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的到來會影響每個家庭成員,其中對老大的影響最大,也最復雜
一位準備生二孩的媽媽說,她家老大快5歲了,為讓老大有個思想準備,她給老大打預防針:“下個月你過5歲生日時,就有弟弟或妹妹了,那時你就要自己去另一個房間睡覺?!苯Y(jié)果,孩子非常害怕5歲的到來,在幼兒園總對老師說:“我不要5歲,我不要5歲?!崩蠋熼_始以為他說不要午睡,后來才知道他是不要過5歲生日。孩子天天鬧著不要弟弟妹妹,后來得知此事實在無法避免時,開始“勒索”媽媽:“那你給我買酸奶喝?!薄澳阋o我買巧克力吃。”搞得媽媽哭笑不得。
其實,二孩的到來會影響每個家庭成員,其中對老大的影響最大,也最復雜。
從媽媽備孕到媽媽的肚子一天天變大,再到弟弟或妹妹出生,這期間老大有恐懼與擔憂,有恨意與攻擊,有退行與爭奪,還有乖巧與迎合。
有的父母會困惑,老二出生前,我們跟老大商量過,他同意了啊??衫隙錾?,老大的反應為啥還這么強烈?
原因很簡單,因為老大當初想簡單了。他年齡尚小,不知道老二出生后自己的生活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當初,他覺得多個小伙伴也行,可等看到父母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另一個孩子身上時,他不由自主地會嫉妒這個孩子,同時感到憤怒。
如果老大沒有和父母建立信任關(guān)系,那么父母則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情感去消除老二給老大造成的負面影響。
因此,養(yǎng)育二孩前,父母要與老大充分溝通。如果老大還小,不知道老二的出生對他意味著什么,那么父母就告訴老大,不管什么時候,你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告訴父母。父母要做的不是勸解和隱瞞,是傾聽與陪伴。
此外,強化對老大的愛也是可行的。比如,和老大一起看他小時候的照片、視頻,告訴老大,媽媽懷他、生他時的憧憬、擔憂、欣喜,讓老大覺得:雖然弟弟妹妹要出生了,但我在父母心中的地位無人可以取代。
老二出生后,父母還可以給老大提供專屬時間,每天在一個固定時間陪伴老大一人,讓老大覺得老二的到來不僅沒有影響自己與父母的關(guān)系,反而讓自己和父母更親密了,這也會使他更容易接受老二。
同時,父母要想清楚自己為什么要再生一個。如果覺得老大學習不好、調(diào)皮搗蛋,帶著一種“重新洗牌”的心理生二孩,是不合適的。這不僅會對老二寄予過高期望,還會給老大帶來沉重打擊。老大會覺得:父母對我失望了,所以生了弟弟妹妹,他們有了新的孩子,我就不重要了。
如果想通過再生一個孩子來維系搖搖欲墜的婚姻,這種想法也很糟糕?;橐鲇袉栴},夫妻要深入溝通,看問題出在哪里,而不是用生孩子來解決婚姻問題。凡是用生孩子來解決婚姻問題的,最后的結(jié)局沒有不輸?shù)摹?/p>
總之,生二孩不能隨便、沖動地決定。深思熟慮后,覺得真有必要再生,生下來后就要對孩子負責,讓他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幸福。
孩子不是思維嚴密的研究者,而是不自信的小朋友,最喜歡一次次地驗證“自己是被父母愛著的”
對多子女家庭的孩子來說,雖然自己和兄弟姐妹擁有同樣的父母,但是父母對每個孩子的情感卻不同。有些父母對此不理解,認為自己對孩子向來是一碗水端平,所以孩子就應該認為父母給他們的愛是完全一樣的才對。
其實,這是不可能的。這與父母做得好不好沒關(guān)系。父母把一碗水端得再平,東西買得一模一樣,孩子也會覺得,父母對他跟對家里的其他孩子不一樣。父母一定要理解這一點。
擁有多子女的父母,可以分為4個層級。
第一層級是優(yōu)秀的父母。他們給孩子的感覺是:“我愛你們每個人,尤其愛你。”每個孩子都感到父母愛家里所有的孩子,不過父母最愛的是自己。
第二層級是及格的父母。他們給孩子的感覺是:“我愛你們每個人。”孩子覺得:父母愛家里的每個孩子,他們愛我,像愛我的兄弟姐妹一樣,沒有差別。
第三層級是不及格的父母。他們給孩子的感覺是:“我不愛你們每個人?!焙⒆佑X得:父母對我們沒情感,撫養(yǎng)我們只是盡義務。
第四層級是失敗的父母。他們給孩子的感覺是:“我愛你的弟弟妹妹或哥哥姐姐,就是不愛你?!焙⒆痈械礁改覆粣圩约簳r,一方面會自卑,另一方面又會拼命地討好父母,吸引父母的注意力,爭奪父母的愛。這時,父母就一定要調(diào)整自己的養(yǎng)育方式。
