謂之麝……其形似獐,故俗呼香獐?!痹瓉恚汊拥恼趋?,并非獐。
麝,亞洲地區(qū)特產(chǎn)野生動物,泛指脊索動物門哺乳綱偶蹄目麝科麝屬下的7個物種:林麝、原麝、馬麝、黑麝、喜馬拉雅麝、安徽麝和克什米爾麝。作為全世界麝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中國出產(chǎn)7種麝類的前6種。
在中國分布的6種麝中,體形最小而分布最廣者為林麝。與體形較大的原麝和馬麝比較,林麝尤其顯得小巧玲瓏:從頭到尾僅長63~80厘米,體重不過6~9千克,前肢短于后肢,肩部明顯低于臀部。和其他麝一樣,無論雌雄,林麝頭部均沒有角,但是雄性的上犬齒發(fā)達(dá),形成一對長而銳利的獠牙,凸出口外。
林麝的分布區(qū)大部分位于中國境內(nèi),尤其從華中至華南更為廣泛,包括河南、陜西、甘肅南部、寧夏西南部、四川中西部、云南大部、貴州、重慶、廣西、廣東以及江西。華山位于陜西省境內(nèi),花姑子是陜西籍貫的林麝姑娘,看來沒錯。
安幼輿相思成疾,臥床不起,花姑子“夜奔”而來,“以兩手為按太陽穴”。安幼輿只覺得“腦麝奇香,穿鼻沁骨”。麝有奇香,本是天生,林麝當(dāng)然也不例外。
麝香是成年雄麝香腺的分泌物,從腹部位于腹臍與陰囊之間的香囊中分泌,油性,呈醬黃色或紫紅色,有光澤,香氣濃烈,凝結(jié)后的顆粒直徑為0.5~1.5毫米。每年5—7月,當(dāng)香囊分泌物充盈時,雄麝有“遺香”現(xiàn)象。此時,雄麝會以腳踏、爬、擠壓其他物體等方式將分泌物遺留在地上或樹干上,以此建立起同雌麝的聯(lián)系。
我國對麝香的利用歷史悠久。早在漢代,麝香就已作為藥材使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和《本草綱目》中都對麝香的藥理做了專門描述,稱之“辛溫,無毒,通諸竅,開經(jīng)絡(luò),透肌骨”?,F(xiàn)代醫(yī)學(xué)研究也證實,麝香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蘇醒、激活作用,可有效提高機體耐缺氧能力,可有效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等疾病。作為芳香開竅類藥物,麝香還可通關(guān)醒腦,治療中風(fēng)不省。
此外,麝香還是極好的定香劑。古人制墨時,常會添加一些麝香以制成“麝墨”,營造一種“蜀紙麝煤添筆媚”的氛圍。小說中,花姑子用麝香為安幼輿按摩,再加上香餅食療,令安幼輿神清氣爽,甚至死后復(fù)生,可謂妙手回春。
花姑子兩次挽救安幼輿的性命,第一次拿出的“藥品”是“不知所包何料,甘美非常”的“蒸餅”;第二次用了“青草一束,燂湯升許”的“湯藥”,直接讓剛起死回生的安幼輿“頃刻能言”。
林麝是食草動物,每日須進(jìn)食3~6千克的食物。它們天亮前開始覓食,持續(xù)約3小時后休息、反芻。它們的食性相當(dāng)廣泛,既有低等的真菌、地衣、苔蘚、松蘿和蕨類植物,也根據(jù)季節(jié)的變化食用多種高等植物,尤其是芳香性植物,如木通葉、山椒枝葉、柏樹葉果、刺五加嫩葉、水芹菜等。
花姑子穿山越嶺來看望安幼輿,引發(fā)了安幼輿的關(guān)心:“道路遼遠(yuǎn),卿纖纖之步,何遂能來?”要知道,這正是林麝的“超能力”。
林麝通常獨居或結(jié)對活動,性情羞怯且謹(jǐn)慎機警,喜夜間活動。林麝行走的步幅雖然不大,但是受驚后,不僅能快速逃離,還能在逃跑過程中連續(xù)“漂移轉(zhuǎn)向”。它們的后肢十分強壯,具備極強的跳躍力,能輕易躍過高度超1.6米的坎兒,跨越寬度近3米的溝。除了擁有一流的彈跳力,林麝還擅長登高攀緣,兩個蹄瓣細(xì)長而尖銳,懸蹄長而發(fā)達(dá),能夠攀爬到灌木或高度較低、斜度達(dá)45°的樹木枝丫上取食。所以,章老漢“斜徑疾行”,花姑子“屢屢夜奔”就順理成章了。
《聊齋志異》雖是志怪傳奇,但蒲松齡為我們展現(xiàn)了林麝這一珍貴的中國本土物種。
文章來源:《百科知識》
(責(zé)任編輯:嵇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