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不到3個月,李欣怡就被前婆婆張敏嵐和前夫孫銳東告上了法庭,要求她償還之前買車買房的借款
離婚后,前婆婆突然上門來討債
2024年5月的一個周末,家住湖南省衡陽市的李欣怡正在家里打掃衛(wèi)生,前夫孫銳東和前婆婆張敏嵐突然登門造訪。
李欣怡和孫銳東2014年結婚,育有一兒一女兩個孩子。因感情不和,兩人于2024年3月1日協(xié)議離婚。離婚協(xié)議載明,李欣怡撫養(yǎng)女兒,孫銳東撫養(yǎng)兒子,兩人互不支付撫養(yǎng)費;兩套房子一人一套;一輛汽車歸李欣怡所有;10萬元存款一人一半。
離婚后,除了每周一次例行公事般帶倆孩子一起吃頓飯,兩人私下再無交集。
為何離婚兩個多月后,前夫與前婆婆突然登門?李欣怡正疑惑,張敏嵐便開門見山地說:“無事不登三寶殿,我今天來就是問問你,欠我的錢啥時候還?”李欣怡一頭霧水:“欠你的錢?我啥時候跟你借過錢?”
不管是離婚前還是離婚后,李欣怡跟張敏嵐都維持著表面的客氣,從未有深交,更不可能向張敏嵐借錢。張敏嵐顯然是有備而來,當即拿出兩張借條:“你想賴賬是吧?我可是有借條的,你自己看看?!?/p>
李欣怡一看,一張借條上寫的是2018年孫銳東為買車向張敏嵐借款20萬元,另一張是2021年孫銳東為買房向張敏嵐借款60萬元,借條上都有孫銳東的簽名和日期。
李欣怡認得那是孫銳東的筆跡,也記得2018年她30歲生日時孫銳東給她買了一輛車,說是為了接送孩子上學方便。那輛車雖然落在李欣怡名下,但平時孫銳東開得更多。當時李欣怡還說家里沒多少錢,抱怨孫銳東大手大腳。孫銳東說他媽給了20萬元,要買就買好的,開出去有面子。2021年,為了讓兒子上一所理想的小學,他們決定買一套學區(qū)房,孫銳東又從張敏嵐那里拿了60萬元。兩筆錢一共80萬元,孫家母子認為是李欣怡和孫銳東婚內(nèi)共同生活的花銷,理應由兩人共同償還?,F(xiàn)在,張敏嵐和孫銳東就是來討要其中的一半即40萬元“欠債”的。
但在李欣怡看來,兩筆錢都是前婆婆贊助的,當初并未聽孫銳東說是借的。而且,兩人離婚時,孫銳東也沒提這件事。現(xiàn)在離婚都兩個多月了,他們突然跑來要錢,李欣怡自然不答應,語氣生硬地說:“誰借的錢你跟誰要,跑我這兒來干什么?我又沒簽字,跟我有啥關系?”
“怎么沒關系?買的車你在開,買的房你在住,這兩筆欠款就是你們夫妻的共同債務,你不該承擔一半嗎?”張敏嵐抖著兩張借條激動地說。孫銳東幫腔:“李欣怡,你不講道理是吧?法律規(guī)定,只要借的錢是用于家庭開支的,另一方就是沒簽字也有還款義務,你別想抵賴!”張敏嵐更起勁了:“趕緊還錢!別以為我老太婆啥都不懂,好欺負!”
看母子倆一唱一和,李欣怡惱了:“這錢壓根兒就不該我還!”張敏嵐一拍桌子:“不還是吧?行,那你就等著法院的傳票吧!”說完,母子倆氣沖沖地走了。
李欣怡本以為兩人就是無理取鬧,誰知過了幾天,法院的傳票果然來了,張敏嵐以她拒不償還借款為由把她告了。
前婆婆出的錢,到底屬于借款還是贈與?
法官調查發(fā)現(xiàn),孫銳東和李欣怡對離婚時其他財產(chǎn)的分割沒有異議,雙方也認可買車買房時張敏嵐出了一部分錢,對出資金額也都認可。但雙方對這兩筆錢的性質有異議,一方認為是借款,一方認為是贈與。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064條,夫妻雙方共同簽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認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負的債務,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以個人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屬于夫妻共同債務。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以個人名義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不屬于夫妻共同債務;但是,債權人能夠證明該債務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chǎn)經(jīng)營或者基于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本案中,兩筆錢雙方都認同是用于家庭開銷,如果是共同債務,被告李欣怡就有償還義務。
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062條規(guī)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chǎn),為夫妻的共同財產(chǎn),歸夫妻共同所有……繼承或者受贈的財產(chǎn),但是遺囑或者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一方的財產(chǎn)除外。本案中,如果這兩筆錢是張敏嵐贈與兒子孫銳東的,就屬于夫妻共同財產(chǎn),李欣怡就不用償還。
為了搞清楚原告訴求的80萬元是贈與還是借款,法官進行了深入走訪,了解到李欣怡以前從未見過這兩張借條,也沒聽孫銳東提起過要還錢的事,甚至在她和孫銳東離婚時,張敏嵐也沒拿出借據(jù)要求孫銳東和李欣怡還錢,直到兩人離婚兩個多月后,才要求李欣怡還錢。法官認為這不合常理,而且原告張敏嵐和孫銳東是母子關系,對借條的形成具備便利條件,因此本案不能單憑借條就簡單地認定是借貸關系,不排除原告張敏嵐和兒子孫銳東聯(lián)手偽造借據(jù),以達到讓李欣怡少分財產(chǎn)的目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第29條規(guī)定,當事人結婚后,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依照約定處理;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民法典第1062條第1款第4項規(guī)定的原則處理,即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繼承或者受贈的財產(chǎn),原則上為夫妻的共同財產(chǎn),歸夫妻共同所有。同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2條第1款規(guī)定,出借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間借貸訴訟時,應當提供借據(jù)、收據(jù)、欠條等債權憑證以及其他能夠證明借貸法律關系存在的證據(jù)。
本案中,被告李欣怡對借據(jù)一事并不知情,而原告張敏嵐轉賬給兒子孫銳東時,沒有向被告李欣怡明確表示這些錢是借給他們夫妻,還是贈與孫銳東一個人的;同時,張敏嵐也拿不出證據(jù)證明她和李欣怡之間具有借貸合意。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90條明確規(guī)定,誰主張,誰舉證,在作出判決前,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的后果。因此,法官認定,這80萬元是在孫銳東和李欣怡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原告張敏嵐贈與他們的。
綜上,法院作出如下判決:駁回張敏嵐的訴訟請求。收到判決書后,張敏嵐沒有提出上訴。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