近代思想家梁啟超有9個孩子。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他讓每個孩子都感受到了父愛,并讓每個孩子確信自己是父親心中最愛的那個。
梁啟超叫大女兒“大寶貝”,說“你是我最愛的孩子”,給三女兒梁思懿取外號“司馬懿”贊她聰明,叫小兒子“老白鼻”,即老“baby”的諧音。
他的長子梁思成和林徽因結(jié)婚前,梁啟超對梁思成說:“你們?nèi)绻诮烫媒Y(jié)婚的話,你就可以用我的全名,按外國人的習慣就是思成·梁啟超,表示你以長子的資格繼承了我全部的人格和名譽。”這是父親對兒子的最大認可。
對二女兒梁思莊,他給她寫“肉麻”的信:“小寶貝莊莊,我想你得很,所以我把這得意之作裱成小巧的精美手卷寄給你。”
梁啟超不僅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還是一位好父親。他把真摯的情感傳遞給"9"個子女,讓每個孩子都感到自己是父親的最愛,這非常了不起。后來,他的孩子個個有出息,與優(yōu)秀的父親有很大關(guān)系。
毫無疑問,梁啟超屬于第一層級的父母。
多子女家庭中,父母常被孩子問“你最愛誰”。很多父母不知如何回答,怕說了這個孩子的名字,傷了那個孩子的心,又怕說了那個孩子的名字,傷了這個孩子的心。其實,父母根本不必為難。老大問你,你就說最愛老大;老二問你,你就說最愛老二;老大、老二同時問你,你就理直氣壯地回答:“最愛你們兩個!”別怕這個答案邏輯不嚴密,孩子不是思維嚴密的研究者,而是不自信的小朋友,最喜歡一次次地驗證“自己是被父母愛著的”。
所以,多子女的父母可以學習梁啟超,為每個孩子設計一個專有愛稱,而不是無差別地把孩子都叫“寶貝兒”。這樣,孩子會認為自己和父母之間有一個專屬的溝通模式,自己在父母心中是最重要的。
此外,父母在外面說起孩子時,可以說說孩子的特別之處:“我家老二跑步賊快,愛死他了!”“我家老大特能說,超厲害!”這樣,孩子就能確認父母是愛自己的,親子關(guān)系也會更融洽。
很多父母認為,養(yǎng)育多子女,要用完全一樣的方式對待他們,這樣才顯得公平。這個想法既對也不對。
在分配時間、東西時,要完全一樣。但是分配時間、東西完全一樣,就是同等對待嗎?不是。真正的同等對待,在于父母的心。
父母對孩子的愛,不是切蛋糕,這個孩子得到的多,那個孩子得到的就少。父母對每個孩子都可以付出百分之百的愛,這主要看孩子的主觀感受,而不是父母做得是否公平。
明白這點后,父母就要注意教育細節(jié),持之以恒,讓孩子感受到你愛家里所有的孩子,同時對他又有特別的愛。這樣,孩子才會更自信。
孩子不是要父母愛自己勝過愛其他孩子,而是要父母全心全意地愛自己
幾位媽媽在一起聊天,聊著聊著就有了共鳴。她們都覺得,自己生了老二后才真正懂得了做媽媽。因為養(yǎng)老大時,是第一次做媽媽,沒有經(jīng)驗,很多地方存在不足,如今老二來了,就把虧欠老大的補償給了老二。可以說,老大是家中的無名英雄。
確實,一對青年結(jié)婚后住在一起,隨著第一個孩子的誕生,男青年成為父親,女青年成為母親,生活隨之發(fā)生巨變,他們開始經(jīng)歷各種挑戰(zhàn)。孩子的出現(xiàn)促使他們進一步成長、成熟。但是第一次當父母,撫養(yǎng)技能不足和心理準備不充分是免不了的。
幾年后,老二降生,他們從育兒新手成了熟手,積累了足夠的養(yǎng)育技巧,心態(tài)也成熟不少,對父母角色有了更深的認識。就是說,父母的成長、成熟,其中有老大的很大功勞。所以,在有了老二后,父母千萬不要忘了向老大表示感謝。
有位媽媽在這方面做得很好。一天,她讓老人把老二帶出去玩,自己跟老大躲在書房里看電影。老大特別開心,因為媽媽專門抽時間陪他一個。老二回來后在書房外敲門,想進來湊熱鬧,但媽媽沒讓,老大更感覺“媽媽對我特別好”。媽媽的拒絕也讓老二知道,媽媽不會因為他年齡小、會撒嬌,就更寵愛他。
如果父母給每個孩子的愛都是百分之百的,那么孩子之間就不會相互攀比、競爭,兄弟姐妹之間的關(guān)系也會更好。就是說,孩子不是要父母愛自己勝過愛其他孩子,而是要父母全心全意地愛自己。
父母看見孩子時,不管他穿什么衣服、長多高、成績好不好、有沒有打碎東西、是不是包容弟弟妹妹,反正只要看到他,就開心、愉悅、舒服,就不由自主地兩眼放光、嘴角上揚,這就是孩子需要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無條件的愛”。
【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