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面積590萬畝,增產達10億斤,每年節(jié)水逾6億立方米。助力全旗玉米單產提高兩百余公斤,糧食總產量連續(xù)多年列內蒙古第一。這些數(shù)字背后,傾注了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農牧局農技推廣中心主任、高級農藝師梅園雪大量心血。為幫助解決農民增產增收的問題,梅園雪每年下鄉(xiāng)兩百多天,“風里來、土里轉”,被稱為“女糧王”。
農技推廣讓事實說話
梅園雪出生于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貧瘠的土地和稀疏的莊稼是梅園雪孩提時抹不掉的記憶。
1989年,大學畢業(yè)的梅園雪放棄了留在城市的機會,回到科左中旗成為一名農技推廣員。用她的話說:“我學的技術不能扔掉,我必須用自己的專業(yè)為家鄉(xiāng)做點事情?!钡慨斔嬖V人們如何科學種田時,總會招來一片譏笑,“我們種了大半輩子地,還用你一個小丫頭來教?”看來要想讓對方心服口服,只能用事實說話。
2005年,梅園雪負責測土配方施肥及玉米高產示范田創(chuàng)建項目。試驗田就挨著農民的地,“你種你的,我種我的”,看似兩不相干卻暗自較勁。到了秋收時節(jié),兩塊地一比較:試驗田畝產量高出了一百多公斤,這下眾人都愣了?!霸坌姆诜?,原來科學種田還真管用!”
2008年,科左中旗實施萬畝高產示范區(qū)創(chuàng)建項目,梅園雪到各村推廣農業(yè)技術。她手把手地做指導,挨家挨戶地做示范,讓質疑她的汪家春深受感動。讓汪家春沒想到的是,自己將信將疑種的10畝地,平均畝產量竟然比其他地多了兩百余斤。從那以后,只要梅園雪和農技推廣員到村里講課,汪家春和鄉(xiāng)親們都會仔細聽、認真記。同年年底,經(jīng)中國農科院等五部門專家實測,示范區(qū)玉米平均畝產量達919公斤,最高畝產量1159公斤,一舉獲得自治區(qū)玉米高產創(chuàng)建活動第一名。
兩年后,為推廣玉米噸糧田高產栽培模式,梅園雪主持設計了一款大小壟種植專用播種機。為搶在農時前完成試驗,她帶隊蹲守地頭一個月,來回往返2萬公里。在她的努力下,大小壟播種機當年獲得成功,使畝單產提高了300斤。
獨創(chuàng)“淺埋滴灌技術”
最讓梅園雪引以為傲的是帶領團隊獨創(chuàng)的“淺埋滴灌技術”,一舉在通遼這個缺水的商品糧基地,解決了增產、節(jié)水、環(huán)保間的矛盾。通遼地處世界黃金玉米帶,玉米是高耗水作物,通遼又是缺水地區(qū),如何既增產又節(jié)水?之前采用的膜下滴灌技術固然可以節(jié)水增糧,但長時間覆膜種植產生的白色污染又成了新難題。
梅園雪決心破解這個難題。之后,無論白天在地頭上,還是晚上在回家的路上,她總在不停地琢磨?!巴蝗挥幸惶欤乙幌麻_竅了。根據(jù)當?shù)氐耐寥狼闆r,完全可以淺埋鋪設可回收的滴灌帶,這樣就極大地降低了成本。”有了想法,梅園雪找專家、查資料、搞調研,出入田間地頭。2012年春耕時,在一塊70畝的地里,梅園雪在地表下六七厘米處埋設滴灌帶。當年,她本可以調到通遼市區(qū)工作,去和丈夫、孩子團圓??僧敃r正是淺埋滴灌技術攻關的關鍵期,面對一個個棘手的問題,她毅然放棄小家的團圓,下鄉(xiāng)、蹲點、包片、搞科研,經(jīng)常是風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淺埋滴灌試驗大獲成功后,她立即開展推廣。
到2015年,科左中旗已有二十多萬畝耕地使用淺埋滴灌技術。在此過程中,梅園雪及團隊對覆膜播種機進行多次改造,打造出全新的淺埋滴灌精量播種機,可同時完成播種、鋪管,作業(yè)效率大大提高。那年,農牧民人均增收約3000元。
梅園雪團隊還建立了“科技小院”,以示范田為樣板,帶動全旗二十個鄉(xiāng)鎮(zhèn)普及淺埋滴灌技術,僅2022年全旗就完成30萬畝淺埋滴灌推廣任務,玉米單產量增加223公斤。農戶們笑得合不攏嘴。
根治“土地的癌癥”
2019年,旗里啟動鹽堿地改良項目,梅園雪又成了項目帶頭人。她率領團隊在內蒙古六個旗縣開展鹽堿化耕地改良試點示范12.2萬畝,會同農科院、水利等專家,對2萬畝改良試點示范區(qū)進行技術攻關。
鹽堿地一向被視為“土地的癌癥”,很難治理。植物少,風沙大,大風刮起時面對面說話都困難,沙粒迷得人睜不開眼,打在臉上生疼?!跋胫L大,第一年就深點種,怕把種子刮跑了。”可惜第一次種沒出苗,再種還是沒出苗,最后只好移栽,一棵一棵用調節(jié)劑澆。
幾乎整個春天,梅園雪都沒離開過試驗田,哪棵苗長什么樣她心里都有數(shù)。盡管細心又小心,可第一年還是以失敗告終。失敗并不是一無所獲,沒經(jīng)驗有教訓。梅園雪聯(lián)合中科院、農科院專家,重新篩選了合適的改良劑和種子,第二年出苗很順利,終于研究攻下了“保苗、壯苗關”。
2022年是鹽堿地改良的第三年。就在大家滿懷信心時,六七月份下起了連綿陰雨,人們的心又提了起來。因為鹽堿地不通透,雨不往下滲,時間長了厭氧,苗就淹死了。那段日子,梅園雪時常在雨歇間隙到地里察看苗情,結果有了驚喜的發(fā)現(xiàn):水滲下去了,苗好好的。“這說明我們的改良見效了,土壤變通透了!”改良后的鹽堿地,玉米保苗率達95%,產量提高了45%。梅園雪高興地“跳”了起來,“這等于無形中增加了近200萬畝耕地啊!”
“腐熟牛糞應用”是鹽堿地改良中的重要手段,但老百姓習慣了用化肥,而長期使用化肥容易造成土壤板結,更何況是鹽堿地。所以每次下鄉(xiāng),梅園雪都要反復推廣牛糞的好處:“牛糞堆在自家院里既污染環(huán)境也不美觀,用到地里卻是上好的肥料。地和人一樣,也需要呼吸,通透性好了,有機質增加了,產量也就上來了?!笨吹矫分魅稳绱速u力,農牧民都樂呵呵地接受了。
到2024年8月,梅園雪帶領科研攻關團隊完成九套模式圖、十二個地方標準,在鹽堿地改良試驗中研究總結出了西遼河流域可復制可持續(xù)的鹽堿地改良技術模式,實現(xiàn)內蒙古通遼市四百余萬畝鹽堿化耕地中低產田改造,使產量翻了一番。
迄今,梅園雪主持參與三十多項農技試驗推廣項目。她多次拒絕調去城市和升遷的機會,堅持要求在一線工作。梅園雪表示:“如果我走了,我正在研究的技術可能就要停下來,那我會終身遺憾?!泵穲@雪始終保持初心和夢想:繼續(xù)開展增糧工作,推廣密植高產技術,讓更多農民致富……“把我們糧食安全生產底子打厚、打實!”
編輯 文心